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這次我想拍一部美食紀錄片,講訴民間美食的故事的。我這段時間準備到國內各處走走,來一趟美食之旅,你們也知道我平時有那麼點兒口腹之欲,所以想要搞出一部美食紀記錄片出來。”
張昊對馬曉陽不拍大電影談不上多失望,畢竟他也知道,以現在馬曉陽的咖位,再出來站台搞電影那基本算是不可能的了,但他沒想到馬曉陽居然要拍美食紀錄片。
張昊了解馬曉陽的脾氣,也不見外,直接不解的問道:“我覺得這東西拍出來看得人應該不多吧,難道你要拍出來自己看麼?”
馬曉陽笑了笑,要不是舌尖係列,誰也不敢說紀錄片能火成那個樣子,那是種共鳴、傳承和熱愛結合的力量,不親眼見到,是沒人會相信的。
“咱們小時候的那個時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時代,雖然後來我有錢了,但我至今也不覺得自己在美食的品評上,要比誰高明多少,我不是個美食家,隻是一個美食的愛好者。
我喜歡街邊店勝過於喜歡華貴的大餐、昂貴的山珍海味。
我覺得,吃那些地方特色小吃的時候,我能從那些食物的選材、製作手法和味道上,品味出美食背後的地區文化、氣候等等的元素的變化和人們對自然的和諧利用。
我喜歡這種感覺,所以我想要把這種感覺記錄下來,讓那些跟我一樣喜歡街頭巷尾的美食文化的人們看到我們的美食,讓那些漂泊在外的人們回憶起家鄉的美食。”
美姐說道:“曉陽說得真好,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最常給我們做的醬豆子,那個時候家裡窮,媽媽做的醬豆子為了能讓我們吃得更久一點,總是做得特彆的鹹。
我那時候貪嘴,閒我也總是多吃,然後就被齁得一直使勁的喝水。每次吃完醬豆子,總是挺著個被水撐得圓滾滾的小肚子,裡邊一肚子水,一跑起來還會發出聲響,可好玩兒了。
鄰居總以為我們家吃什麼好東西了,總是把我吃得肚子滾圓的,想想就有意思。
可惜後來我賺錢了,媽媽也走了。我吃過不少的醬豆子,不鹹又香,可再也沒有那個時候齁人的醬豆子好吃了。”
張昊拍了拍美姐的手,說道:“彆說,曉陽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了我們巷口的豆汁兒,不過在外邊飄了這麼多年,回去再也喝不出原來的口感了,找不回當初的喜愛了。”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html>
<head><title>502 Bad Gateway</title></head>
<body>
<ter><h1>502 Bad Gateway</h1></ter>
<hr><ter>nginx</ter>
</body>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