第四百四十四章(1 / 2)

在醜國待了幾天之後,張忠華就返回了港島。

回到港島也沒有多做休息,張忠華就來到玉皇大廈頂層的辦公室,直接看起了財務報告,今年幾家零售公司發展的都很是不錯,說是日進鬥金一點也不誇張,甚至都有些少說了,日進何止一鬥黃金。

玉皇集團子公司panda餐飲公司旗下餐飲品牌—cfc餐廳,在全球分店也達到了近九千家之多,平均單店的利潤也降到了100美元左右,這還是被東南亞地區的店鋪拉低了平均利潤。

即使這樣cfc餐廳的每日利潤也是超過了900萬美元,直接把在全球各地的固定資產的投入全部賺了回來,整體成績非常喜人。

家樂福超市,全球分店也達到了一千家以上,而且基本都是在6000平左右的超級綜合型超市。

家樂福超市旗下更是有著六十多家子公司,現在家樂福超市扣除高昂的運營成本,單店的利潤也達到了6萬美元,家樂福在玉皇銀行的貸款就是高達30億美元。

不算東瀛的家樂福之外,歐洲家樂福超市真正賺錢的時間也還不到一年時間,預計兩年時間的利潤也剛剛賺回店鋪,主要是歐洲的各種讓人應接不暇的節假日也是一個大坑。

homemart便利店,全球的直營店達到了兩萬三千多家,平均單店的利潤也接近三百美元左右,每天的利潤也超過了六百多萬美元,歐洲那一年超過120天的節假日也拉低了整體利潤。

便利店的店鋪也全部都是玉皇置業公司持有的物業,家樂福超市和cfc餐廳的利潤為便利店開疆拓土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張忠華可以指望的現金奶牛排除家樂福超市外,art便利店倒是一年差不多有40億美元的利潤,未來幾十年餐飲和零售行業就是在搶錢,隻有進入新世紀之後網購興起之後,零售行業的利潤才逐步降低,但是依然不可小覷。

玉皇電器發展的倒是不錯,現在旗下的產品線也是越來越豐富,不過隨著家電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也在不斷的下降。

而且電器產品買一次都是可以用上數年時間,公司想要發展也隻能不斷增加新的產品,研發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短時間內基本也是指望不上了。

玉皇精密現在倒是發展的很好,從玉皇電器和玉皇廚具拆分出去四十多個小公司,每一家小公司專攻一個產品,然後遊玉皇精密統一生產,現在已經有不少產品也向歐美各國出口。

各種產品已經逐步走上世界前列,尤其是模具這塊做的更是相當不錯,也收到了東瀛汽車巨頭的不少訂單。

玉皇星島報業應該是發展最快的公司,林行知在倫敦不但收購了《太陽報》,而且與《泰晤士報》也進入了收購談判的重要階段。

玉皇星島報業在不但在歐洲各國開始收購排名第二第三的報紙,就是醜國也收購了《紐約郵報》和《洛杉磯時報》,依靠著玉皇集團龐大的資金供應,整個玉皇星島報業在收購的路上也是越來越瘋狂。

報社旗下的各類報紙也超過了30多份,雜誌也有了《時尚芭莎》、《環球旅遊》、《電影周刊》等等,妥妥的巨無霸存在。

玉皇星島報業收購的過程中也再次注資了不少資金,行了維持在玉皇星島報業的股份,胡仙主動退出了亞聯社,用亞聯社的股份換取資金才使她的股份沒有被太過稀釋。

如今的玉皇星島報業也成為了全球巨無霸報紙巨頭,至少在規模上橫跨七大洲四大洋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六個大洲四個大洋。

就是未來的傳媒巨頭默多克見了也要瑟瑟發抖吧。

亞聯社跟隨著報社的步伐發展也是不斷壯大,而報社的記者也全部劃分到了亞聯社旗下,當然作為股東胡仙也得到了不少的補償。

亞聯社全球的專職記者也超過了5000多人,外圍的兼職記者更是數不勝數,亞聯社在全球也基本達到了明麵上第一。

當然亞聯社的投資也是一個填不滿的大窟窿,還是等衛星上天之後再開始對外承接業務,否則也無法和法新社、美聯社競爭。

今年張忠華再次從倫敦金市場購買了20億美元的黃金,算上去年4月份投資的黃金,已經囤積了3800噸的黃金,也超過了1952年醜國黃金儲備的六分之一,這些黃金全都逐步運往張忠華的秘密金庫,而看守金庫的全都是張忠華的死士。

去年全球黃金總產量在1400噸左右,而南非黃金產量就達到了930多噸,占全球黃金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毛熊黃金產量190噸位居全球第二。

張忠華想到這3800噸黃金也是少的可憐,未來都不夠全球一年使用的,航空航天、集成電路、芯片等等,可都是消耗黃金的大戶。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在1944年7月成立後就形成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係,因美元危機和醜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也會在大概一年之後徹底解體。

1968年3月的中旬,醜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美元多,3月14日那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400噸的記錄。現在兩年時間過去,倫敦金的市場每天成交量更是接近1000噸,好在現在的國際金價在35.5美元左右浮動。

玉皇集團的總賬目,流動資金現在也隻有12億美元左右,玉皇銀行的貸款也是36億美元,目前還有一年的時間,還要繼續大力囤積資金購買黃金。

張忠華仔細研究起財務報表,目前資金占有量最大的就是購買歐洲家樂福超市的物業,看來還是暫停購買優先囤積黃金吧,一年時間還是很緊張的。

布雷頓森林體係解體後,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在全球帶來的連鎖反應可是很多的。

美元不斷貶值,歐洲國家開始拋售美元,帶動了搶購黃金和德國的馬克的風潮。歐洲幾個國家也並達成合作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彙率。其他主要西方貨幣也實行了對美元的浮動彙率,固定彙率製度也完全垮台。

美元貶值也影響了全球的貨幣體係,日元維持了20年的1:360的彙率,也開始大幅度升值。看來還是要多囤積日元和德國的馬克,這才是天上掉餡餅,坐收漁翁之利。

張忠華想到德國的馬克和東瀛的日元不由得笑了起來,現在公司賬戶上最多的就是日元,然後就是歐洲各國的貨幣,而到手的美元也基本都是投資到各國了。

日元在1972年就會升值到1美元兌換300日元左右,1973年差不多就達到了1美元兌換270日元左右,七十年代末就開始被迫升值,86年之後就更不用提了。

這可是躺在賺錢的機會,三年時間日元升值幅度達到33%左右,東瀛現在的存款的年利率也隻有5.3%,貸款利率也才7.6%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