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稚月目光向四周看去,發現剩下的人也隻剩幾家了。
這些人加在一起也不足四十人,看起來都好不淒慘。
他們都和剛剛開口說話的男子一樣,目光懇切的看著她。
仿佛薑稚月接下來的回答至關重要。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不僅那些路人在等著她的回答,就連與薑家故意隔開了不短距離的薑家村人聽到後都往這邊湊了湊。
這糧食,他們還想著薑秀才家能給他們呢!
要是那丫頭真同意把糧食賣給那些流民了,他們可咋辦!
薑稚月猶豫了片刻才為難的說道:“雖然我們糧食不少,可我們家人也不少。”
聽到這,那些目光希冀的人以為沒有希望了,眼神都黯淡了下去。
可峰回路轉就是那麼快。
薑稚月接著說道:“所以糧食隻能賣給你們一部分。”
從天而降的驚喜砸暈了那些人,沒想到薑稚月竟然就同意了。
雖然他們知道這個請求有些過分了,可是再沒糧食,他們連兩天都撐不下去了。
“我們明白我們明白,謝謝姑娘嗚嗚嗚……”有人高興的跪在地上,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薑家和王家的其他人也沒有拒絕,反正就覺得薑稚月做什麼都是對的。
不過卻有人不同意了。
後麵薑家村的人一聽薑稚月竟然同意了要賣糧食,瞬間就坐不住了。
賣給彆人了他們咋辦。
薑康德老爺子的二兒媳從後麵跑出來驚呼道:“不行,這糧食咋能白給他們呢!”
“要給也隻能給我們啊,給那些外人算啥。”
武老婆子也站出來說道:“就是,你家要是嫌糧食多,咱都是一個村的知根知底的,這不該給咱們嗎!”
薑稚月冷笑一聲問道:“我什麼時候說是白給了,他們出錢我出糧食,你如果想買,也可以。”
她又把目光轉向了武老婆子,嘲諷道:“這會知道咱們是一個村的了,不知道剛剛躲去哪了。”
“我家的糧食又憑什麼給你,臉真大!”
武老婆子被諷刺的一頓,不過馬上就反應了過來,她要是在乎這點臉麵,那她就不是村裡人人都怕的武老婆子了。
她理直氣壯的說道:“剛剛那夥人手裡都拿著刀,我們憑啥出來啊,再說了,你們不也都有刀嗎。”
“看你剛剛狠毒的樣子,那兩車糧食估計也是搶彆人的,那就更應該給我們了。”
“我們這是在幫你呢,你家做了惡事,我們把贓物幫你們解決了,你還得謝我們呢!”
薑家一行人和那些想從薑家買點糧食而聚在一起的人簡直要被武老婆子的無恥發言給驚呆了。
而那些等著薑家救命糧食的流民們也心慌極了。
生怕這個小姑娘被這老太太說的不賣給他們了。
還不等薑稚月開口說話,聽的窩了一肚子火的薑老太太就逮住武老婆子一頓揍。
“我讓你不要臉,還好意思說這樣的話,我家為啥被趕出來我看你是忘了,還好意思要我們的糧食,我打死你個不要臉的老婆子。”
啪~啪!
武老婆子被按倒在地上扇了兩巴掌,等她反應過來後就想反抗。
可是逃荒的這些日子她就沒吃好過,哪是薑老太太的對手。
不一會就被按在地上打的嗷嗷叫。
張氏和孫氏也早就看不慣她們大伯家的幾個兒媳婦了,逮著出來冒頭的老二媳婦就是一頓胖揍。
薑稚月看自家人沒有落下乘才放下心來繼續說剛才的事情。
很快,這些人就排成了一隊,期待的看著前麵。
一如當初在薑家村賣糧食那樣,他們限製了每個人買糧的數量。
不過就算他們不限製,這些人手裡也拿不出那麼多錢。
薑稚月看著他們小心翼翼的從懷裡、從包袱裡拿出零碎的銅板,眼睛忽然就有些發熱。
不管在什麼時候,受災苦的都是最底層的百姓。
可是她不能暴露自己,所以也隻能以這種方式把糧食賣給他們。
出門在外也沒帶秤,所有賣出去的糧食都是經了薑稚月的手。
她拿在手裡掂量一下就將糧食遞過去。
她都會估摸著多放進去一些糧食給他們。
那些人也掂量出了那明顯多出來的重量,看向薑家人的目光更是感激。
雖然薑稚月在裝糧食時故意往裡放了不少,可買糧食的人也不多,連一個板車上的糧食都沒賣完。
看來還是要接著多推兩輛板車了,真的還挺耽誤腳程的。
和他們一起的還有王舅爺和大爺爺他們,她總不能給他們表演一個揮手不見的‘仙法’吧。
可是薑稚月很快就發現,她的想法完全是多慮了。
剛剛鬨事的武老婆子和老爺子的二兒媳被教訓了一頓後。
雖然沒人敢觸薑家的黴頭了,可他們能和那些人一樣買糧食啊。
很快就有幾個人從薑家村的隊伍裡出來,詢問他們可不可以買糧食。
薑家人自是不會拒絕,按照剛剛賣給那些流民的價格把剩下的糧食買了。
見這回糧食的價格竟然隻是平常時期的糧價,薑家村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他們家可沒收糧食,現在能撐著全靠當初從薑秀才家買來的那點。
可這想要到密州城池還需要走上大半個月,就當初買的那點糧食哪裡夠。
所以都跑到薑家那邊買糧食去了。
反倒是平日裡叫囂著讓薑家把糧食拿出來分的武老婆子他們沒動靜了。
他們都是多多少少收了點糧食的,路上省著點也不缺糧食吃,可就是眼饞薑家多得了那麼多東西。
所以才挑撥那些沒糧食的人家跟著他們一起攻擊薑家。
等人群都散了後,張氏看看空蕩蕩的兩輛板車,走到宋芙蓉身邊說道:“芙蓉,這板車你們用不,要是用就拿去。”
宋芙蓉驚訝的問道:“這,你們都不要啦?”
這怎麼說也是家裡的大物件,咋能說丟就丟了。
“我們沒那麼多東西裝了,拉著也是麻煩,你要是用就直接拿去。”張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