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門當年如何覆滅,淩衝也不甚了然,隻知背後有清虛道宗搗鬼,若是尹濟祖師親身下界,未必就怕了清虛道宗,隻看數千年來,尹濟祖師隻袖手旁觀,不肯在輪回世界中有絲毫動作,必有不得已的苦衷。郭純陽既然默許淩衝修煉太清符法,對太清門這段公案定必深悉,對此事態度始終模棱兩可,淩衝也不敢貿然去問,淩家人修煉太清道法,隻要不走漏消息,倒也無妨。
淩真道:“這篇法訣關係重大,還是莫要外傳的好,我與康兒也莫要修煉了罷。”淩衝笑道:“孩兒所說,不過是萬一之想,父親不必多慮,放手修習便是。就算有人找上門來,自有孩兒來應付。”淩康好容易得手一部仙家法訣,哪肯放棄?也道:“父親也是多慮,二弟既有打算,這篇道訣我們修煉也無妨,大不了守緊口風,莫令旁人察覺便是了。”
淩衝岔開話題道:“孩兒在京師見靖王叛軍敗退,如今畢竟如何了?”淩真哼了一聲,提起靖王作亂之事就是一肚子的火氣,說道:“先前左懷仁領大軍而來,隻要攻占了金陵,靖王便有了帝王之資。老天有眼,到底未讓其成功,左懷仁灰頭土臉而去。靖王自從京師打敗,引軍南下,回至封地,前幾日發出檄文,汙蔑太子弑父篡位,他反倒成了勤王的義師。惠帝已然駕崩,靖王以正統自居,不日便要在封地之中行那登基大典,正式稱帝。京師有張閣老等一乾老臣坐鎮,固若金湯,靖王就算稱帝,根基不穩,又有消息說左懷仁向靖王獻計,必取金陵之地,以圖大計,若真是如此,可憐這江南膏腴之地,又要淪為兵荒戰亂之所了!”
淩衝問道:“靖王大逆不道,膽敢僭越稱帝,太子有何動向?”淩康道:“京師之中傳出話來,先帝已然下葬,太子登基就在這幾日了。隻是聽聞那常嵩勤王護駕有功,又是太子娘舅,如今已封為兵部尚書兼太子少保,入閣議政,總領天下兵馬大事。倒是張閣老與太子不大對付,據說太子有意褫奪其大權。”
大明自太祖立國,先是重用宦官,之後又立文淵閣,主掌一國正事。能入文淵閣者,皆是一時重臣,稱大學士。依循祖製,隻有五到七人。張守正自惠帝七年入閣以來,曆任文淵閣首輔,執掌大明江山數十年,根基深厚。太子登基親政,要大權獨攬,自然將張守正視為眼中釘,重用外戚一係,以常嵩來製衡張閣老,乃是意料之中的手段。
淩衝是方外之人,對這等勾心鬥角之事也懶得理會,說道:“張老大人非是貪戀權勢之輩,新帝登基,根基不穩,外有叛亂,正是需要老臣輔佐之時,太子如此急於鉗製老大人,怕是要寒了一應老臣之心,於國體不利。”
淩康一拍大腿,叫道:“正是如此!太子為人好大喜功,喜誇誇而談,非是明君之主……”一旁淩真斥道:“無君無父的逆子,焉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還不閉嘴!”淩康一滯,老老實實閉口不言,喝起悶酒來了。
大明江山被靖王這麼一鬨,元氣大傷,又有魔道修士輔佐,四處作亂,太子若能勵精圖治,重用賢臣,未始不能平定叛亂,如今看來,還未登基就急於執掌大權,刻薄寡恩,為人比靖王也強的有限。淩衝沉吟片刻,歎了口氣。張守正之事他心頭早有預料,隻盼莫要成真,不然真要令天下英雄扼腕歎息。
淩衝道:“左懷仁若再領大軍前來,金陵可有退敵之策?”淩真道:“經曆上次兵禍之後,金陵城中倒是痛定思痛,上書太子,請求派大將率兵來援。這些時日也廣蓄兵馬,以備一戰。但左懷仁乃當世名將,用兵詭異,能與其一教高下者不多。再者天下承平已久,金陵兵士不習戰事,也是一大隱患。”
淩衝不欲詳說靖王軍中尚有魔道高手興風作浪,隻道:“若靖王當真兵臨城下,父親可領一家老小往碧霞寺避難,我與碧霞和尚有舊,他必然收留。”淩真笑道:“你是修道修的糊塗了!為父一生學聖賢之理,隻求經世濟民,若真有一日叛軍來攻,唯有一死以殉大明江山,哪有退讓避禍的道理!”
淩衝苦笑一聲,深知老父心意早決,也不多勸,父子三人飲至半夜,各自歇息。到了第二日五更時分,便有丫鬟前來叫門,淩衝端坐練氣,隻聽那丫頭隔著門道:“二少爺,老夫人今日起的極早,說是菩薩托夢,要帶了孫少爺去碧霞寺進香祈福,請你同去呢!”
淩衝一笑,說道:“我知道了,你去稟告祖母,我稍後便至!”整理衣裝,來至客廳,隻見老夫人正與崔氏、淩康之妻用早膳,見了淩衝笑道:“我昨夜夢見菩薩金身顯聖,心血來潮,要去碧霞寺上香,拉了你大娘與嫂嫂,你這皮猴兒也隨我去罷!”淩衝笑應了一聲,草草用過早膳,老夫人牽了孫孫的小手,上了一頂小轎,其後是兩位夫人的轎子,淩衝領了幾個家丁騎馬作陪。
他見侄兒睡眼朦朧,又不敢違逆太祖母,小臉十分委屈,頻頻去望他母親,淩康妻子卻隻作不見,暗暗好笑。淩衝正要見一見碧霞和尚,一路護送淩府女眷直奔碧霞山,想起十餘年前未入道時,亦是這般陪著祖母前往碧霞寺進香,忽忽十餘載,倒是卒生幾分感歎。
靖王兵敗而去,金陵城外幾百裡地界倒還太平,無有剪徑的賊人,到了晌午時分已至碧霞寺前,隻見一位中年僧人身披大紅袈裟,在寺前迎迓,正是碧霞和尚,隔了老遠便笑道:“十餘年前師弟陪老夫人進香而來,今日恰如輪回一般,寧不令人感歎?”
淩衝下馬笑道:“非是輪回,不過舊日重現而已。”扶了老夫人下轎。淩老夫人見碧霞和尚親自迎客,已是見怪不怪。崔氏見了這位碧霞神僧竟與淩衝有說有笑,十分熟稔的模樣,暗暗驚詫。
碧霞和尚也不多言,恭請幾位女眷入大雄寶殿進香。殿上並無雜人,隻有兩位白須飄然的老僧伺候,老夫人牽了玄孫小手,一起跪拜佛菩薩金身,身後崔氏與淩康之妻亦是誠心跪倒參拜,隻有淩衝身為玄門弟子,長身不跪,但也恭恭敬敬向佛祖金身稽首作禮。
碧霞和尚含笑立在一旁,等參拜已畢,說道:“老夫人遠來辛苦,貧僧已吩咐預備一桌素宴,請老夫人後院禪堂伺候。”老夫人笑道:“實不相瞞,我來進香,也想嘗嘗碧霞寺中的素齋,那菜式做的可比我府上可口的多。我們娘兒幾個自去用齋,衝兒便不必陪我們了,反正你吃不吃倒也無妨。”領著兩大一小,往後院禪房去了。
碧霞和尚笑道:“師弟遠來,不如到我方丈之中,咱們手談一局如何?”淩衝道:“我棋力不精,師兄莫要見笑才好。”二人入了方丈精舍,屏退眾人,端然對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