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這次出了四個秀才,一個人算是一個紅封。
來報信的有五個人,他們接著荷包也沒客氣,放榜後來報喜主家給喜錢是一直的慣例。
他們接過荷包後就放在手裡掂了掂分量,然後嬉笑眉開的道彆。
張氏她們給的荷包裡,一個荷包有五兩銀子,那每個官差來這一次就得了二十兩。
二十兩對現在的薑家來說不算什麼,可是對於這些月奉隻有二兩多銀子的官差們來說,這可是一年的俸祿。
這薑家人可真是大方啊,要是接下來幾家也這樣大方就行了。
而且還聽說最近書坊裡火起來的宣紙就是這個村出來的?看來是這古槐村風水旺人啊!
那戶人家加啥來著?
好像也是姓薑,還是薑家那未出嫁的姑娘整出來的!
官差喜滋滋的將荷包一股腦的塞進了懷裡,然後看向剛剛被拽進來的薑稚月,心中冒出一個荒誕的念頭來。
那個姓薑的姑娘不會就是眼前這個吧,剛剛那些人還喊她小東家來著。
不過這都跟他們沒啥關係了,最主要的就是他們拿了不少的賞錢。
又說了幾句吉利話,這些官差就告辭了,和去了王家的人碰了頭一並離開了。
王家那邊也熱鬨的很,不少村裡的嬸子帶著自家閨女兒子在王家門前道喜。
等到那些官差都走了,薑老爺子看著那些圍到他家門前道喜的人,大手一揮高興道:“趕明擺酒,各位鄉親給個麵子來捧場。”
大家原本就跟著來看看熱鬨順便再蹭蹭福氣的,誰成想還能吃上席。
這下大家夥就更高興了,那道喜的話不要錢的往外說。
過了一會,外麵的那些人都被打發走了,王家四口人也都來了薑家院子。
自從來了報信的人,黃槐花臉上的笑意就被落下去過,她家兒子中了第五名。
當聽到薑家這邊說過兩日要擺酒請村子裡的人來慶祝的時候,黃槐花一拍巴掌也定下了。
擺酒,這好事必須擺酒,這事咋能缺了她王家。
兩家人一商量,決定一塊擺,明個準備東西,後個就擺席麵。
商量完了這事,大家才想起一消失就是好幾個月的薑稚月來,又關心的問她這些日子去哪了。
發現鐵礦的事情沒法說,山上營地的事情也沒法說,薑稚月隻說是去辦了件重要的事情。
至於是什麼事?保密!
反正薑家人和王家人都不會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盤問,薑稚月安全回來就行。
問過以後眾人也不揪著薑稚月的事情不放,大家圍在一起開始商量起後天擺席的事情。
既然兩家安排到一天擺席,那席麵就不能寒酸了。
王老爺子、薑老爺子和薑康德老爺子帶著幾個男丁圍在一起商量,薑老太太就帶著張氏她們一頓商量。
最後兩撥人商量下來,將後天的菜品也大概定了下來。
鄉下人最缺的就是有油水的東西,兩家人現在手裡有了銀子,不會在這事上省。
所以最後定下來的,光是肉菜就有六種,豆豉回鍋肉、辣子雞丁、紅燒肉、紅燒豬蹄、酸菜魚、豬肉燉粉條。
時令的蔬菜和素菜又林林總總列了七八種,最後還有一道排骨湯和雞蛋湯。
這席麵下來,就算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村裡人也沒吃過那麼豐富的,可想而知到了後天大家看到這個席麵的時候會有多驚訝。
等決定好了菜品,張氏又愁上了,按照老爺子的意思,家裡辦席麵是要請全村人過來的。
古槐村人就算再少,隻有幾十戶,可是每家每戶加在一起也要有一百多號人了。
要是隻靠他們自己家的人忙活,那得累死個人了。
村裡那麼多人,倒是可以請一些嬸子小媳婦來幫忙。
這樣想著,張氏也將心裡的想法說了出來。
“咱們既然誇下了口說讓大家都來,後天來的人肯定不少,我想著那麼多人就咱們幾個得忙到啥時候,要不乾脆花銀子請幾個村裡的嬸子們來幫忙?”YShBO.
薑老太太也道:“是個好主意,掙銀子不就是讓自己輕鬆點嗎,咱們請人來幫忙,一會老大家的和老二家的就跟著我去村裡問問有沒有人願意來幫忙。’
“咱們請人的時候就把工錢給人家說好,不然人家以為是白幫忙的肯定心裡不情願,另外等人都走了,擺席麵的菜再給這些人來一份,咱也不讓他們吃虧。”
“還有桌子板凳啥的,咱家的肯定不夠,也得挨家挨戶的去借,隻要是借出來桌子的,彆管一家出幾張,都按一張五文錢給,隻不過也得提前說好讓他們自己搬過來,等席麵散了再自己搬回去。”
“咱們既然出了錢,這活也合該讓他們自己乾。”
張氏笑著將話接了過去,“娘說的對,不過這事我們幾個出去就能都給你乾好了,你就安心在家歇著吧,要是無聊就逗逗小孫子和小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