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的默契配合之下,元嘉帝的喪禮進行得很順利。
停靈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元嘉帝的棺槨便要挪到無數工匠晝夜不息緊急趕製好的陵寢安葬了——畢竟當初誰都沒有預料到,正值壯年的元嘉帝竟然會因為一場“英雄救美”而隕故。
自打元嘉帝駕崩之後,趙貴妃表現得一直都十分平靜,平靜得讓所有人都感到很詫異。
太皇太後和王太後便趁機製造輿論,指斥趙貴妃“忘恩負義”“愧對浩蕩皇恩”——元嘉帝生前那麼寵愛她,甚至為了救她而身故,誰知她非但一點都不傷心,就連表麵上的守靈工夫都不肯去做,為了保全自己身而日日龜縮在合歡宮裡,安心地享受元嘉帝生前特地安排的侍衛的保護。
身為合歡殿的總管大宮女,琉璃得聞這些個流言蜚語之後,又是憤怒又是傷心又是擔憂,尋到自打元嘉帝駕崩之後,就一直潛心焚香抄經的趙貴妃麵前,一麵替她打抱不平,一麵尋求解決之道。
誰知身為漩渦中心的趙貴妃卻頭也不抬、筆耕不輟,十分淡然地應道:“嘴長在他人身上,要如何說,本宮無需理會。”
說罷,又吩咐琉璃道:“研磨。最後一卷經書,本宮想要在今晚抄完,明日隨同太上皇的靈柩,一同葬入東陵。”
東陵,是元嘉帝生前為自己營建的陵寢,隸屬於皇陵,後者是安置大周曆代皇帝的陵寢之所在,與皇宮一陰一陽,占據龍脈龍眼,以保大周千秋萬世的基業傳承。
琉璃動了動唇,到底輕歎一聲,屈膝應了聲“是”,默默研起墨來。
濃黑的墨汁,映著趙貴妃一夜白頭的雪發,一黑一白,分明刺眼。
琉璃忍不住心酸,宮中人人都明朝暗諷貴妃娘娘沒有良心,殊不知太上皇駕崩,這世上最傷心的就數貴妃娘娘了。
一夜白頭啊……
可是貴妃娘娘為了替太上皇駕崩誦經禱告,根本就沒有時間理會那些流言蜚語,更顧不上所謂的太皇太妃的稱號,專心留在合歡宮,焚香誦經,徹夜不眠地抄寫經書,眼見著整個人都瘦成了皮包骨頭,半點不見曾經的豐腴與雍容,卻依舊也不肯暫歇片刻。
那些眼紅惡意中傷的小人,怎麼就看不到貴妃娘娘待太上皇的一片真情深意呢?
這真是“樹倒猢猻散”,好不悲涼……
主仆二人,各懷心思,默然抄經研磨。
八月十六,元嘉帝停靈恰滿七七四十九日,由僧道一路誦經祈福,移駕前往東陵。
年幼的天子率領文武眾臣並哭靈的內外命婦門,從皇宮一路前往東陵,浩浩蕩蕩,哀思戚戚,肅穆莊嚴。
沿路百姓跪拜哭祭。
一時之間,整個京城滿目縞素,一片哀聲,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舒予和戚氏一左一右地攙扶著孟氏,一路哭祭出京,在城門口同眾命婦一起止住腳步,目送康平帝率領眾臣,一路扶靈前往東陵而去。
“聖上還那麼小,繈褓之中失去母親,如今又驟失父親……可憐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