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殿前歡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東山上的因果(1 / 2)

慶餘年 貓膩 9173 字 10個月前

() 帝依次發布了幾道密旨,然後皺了皺眉頭,對姚太監句什麼,姚太監微怔,腦袋卻是低的極下,生怕流露出半分不適當的情緒。

大東山之局是慶帝以自身為誘餌,誘殺兩大宗師,理所當然,他對於天下間發生的一切都有所準備,比如東山腳下的五千叛軍,比如京都裡即將發生的謀叛。

長公主既然有能力構織如此大的局麵,當然不會錯過一舉控製慶國的機會,這個機會是皇帝賜予她,當事態發展起來後,如果想讓慶國保持平穩的發展,遠在東山的皇帝似乎隻有趕回京都,以無上權威穩定京都的局麵這一個選擇。

皇帝在江北一路早已伏下州軍,沒有牽涉到樞密院的調動,全部是與薛清及江北路總督暗中籌劃,自然不會驚動秦家的勢力。有這樣一枝伏軍,大東山腳下的五千叛軍何足為道?

所有的謀叛者將皇帝看做了陷井中的猛虎,卻沒有想到這隻猛虎,其實一直站在陷井邊,冷漠地看著那些獵人紛紛失足。

如果慶帝想趕回京都,強行壓下內亂,並不難做到。然而皇帝與陳萍萍在禦書房前宮柱旁兩次對話,定下此次大計之初,他便沒有想過,一旦了結大東山之事,便用大軍掃蕩東山路,再班師回朝,收拾朝政。大東山一事雖發生在濱海之畔,但影響卻擴散在整個慶國,對於他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大東山一事,經過長久的謀劃,首要目標當然是除去慶國一統天下最大的兩個障礙。這便是所謂外患,然而外患已除。內憂如何?

這是皇帝的一個機會。用自己地死,去誘出朝廷裡所有不安分的因子。那些平日裡看似對自己忠誠無比地大臣,一旦知曉自己死亡。還會不會遵循自己地遺旨?對於朕可還有絲毫敬畏?隱在暗中迷霧裡的小人,此時可會跳出來?

正如皇帝陛下一直對範閒和幾個兒子強調地那般,他看人首重其心,而眼下的京都局麵,無疑是試探人心最好地機會。

皇帝站在盤坐療傷的葉流雲身前,麵色平靜,眼角微有皺紋。他對姚太監說的事情很簡單,再傳旨意於陳萍萍,封鎖消息。要將範閒和葉重一道封鎖住。

這是皇帝如今最信任的兩人,皇帝便要看他們最後一次,一旦範閒與葉重通過了這次心理上的考驗,便能得到他最絕對的信任,隻是此時東山絕頂上的皇帝陛下,真沒有想到。京都地局勢會危險到那種程度,而宮裡的人們。會受到如此大的傷害,他地妹妹會強悍到那種地步。

葉流雲歎了一口氣,輕聲說道:“如果不趕回京都,隻怕會出大亂子。”

欲大治必先大亂,以血雨腥風洗出黃沙之中的金子,打造一個上下一心,鐵桶一般的大慶朝,才能為兩三年後的統一大陸戰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這樣的代價,慶帝並不以為意,隻是他也沒有太過低估自己地妹妹。知曉如此一來,整個慶國隻怕都會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這片江山是朕打下來的。”皇帝冷漠說道:“就算雲睿在京都坐穩了,朕一樣能打回來。”

此言一出,皇帝不複多言,咳了兩聲之後,便在姚太監地攙扶之下。緩緩向著大東山下那座滿是血汙山門行去。此時令箭已起,山腳下廝殺之聲又作,隨同祭天的官員與侍從們滿臉驚惶地隨同下山,早有數人做好擔架,謙卑無比地扶著葉流雲躺了上去。

雖然這個時代信息的傳遞速度異常緩慢,雖然遠在京都的陳萍萍早已安排了一切,雖然監察院足夠強大到封鎖住東山路一應真實消息的外泄,雖然皇帝算準了在謀叛之初,自己那位驕傲瘋狂的妹妹,便會將自己的死訊傳回京都。將整個事態推到一種無法回複的瘋狂局麵――是地,弓弦既動,便無再回的道理,長公主既然發動了大東山之事,不論皇帝是生是死,她都必須以皇帝已死的心境,去處置京都內地一切事宜,這便是孤注一擲的瘋狂。

然而苦荷和四顧劍畢竟活著,山腳下的五千叛軍和海上的膠州水師叛軍無法全滅。最多再過七日,大東山的真實情況。便會傳出去。

以兩地的距離以及監察院沿途拚命封鎖地能力來看,約摸三十幾日後,京都的人們便會知道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

而那時,長公主想必已經發動了十幾日,京都也不知道能不能守住。

皇帝一麵沉默地向著山下行走,一麵想著這一切,他雖然自信,可依然不希望自己的京都,自己的慶國,會出現太大的動蕩,然則兩相比較,他依然願意冒一次險,去看看人們藏在最深處的真心。

看看人們的能力,尤其是範閒的能力,看看範閒究竟能不能體悟君心,替皇帝將自己的家園看守住。

他沒有想到,範閒打了很漂亮地一仗,卻被長公主用更漂亮的手段束住,範閒最終猜到了陛下的心思,然而他守住那片京都家園所用的手段,卻是皇帝萬萬沒有料到,也不想看到的。

因為皇帝算來算去,仍然算漏了一點――那便是太後的態度,這位以孝順聞名天下、號稱以孝治天下的皇帝,忘記了自己的母親,其實和自己一樣,永遠將慶國的江山和皇室地存續放在第一位,比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的性命都要重要。

不過下山之前,這位剛剛獲得了人生最大一次成功地皇帝陛下,依舊冷靜地下達了最後一道旨意――生擒山下叛軍領袖――山下那位黑衣人雖不是大宗師,但在慶帝的心目中,卻是另一位很重要的人物。

―――――――――――――

――

王啟年低著頭在漫天的風雨之中,沿著密林向山下逃亡,當苦荷的第一掌印上洪老太監胸口之前,這位見機極快的監察院官員。便趁著眾人不在意,偷偷溜下了山頂。他號稱監察院雙翼,當年是縱橫東夷北齊地江洋大盜,做起這等偷雞摸狗的動作,著實有幾分犀利。

樹葉鋒利的邊緣在他的身上劃過,雖然無法劃破監察院特製的官服,可依然令他心驚,他不知道山頂上會發生什麼,隻知道這樣的場麵。不是自己這種層級的人物應該窺探,應該好奇。

在他看來,皇帝陛下死定了,沒有人能夠在三大宗師的合攻下生存,所以他第一時間決定出逃,他的想法很簡單,要在第一時間內,將這個驚天消息,傳到京都。雖然不知道能不能碰到此時也在逃亡途中地範閒,可至少要通知陳院長。

跳過一個山坳,他機警地借著風雨和樹林的遮蔽,已經悄無聲息地來到了山腰,然而此時,他聽到了山頂上的一記悶雷般的響聲,然後是嫋嫋鐘聲傳來。

正是慶帝轟出的王道殺拳,以及四顧劍重傷身體撞上古廟銅鐘的那刹那。

王啟年愣了愣,繼續低頭下潛,然而沒有走多久。他感到了身後出現了一些動靜,下意識裡將自己的身體藏在了一堆雜草中,遠遠地望著那道斜斜石徑。

石徑上走下來了兩個血人,那個年輕人王啟年很熟悉,是在江南相處甚久的王十三郎,那他背上是誰?

王啟年瞪大了眼睛。聽著那兩個血人之間有氣無力卻十分滑稽的對話,終於知道了十三郎背著地人物是誰。

那位斷臂的血人是十三郎的師父。

王啟年是範閒心腹之中的心腹,連箱子的事情都知道,自然也知道王十三郎的真正身份。王十三郎是東夷城四顧劍的關門弟子,那他是的師傅是……四顧劍!

王啟年驚駭的眼瞳猛縮,大氣都不敢吐一聲,隻敢這樣靜靜地看著這一對奇妙而悲哀的師徒,一步一步地沿著石階往山下走去。半晌之後,他才回過神來,卻依然有些失神。心想山頂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世界上有誰能夠將四顧劍傷成如此模樣?

還沒有等王啟年從驚歎中蘇醒過來,有一個麻衣身影,用一種很奇怪地姿式,半懸空一般從山上飄了下來,王啟年看著這一幕,險些吐血,苦荷大師這又是怎麼了?法術?可看這老禿驢的臉,怎麼就像是個僵屍一樣?

接連兩位大宗師就這樣從王啟年前的眼前走過,而且走的如此頹然。或許他們已經發現了王啟年如田鼠一般的潛伏,可是此時此刻。命不久矣的二位大宗師,怎麼會有餘心去理會他。

但是王啟年卻受到了無窮地震驚,他怎麼也想不明白,才過了一會兒功夫,先前像天神一般殺至東山頂上的兩大宗師,怎麼就變成了這副模樣。

許久之後,他顫著腿站直了身體,回首向著高聳入雲的東山絕頂上望去,心想難道陛下勝了?他此時或許應該回山頂看看發生了什麼情況,然而他心中的震驚和一些隱隱約約的悸意,催動著他的雙腿繼續向山下邁進。

過午,入夜,山下殺聲四起,四處逃難,隱在暗處像蝙蝠一樣躲藏的王啟年,終於趁機突出了戰場,也終於明確了那個事實――陛下還活著,而且活的很好,叛變已經失敗了,大宗師們慘了。

在這一刻,他自作主張下了一個決定,不再跟隨祭天的隊伍,而是用最快的速度向著京都地方向奔去,他必須告訴範閒這個事情的真相,提供小範大人可供參考的背景資料,才能避免範閒在京都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