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四書題為“其為氣也,至大至剛”。
這句話出自《孟子》,為孟子與與弟子公孫醜之間的對答。
公孫醜問孟子,老師你擅長什麼,孟子答,我能理解彆人的言語,我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公孫醜進而問,何為浩然之氣。
孟子說,這種氣,極為浩大而有力量。
這就是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一句的含義。
這一篇文章中,浩然之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必須心中有正義、問心無愧,為做到這一點,必須培養心中的正義,但又不能揠苗助長。
揠苗助長這個成語就出自孟子與公孫醜的這段對話。
柳賀停下筆來思索眼前這句。
不誇張地說,四書題他至今已答了超過千道,此時一看題目,他心中已有了成算。
不過南直院試士子數量眾多,如他一般將四書翻爛了的士子恐怕不在少數,因而到了院試這一級的考試,重點已非能把題目答出來,而是如何將題目答得出彩。
柳賀蘸了墨汁,先在稿紙上寫了一句,片刻之後他又停下筆,繼續默默沉思。
考場中眾士子的表情都與柳賀一致,均是埋頭苦思,也有才思敏捷的考生迅速在稿紙上寫完一篇文,再修改數遍,這才將文章慢慢謄寫於考卷之上。
此時戊字號房中,武進籍士子唐鶴征心道,孟子浩然正氣之說與他心之官本思的想法有契合之處,他此刻已有腹稿,隻需再點綴一句,一篇文章傾刻寫就。
唐鶴征少有才名,又是唐順之之子,在前來赴考的各府士子中,數他的名氣最大,甚至有不少士子認為,院試案首恐怕是唐鶴征囊中之物。
然而唐鶴征的性子卻與唐順之有些相像,他所學甚雜,於功名利祿一途並沒有那麼熱衷,值得一提的是,唐鶴征是《西遊記》的校改者之一,因而有傳言稱,《西遊記》作者實為唐順之。
其他士子,如劉瑊等人,也在奮筆疾書。
柳賀心中此刻已有了文章的輪廓,他蘸了些墨,在稿紙上寫了幾百字,他文章練得多了,就算靈感最差的時候也能寫出一篇堪稱出色的文章,一篇四書文對他來說自然不在話下。
幾百字寫完,柳賀既發揮了自己在文章上的特長,又努力將文章向耿定向喜好的文風接近,一篇文章讀下來,柳賀心中也有些滿意,便著手開始謄抄。
四書文是首篇,也是士子們最倚重的一篇,科場之上,士子們所作的文章往往是首篇最佳,後幾篇次之,到了最後的策論粗製濫造者不在少數。
但柳賀不僅重首篇,他篇篇都重,這算是他貪心的地方。
即便是他努力了也難以突破的試帖詩,柳賀都可以說是儘力而為了。
一篇四書文寫完,柳賀打了個哈欠,又去看接下來的五經題。
他先不急著答題,而是平複了片刻情緒,方才那道題寫到最後,他情緒多少有些激動了,擔心看五經題時不能保持冷靜,柳賀就讓自己的思維稍稍放空一下。
反正距離交卷還早。
一道題的思考花費了柳賀不少精力,此刻靜下來他忽然覺得有些餓了,就將那顆雞蛋剝了殼吃了下去,又吃了一塊餅,他倒是想接點茶水喝一下,考場中是有供茶吏的,但去接水就要在考卷上記標記,又怕弄濕了卷子又擔心跑廁所,柳賀硬生生將蛋和餅吞了下去。
五經一題為“君子萬年,景命有仆”一句,出自《大雅·既醉》一篇。
此句意為祝君王萬歲萬萬歲,上天賜予您天命永相隨。
柳賀不由感慨,從縣試到院試,《詩》一經所選的考題中讚頌天子的篇目確實不少,雖然《詩》給人的印象裡,講愛情的篇章更有名氣,但柳賀到現在都沒考過諸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類的句子。
《大雅》便是《詩》中二雅之一,《毛詩序》有雲,“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這道題目難倒也稱不上難,但也稱不上簡單,一省童生以《詩》為本經者數不勝數,柳賀想突出重圍必須費些心思。
他凝視了片刻題目,神情嚴肅而專注。
待胸中腹稿打好,柳賀便將字句一一寫於稿紙上,他思考得越深,下筆時就越是輕鬆,不知不覺中窗外的雨聲已經停了,柳賀卻毫無所覺,隻專心致誌寫文章,於他而言,此刻最大的聲音莫過於稿紙上的沙沙聲。
柳賀第二篇文章寫完時,考場上眾士子也在吃飯了,士子們帶的多數是饅頭雞蛋之類的,雖然嚼之無味,但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臟汙了考卷,不管文章寫得如何,考卷臟了隻有落卷的命了。
柳賀稍稍歇了片刻,對他來說,接下來的試帖詩可謂是重要環節,雖然覺得自己的試帖詩不至於讓自己整張卷子被黜落,但柳賀還是決定多費些心思。
他也想看一看,府試結束之後,他的五言八韻詩究竟進步了多少。
此刻,其餘士子寫完兩題都是一副放鬆的神色,唯獨柳賀眉頭緊皺,巡場的書吏不由朝他的方向看了好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