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道:“社會主義學院的夥食挺好,沒必要總出去吃飯,又不是外人。”
“您這種嚴格要求自己的作風,真是我學習的榜樣!”王晟說著把做好的公管局乾部調整方案,遞到了馬冬手上, “馬局長,按著您的意見,科室設置以及科室領導的職數已經調整完了,接下來,就是述職競聘上崗的程序了,您看看,還有什麼指示沒?”
馬冬說,這次機構調整動作挺大,問王晟員工們對此又如何反應。
王晟說,員工們的反響不錯,因為是競聘上崗,大家都覺得有機會,不少人都在積極準備。
“好啊!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誰坐在某個位置上就覺得高枕無憂了。”馬冬道,“要讓每個人都有危機感;要讓大家覺得,每個崗位都可能是他們展示自己的舞台;要讓那些當了和尚卻連鐘都不撞者沒有市場。崗位要與個人利益掛鉤,有崗有位還得有為才行,有為者才能獲得更多的個人利益。”
王晟道:“您說的對!”
馬冬說,崗位責任和個人利益掛鉤方麵還要細化,吃皇糧這部分不好動,但是獎金這塊,一定要嚴格按方案執行,王晟連連點頭,嘴裡蹦出好幾個“好”字。
馬冬讓王晟回去後抓緊組織競聘上崗工作,待開會時,他爭取回去參加。
機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問題,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是部門越設越多,乾部職數也是越配越多。
江城市公用事業管理局也同樣如此,原來六個科室經過改革後,變成了九個部門。比如說,公管局辦公室經過改革後,變成了辦公室和機關後勤服務中心兩個部門。
原來的十二個正副科長職數,變成了十八個,為此,市委書記閔春暉為公管局在人事局和編辦說了話。
各科室領導崗位的競爭十分激烈。雖說都以為是個機會,但大夥心裡也都清楚,上崗競聘,報告述職就是個形式,能讓機會變成現實的人,是那個主政幕後的副局長馬冬,一·把·手王晟隻是個牌位而已。
馬冬再次感受到權利的重要性。他雖然在社會主義學院學習,可是比在局裡時還忙,尤其是在晚上可以說是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