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七 靈江事了 淩康退婚(2 / 2)

純陽劍尊 一任往來 13190 字 11個月前

此時天已放亮,晨曦遍灑,早有許多小販起個大早,肩挑臂扛著許多新鮮菜蔬,趕著往城中售賣。城門前早已排起了一對長龍。淩衝怔怔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方才眼中還是劍氣縱橫、血光滔天,轉眼入目間卻是如此多彩的市井生活,委實令他有不在人間之感。

“修道修真,去假存真。昨夜所見之輩,無一不是高高在上,超脫凡俗。卻不知神仙亦是凡人做,我若非仙緣遇合,日後也必與這些人一般,隻不過手中多些銀錢,還可多討幾房小妾罷了。末了還要蠅營狗苟,為了生計仕途奔波,臨終之時,病臥床榻,悔恨流涕,哪及得上仙家來去縱橫,長生有望?我定要珍惜仙緣,修成純陽正果,長生不滅,也不負天地生我之身,孕我之魂!”

淩衝雖是淩府公子,卻也無甚麼特權,隻老老實實排隊入城。守城兵士也不認這位公子爺,照例盤問了幾句,便即放行。淩衝入城之後,不便施展輕身功夫驚世駭俗,隻雙足並用,不一會已回至自家府中。

王朝正自府門口等候,隻急的團團亂轉。昨夜癩仙金船雖在靈江出世,但鬨出動靜太大,先是金光萬道,繼而血浪滔天,金陵城中也遙遙可見。普通百姓家還道出了甚麼妖怪,許多人連夜在家拜祭神佛,乞求平安不止。

王超自也瞧見了靈江江邊異景,憂慮二少爺安危,卻也不敢擅離職守。一夜未眠,天還未亮,便在大門之處守望。遙見自家少爺施施然走了回來,心頭一顆大石落地。忙迎接上去,說道:“少爺,你沒事罷?”

淩衝拍拍胸口,大笑道:“我能有何事?非但無事,反而得了一件異寶,如今可是好得很呢!”王朝在淩家為仆數十載,侍奉淩家三代,早將淩衝當成了親生兒子看待,見他無事,已是高興無極,聞言笑道:“異寶不異寶的卻是無甚乾係,隻要少爺平安歸來,便比甚麼寶物都珍貴!”

二人說說笑笑,入了府中。此時老太太已然起身,一家人圍坐用飯。淩衝躡手躡腳步入飯廳,先給祖母、父母請安,這才坐下,方欲舉起粥碗,便聽淩真哼了一聲,問道:“你昨夜跑去哪裡了?”

淩衝低了頭,說道:“孩兒昨夜心血來潮,不可自持,騎馬往靈江觀潮去了。”淩老太太說道:“罷了,孩子也不小了,一夜不歸也算不得甚麼。隻要不是遇上強盜匪類,便由他去罷。你這個做老子的若是管的太寬,好好的孩子給你管的低聲下氣,日後卻又如何見人?”

淩真低頭道:“是,母親教訓的是,孩兒知曉了。”他自喬百歲試出淩衝有一身絕頂武藝,便對這個二子有些看不透起來。淩衝一夜不歸,原也算不得甚麼大事,隻是他做老子的,內心總把兒子當成不懂事的孩童,習慣了事事替他們安排鋪墊。

淩衝喝了一碗米粥,放下碗筷,儒家的教誨是“食不言,寢不語”。淩真便以此治家,淩家用飯之時,是絕不出言的。淩衝想了想,說道:“父親,孩兒有要事與父親商量。”淩真瞧了他一眼,又看看老太太,點頭道:“好,飯後你隨我到書房來。”

淩衝道:“也請大娘一同移步。”崔氏望了他一眼,心頭十分詫異。淩真思忖片刻,對崔氏說道:“即使如此,你也來罷。”老太太笑道:“好啊,你們這幾個皮猴兒有甚麼事瞞著我老太太的?”淩衝笑道:“奶奶,孩兒隻是想要進學,央父親尋個飽學的老儒為師。”

淩老太太十分欣喜,笑罵道:“平日裡你父親怎麼說你這小猴兒,便是不肯向學。如今可算改了性兒,你大哥訂了親,你也須懂事些,莫要如以前一般耍些小孩兒脾氣!”淩衝笑著應是,一頓飯一家人吃的十分開懷。

飯後自有丫鬟收拾了碗筷,崔氏先攙扶老太太回房休息。淩真父子先往書房而去。入了書房,父子落座,淩真道:“說罷,究竟是何事?”他可比老太太精明多了,素知這個兒子十分伶俐,但最厭讀書,冷不丁轉了性子,居然要尋個飽學宿儒求學,其中必有蹊蹺。

淩衝笑道:“父親,孩兒方才對祖母所言,句句是真。確是欲尋一位老儒為師,攻讀詩書六藝,日後名揚科舉,為我淩家增光的。”淩衝深思熟慮,他仙緣遇合,已然鐵了心隨葉向天回轉太玄山門,求取大道法訣,修煉長生之道。

但淩真治家甚嚴,若無其他理由,隻說如山修道,是斷然不會準許的。因此淩衝苦思冥想,忽然記起張亦如乃是當朝首輔張守正嫡孫,張守正不但為官清廉,朝野之中清名素著,自身儒家學問亦即是精深,乃是儒家“氣學”創始之人,主張玩物稟氣而生,死滅則氣散。

淩真亦是十分敬佩,這位老首輔每有著作,必定派人快馬加鞭,趕去京城,購買回來,自己則秉燭夜讀,連連讀誦,十分推崇。若能求得張亦如說動乃祖,推說經人介紹,要去京師拜這位老首輔為座師學習文章學問,淩真定必大喜應允。

淩真奇道:“你真要拜個座師,安心讀書麼?”淩衝笑道:“孩兒怎敢欺瞞父親!隻是那座師孩兒已然自行選定,隻等父親點頭了。”淩真半信半疑,笑道:“你一個小孩兒家家,足不出金陵城,又怎會知曉這城中有哪些飽學大儒,可堪為師的。”

淩衝道:“孩兒昨夜在靈江之畔閒逛,偶遇一位好友,他乃是當朝首輔張守正張大人嫡孫,答應孩兒代為引薦,拜入張大人門下。”淩真霍然起身,叫道:“甚麼!是真的麼!你確能拜入張大人門下?”淩衝笑道:“孩兒怎敢欺瞞父親。”

淩真道:“此事你確要弄準,那張大人乃是當朝首輔,何等身份,他的嫡孫怎麼會夜半出現在靈江之畔?再者,便是人家肯代為引薦,也要看老大人願不願意收你入門。”

淩衝說道:“父親放心,那張亦如確是張大人嫡孫,他也是出門遠遊,增長閱曆,這才在靈江之畔與孩兒偶遇。此事斷不會錯的。隻是若是拜入張老大人門下,孩兒便須離家北上,趕赴京城了。”

淩真斷然道:“男子漢大丈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些許苦難算得了甚麼。隻要你真能科舉高中,光耀門楣,也不枉為父自你小時的一番教導。不過你小小年紀便要孤身求學,京城居,大不易。你祖母那裡為父還要好生勸導,隻怕老人家舍不得。”

淩衝低頭道:“是,孩兒也舍不得祖母與父親、大娘還有兄長。”他雖是向道心誠,到底隻是個十幾歲的少年,驟然舍家離親,還是有許多不舍。但思及長生之路,卻也不得不做此抉擇。

父子二人正談論間,崔氏端著兩杯清茶,推門而入,給父子二人分彆放好。淩衝連忙起身,雙手接過。崔氏笑道:“瞧你們父子如此高興,想是有甚麼好事了罷?”

淩真笑道:“果然是天大的喜事。衝兒結交了一位好友,乃是當今首輔張大人嫡孫,答允將他引薦入張大人門下,苦讀學問,不日便要啟程趕奔京師。”

崔氏笑道:“果然是天大的好事,若是攀上了張大人,日後登台拜相,也大有指望了。隻是……”淩真與她十幾年夫妻,自是知之甚深,微微冷笑:“衝兒能入張大人門下,已是天大的機緣,康兒你就彆想了。”

頓了頓,又道:“你們婦道人家也不知朝廷政事陰險之處。那張大人乃是出身心學,講求‘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康兒之前拜的座師,出身理學,雖同出儒教,卻是勢同水火。康兒若入了張大人門下,反會惹張大人不快。你趁早打消了此念。”

其時儒教相傳數千載,分支極多,皆主上承自聖人。但大明千載以來,唯有理學、心學二門發揚光大。隻是理學助長“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譏笑心學為大逆不道之學,亂國禍民。心學則認為理學為假道學,於國計民生無益。兩派傳人也自相互攻訐,無有休止。

張居正出身心學,主掌朝政數十載,位極人臣,已是心學一派之中流砥柱,有他坐鎮,才將理學一派勉強壓了下去。隻是理學一派也出過幾任首輔,勢力龐大。雖是凡間學問之爭,但兩派爭鬥之激烈,絕不亞於玄魔兩道廝殺。

崔氏卻是想要淩衝將淩康也帶契了去,畢竟能攀上首輔這根高枝,日後為官入仕也要輕鬆許多。被淩真一說,也就息了心思。淩衝說道:“除此事之外,孩兒還有一事,要稟明父親與大娘。”

淩真問道:“還有何事要與我和你大娘說?”淩衝道:“便是大哥的婚事。三日之內,高家便會遣人前來退婚。”“甚麼!”崔氏大吃一驚,隨即大喜,叫道:“此話當真麼!”淩真本是端著茶杯,聞言手一抖,險些將熱茶撒了出來,隻盯著淩衝瞧。

淩衝點頭,說道:“千真萬確,昨夜孩兒偶遇張大人嫡孫,言談甚歡,踏月把玩江色。忽遇仙人舞劍,乘月禦風……”淩真哼了一聲,說道:“甚麼仙人,不過是有幾分法力,不服朝廷管束的閒民罷了!”

淩衝不由苦笑,其父畢竟官拜二品,也有幾分見識,平日見慣了那些個“仙師”之流,便不怎麼將仙人放在心上。他卻不知,淩衝所言的仙人確是有移山倒海之**力大神通的。

淩衝續道:“孩兒與張亦如十分驚詫,便上前拜見。那仙人原來是一位全真女冠,攀談之下,居然因高家小姐與她師門有緣,特來接引,這幾日便要帶她回山修行。”

“孩兒驚訝之下,便將高家與咱們淩家婚約之事說了,那女冠聽聞十分氣惱,喝道:‘本門門規森嚴,出家修道,必要完璧之身方可,既已拜師,豈可背門適人?身犯教規,當貧道飛劍不利麼!’”

“孩兒本當勸說那女冠放過高家小姐,成全一段美滿姻緣。隻是思及蕭厲之事,再者那高家小姐既是有緣道門,說不得日後出家學道。若是兩家結了親,大哥豈不是要獨守空房?做那深閨怨夫?”

淩真說道:“一派胡言,古來隻有深閨怨夫,哪有深閨怨夫的道理?”崔氏急道:“你莫打岔!衝兒,你接著說,後來如何?”淩衝暗笑,便將事先編好的一段說辭侃侃道來:“孩兒將這顧慮與那女冠一說,那女冠甚是乾脆,當下道:‘此事好辦,貧道命那高家將婚事退去,既可令那高玉蓮不犯教規,又可保全貴府清譽,豈非兩全其美?’”

崔氏喜道:“那道姑果是如此說麼?”自從與高家定親,蕭厲殺上門來,她便日夕難眠,總是擔心自家兒子哪一日真被那天殺的蕭厲所害,那自己活著還有何意思?心中也不知埋怨了淩真多少次,放著許多賢良淑德的大家閨秀不娶,非要娶個禍患回來。聽聞有人一力做主,解除兩家婚約。那蕭厲若是聞聽,自也沒了理由上門尋釁。

淩衝笑道:“那道姑法力十分高強,且氣派甚大,所言該當是真。若是大娘不信,隻瞧這幾日高家有無人來退親便可。”淩真沉吟道:“我淩家到底是書香門第,若是定親又退親,傳了出去,豈不惹人恥笑?”

崔氏本鬆了口氣,聞言柳眉倒豎,破口罵道:“便是你這當爹了好心!給兒子許了這麼一門親事,我隻當是個賢良淑德的好女子,誰知卻是個克夫克家的喪門星!那蕭厲那晚來犯,若非衝兒與喬碧霞大師攔住,你淩家上上下下早就死絕,如今可以罷婚相安,你卻又記起狗屁的清譽,難道非要我們娘倆死在你麵前,你才甘心麼!”

淩真喝道:“好了!潑婦罵街,成何體統!這婚退了便是!事到如今,我也顧不得甚麼臉麵了!你莫要撒潑了!讓衝兒見了,成甚麼樣子!”崔氏聞言,破涕為笑,當著淩衝之麵,卻又不大好意思起來。

淩衝隻管低頭,隻作不曾瞧見。淩真沉吟道:“倘若高家真要退婚,倒也罷了。隻是你祖母處該當如何是好?她老人家聽聞康兒大婚,十分開懷,隻等抱重孫。若是知曉此事,難免動怒,若是氣壞身子可如何是好。”

淩衝說道:“父親不必擔憂,祖母大人向來心寬,此事錯不在我,父親也不必提退婚之事,隻把高家小姐出家修道之事提上一提,隻怕祖母便先命父親去高家退婚了。”淩真一想母親為人,若是自己先提高家小姐出家修道之事,母親倒有七八分指望不肯讓高家小姐過門,定會先行退婚。點點頭,說道:“不錯,還是你這個鬼靈精機靈,此事便如此辦罷。”

淩衝卻麵有憂色,說道:“孩兒遠去京城求學,隻怕祖母不會輕易答應。還請父親從中說項才好。”淩真笑道:“你這孩子,你兄長之事機靈無比,到你自身卻又糊塗起來。你祖母乃是女中豪傑,知曉你入京求學,乃是大事,必不會攔阻。莫看她平日對你溺愛,大是大非還是分得清的。”

又對崔氏道:“衝兒不日遠行,你這做母親的也要上心些,多預備盤纏衣物,也好打發他出門。”崔氏笑道:“知道了,淩大老爺,此事必定辦的妥妥當當,請淩大老爺放心。”

崔氏心情著實不錯,一者自家兒子婚約解除,不必再提心吊膽,二者淩衝遠行求學,數載不會相見。她對淩衝雖不至於喝罵虐待,但畢竟非是己出,在自己麵前總也有些礙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