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公益片(1 / 2)

馬曉陽回想前世螞蟻森林三年植樹一億顆的壯舉,認為自己的躍馬基金的植樹工作的效率還能增強一些,原因就是因為他現在手裡的流動資金太足了,也願意多花資金在保證樹木成活率的前提下提升總體的效率。

這樣的話,就完全可以在原計劃的基礎上擴建樹苗基地和增加訂購的機械設備、增加工人數量。

馬曉陽把自己的想法跟控製中心的專家和管理人員說了一下,不過被勸暫緩,理由就是苗木基地可以事先去要綠化的地方建立,但不能太早,要不然樹苗的年齡容易超過最佳的移栽年齡。

另外就是特種植樹固沙等機械在使用中發現一些設計上的不足,他們還在跟東北虎集團溝通,要改進這些設計,然後才能追加訂單。而且這種修改設計會一直持續,所以設備也不能一次訂購太多。

不過好消息是整個控製在中心的人都認為整個項目有望在二十年內完工。

按照馬曉陽的投資規模,不討論後期綠化後的經濟價值,單從綠化的角度來講,大約將會有三分之一的荒漠化土地會被躍馬基金的植樹活動所覆蓋,其總麵積將會有望達到五十萬平方公裡。

不過這隻是一個理想的數字,因為如果樹苗紮根的這段時間,有特彆惡劣的天氣的話,就需要投錢進行澆灌施肥等措施,這是十分浪費人力物力的。

馬曉陽對此表示無所謂,反正最終能達到超過荒漠化總麵積五分之一的土地因為躍馬基金的投資而消失,他就知足了,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至於盈利能力和能不能達到預期的麵積,隻能說隨緣就好,畢竟天氣不是他能控製得了。

馬曉陽剪輯了一些視頻帶了回去,給遠在冰城的霓總工看了看,霓總工看著一排排整齊的小樹苗在周圍大型機械的映襯下矗立在黃沙中十分的感動,並且對這個項目十分的滿意,堅決的要加入馬曉陽的躍馬基金。

霓總工決心已定,馬曉陽自然不會阻止,不過他最終也沒讓霓總工投入全部的資金,而是給他的家人留下了一半。

舌尖紀錄片的攝製組在拍出兩集樣片之後,看過的張昊就感到的十分震撼,他沒想到這種視角很低的紀錄片也能讓人在感動中垂涎三尺。

為此,張昊放下了手頭的事兒,開始全力幫助舌尖的攝製組,他和美姐前後為舌尖找來十位導演和十個配套的美食調研員,近三十位攝像師,成立了一個龐大的拍攝團隊。

並配套了一個由很多專家和文案組成的後方支援團隊和專業的剪輯審核團隊,要全力做好這個被馬曉陽稱為舌尖的紀錄片。

為此,他還找馬曉陽商量,也想出資在這部紀錄片中占一部分股份,不過馬曉陽就是笑了笑拒絕了,他對這種前世投資才五百萬,他計劃投資打造精品也才不過才投資兩千萬的紀錄片,實在懶得跟老朋友張昊和美姐二人講價。

“張哥,這部紀錄片本來我也沒打算賺錢。這樣吧,投資還是我出,片子作為公益片,就掛在你們的影視製作公司的名下,你看怎麼樣?”

張昊說道:“曉陽,我也不能拿著你的錢,出自己的名吧?這也太說不過去了。”

馬曉陽想了想說道:“那就這樣,公益片嘛,讚助方就掛躍馬基金,不過不用大張旗鼓的宣傳躍馬基金,掛上就行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