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偉的員工持股隻享有分紅權,不能投票、決策的那種股權構架是發展起來之後才改的,具體哪年忘了,度娘沒戳出來,但應該是兩千年以後的事兒了,吊大的可以給大家科普下。個人認為那多是出於時代積累的無奈,而不是那些宣傳中的光鮮理由,當然了,這僅代表個人觀點。情節需要,不喜勿噴)
“可我們已經這樣走過了好多年了啊!”
“所以我來了,我可以多倍溢價,儘量讓所有人都滿意。”
“劉工,我給你講一個我旗下一家公司的故事吧。開山農業公司,如果你們不關注新聞,那麼在南方絕對不知道它的存在。開山農業公司現在的固定資產超百億,盈利能力超強,就算在國際上也能算排得上號的大型農業公司了。
您知道它的科研投入份額是多少嗎?至少是純利潤的百分之二十,如果這個數字不足五億,那麼就拿股東的分紅補上。這是他的管理者,一位農業專業的科研人員轉業當了老總後製定的規矩。
這個決定,我作為大股東是讚成的。有股東不同意,就拿著一項科研投資過來問我,公司每年投那麼多錢進了食料和雞種的研究,就為了每隻雞能在一年的時間裡多產那麼三兩枚雞蛋,值得嗎?你用那個錢搞個養殖場,多養點兒雞不是更好?
今天,我把這個問題拿出來,問問三位前輩,你說這筆投資值不值得?”
鄭飛三人想了想,沒有發說什麼,因為他們也不知道。
“開山農業公司的管理者認為類似的投資都是很值得的,也都是很有必要的,他說那不是多產兩個雞蛋和多殺出半斤肉的問題,那是在投資未來,未來是無價的。
我為了他這句話,每年少分到手的分紅都是數以億計的,但我支持他,因為我不懂,因為我信任他,因為我和他的股份是大多數,彆人的反對無效,我們可以無視他們,因為他們隻看到眼前的利益,不符合我們的發展理念。
那麼,不管華偉能不能和我合作,未來你們在遇到這樣類似的問題的時候,你們該怎麼辦?
科研項目投入資金並不一定會出成果,甚至大部分都不會出成果,這條定理據說搞科研的都知道。但這畢竟侵犯了股東們的分紅,他們反對我理解,這是人之常情。
企業也不一定每時每刻都在高速發展,遇到低穀該怎麼辦,需要轉型時候該往哪個方向,該聽誰的?
現在你們的華偉還小,涉及的利益還不大,可這些早晚都是你們會麵對的問題,躲是躲不過去的。早早的主動麵對,總比遇到麻煩的時候再想解決的辦法強。”
馬曉陽說完,就看著低頭沉思的三人。現在他來了,說什麼也得插進去一腳,所以他說的夠真誠,所說的問題確實是華偉急需解決的問題,不過現在有了他,估計華偉後世的那種股權構架改變估計是搞不成了。
馬曉陽也從來沒覺得華偉的股權構架有多優秀,前世他的朋友的小科技公司接華偉的外包活也不是一件兩件,聽他說華偉裡邊拿著錢不乾事兒的有的是,甚至比一些普通公司更多。
不敢想象,如果讓像鄭飛或是馬傑克這樣的人拿著公司的大多數股份和絕對控股權,他們能玩出個什麼樣的世界來,相信絕對比他們被各方掣肘的發展要精彩得多吧。
至於馬曉陽為什麼要給出百分之五十一這個高價出來,是因為他除了惡意針對,還真沒有什麼能製衡人家的,錢人家也不是特彆缺,馬曉陽想插進來一杠子,總得付出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