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師天京城中,太子即位,照例大赦天下之外,還要舉國歡慶一番,但惠帝新喪,不好大肆清喝,畢竟太子爺還是很在意孝子這個身份的。
皇宮之中正自早朝,以張守正為首的清流一派正與以國舅常嵩一係人馬吵得不可開交。惠帝雖然昏庸,但對外戚之輩十分防範,除有大功,輕易不會加封高官厚祿。但常嵩勤王之功甚偉,又是太子親舅,太子登基之後正愁無人可用,鉗製張守正之輩,便冊封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兼太子太保,總領天下兵事,權柄與文淵閣同列。
太子登基,帝號為平,改年號永昌,史稱平帝。常嵩總領兵事,自於京師攻防戰大勝靖王,每日隻想揮軍南下,直搗黃龍,攻破靖王封地,因此上書力主南伐。但張守正一係力主天下兵事方歇,百姓苦不堪言,當以休養生息為主。且靖王起兵作亂,並無大義在身,日久其兵自敗,眼下非是揮軍南伐的良機,隻當用精銳小部潛入其封地,刺探虛實,聯絡心向大明正統的兵將,伺機裡應外合,自然一舉功成。
平帝在龍椅上聽著雙方喋喋不休的言語攻伐,著實有些煩悶,開聲道:“罷了!此事押後再議,今日且退朝罷!”起身便走,留下文武大臣麵麵相覷。常嵩麵泛得意之笑,起身跟了上去。他是國舅之尊,一乾太監侍衛也不敢阻攔,任由其小跑而去。
平帝入了書房,常嵩亦自跟來,說道:“揮兵南伐,此時乃是最佳時機,等靖王那廝站穩了腳跟,根基穩固,便不那麼容易了。可恨張守正那廝抱殘守缺,不肯變通,說甚麼儒家的道理,一群書生之見,能有甚麼高明之處!”
平帝看他一眼,吩咐隨侍的太監道:“你等下去。”眾人領命而去,書房之中隻剩二人,方才慢斯條理道:“張守正在朝中經營數十載,門下弟子無數,一呼百應,他若鐵了心與你作對,朕也不好偏幫。”
常嵩眼珠一轉,說道:“張守正羽翼眾多,先皇新喪,臣聽聞其這些時日聯絡黨羽,結社營私,日久必成大禍。陛下若再置之不理,再過幾年,隻怕這朝中之臣隻知張守正,而不知陛下了!”
此實為誅心之言,平帝眼角抖了一抖,斥道:“一派胡言!張守正再大膽,難道還敢推翻朕這朱明天下不成!”常嵩當即閉嘴不言,挑撥離間之事最重要的是一個火候二字,水滴石穿,點到即止,再要多說反而不美。
果然平帝自語了幾句,麵上泛起怒容,似乎想到了何事,低喝道:“張守正真是將自家當作帝師了,這也要管、那也要管!朕要修繕宮殿,他上書不許,朕要封賞有功之臣,他以國庫空虛為由搪塞,是不是朕每日吃喝拉撒,都要問過他才成啊!”
平帝登基,本來雄心勃勃,要乾出一番事業,哪知張守正不斷上書勸諫,幾個月下來,竟沒一件事順心,常嵩南伐之事,本經平帝默許,但經張守正這麼一攔,怕是又要胎死腹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