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卓,咱們這個車銑加工中心可是我明年甚至是後年布局的一個重點,也是國內一種稀缺的機床,葉師兄的意思,讓你來負責這個項目。”趙小匠道。
“謝謝,師叔。”卓俊生道。
他才是今天趙小匠真正的助理,至於廖靜也就是一個來湊數的。攫欝攫
卓俊生與趙小匠接觸時間比較長,是趙小匠第一單改數控的合作夥伴,卓俊生最近這一年來,被趙小匠師兄葉大權極力培養,還送到了江城大學進行申造。
這次項目相當的重要,除了搶占汽車配件加工市場外,另一方麵就是培養人才,機床這行對人的技術要求高,培養周期長,一個合格的裝配師傅要練5年,像五軸龍頭加工中心擺角頭甚至要10年,畢竟越精密的機床產量少,一般人沒機會接觸。
所以趙小匠大膽的起用了卓俊生,劉正中,葉大權也是相當的緊張,他們都親自到場,畢竟車銑加工中心在此時還是一件很稀罕的機床,尤其趙小匠他上來就是四軸的。
“小卓,聽說葉師傅主你最近在苦練數控車床的裝配,那咱們今天就直接上銑的這塊動力刀盤。”趙小匠道。
“好的,師叔。”卓俊生恭敬道。
趙小匠的裝配技術在卓俊生看來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平時基本不用量具量儀,不過今天卻出了意外。
“小卓,車銑加工中心是用來加工汽車的軸,位置精度要求特彆多,所以對機床的裝配要求極高,咱們裝配精度得控製在2到3微米,所以嚴格按照流程,校對和使用量具量儀,像今天使用的水平儀,一定要校準到最高精義1微米。”趙小匠邊操作邊說。
“知道了師叔。”卓俊生已經有點緊張了,同時心裡也在琢磨,“豈不是師傅平時徒手的精度都至少在2到3微米,這也太恐怖了吧!”巘戅書倉網戅
記住網址m.luoqiuzww.
另一邊,劉正中和葉大權兩人師徒也在交流。
“小葉,你現在雖然已經副會長了,不用去一線,可是這技術細節得搞透,這樣才好用人,咱們協會裡以前主要是的經力是集中在加工中心,銑床這塊,現在上車銑加工中心了,這事,你得重點抓一下。”劉正中安排道。
“知道了師傅。”葉大權點頭道。
劉正中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以前的車床,無論是傳統的普車,數車,由於加工的都是回轉體零件,基本是圓形,技術相對成熟。
基本結構上主軸提供動力,調節刀具位置完成切削,其後演變也是傳統的垂直於主軸的刀架變成了與主軸平行的刀盤,刀盤上可以裝十幾把刀,從而實現一次裝夾使用多工序加工提高生產效率。
不過即便如此數控車的地位也不如加工中心,和銑床,畢竟乾的都是不規則的活,但是隨著航空航天等軍品對零件精度要求的增加,為了保證精度減少加工機床的輪換就成了一個重點,於是在60年初車銑加工中心的概念被提出。
首先提出了動力刀盤,從而使數控車除刀主軸轉以外,刀具也可以動,可是動力刀盤軸線與主軸軸線是平行的,最多隻是主軸成了一個分度頭。
在銑的功能上還是不足,後來動力刀座就誕生了,他克服了刀盤沒有旋轉軸,有點像加工中心的Z軸,通過動力刀座就可以實現銑這個功能。可說動力刀座的出現使得車銑加工中心成為了可能,這有點像趙小匠之前開發的船用螺旋槳五軸機床中的擺角頭。
動力刀座如果有旋轉的功能就實現了五軸的功能。
到了70年代半導體技術與軟件技術的成熟使得車銑加工中心的技術成熟,到了80年代汽車工業對機床功能提出更新的要求,除傳統的高效和精度外,柔性生產線的要求也日益增強。
當技術與需要走到了一起,勢必促使車銑加工中心發展起來,到了90年代,該技術走向了成熟,開始向一些需要批小,精度的高的行業滲透,例如藥物,儀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