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湯運鳳和於遙外,柳賀在丁氏族學、鎮江府學的同窗們也有上門拜訪的,如和柳賀關係一般的馬仲茂,因他與楚賢沾點親故,當年待柳賀就有些冷淡。
馬仲茂秀才倒是早已考中了,就是在鄉試上時時卡著,他上門時攜了厚禮,似有請柳賀幫他和下任鄉試考官說說情的想法。
畢竟這幾科南直鄉試主考都是翰林,萬曆元年的主考是何洛文,他與柳賀既是翰林院的同僚,也是同一年晉升的日講官。
柳賀自然不會收下馬仲茂的禮,一是兩人之間並沒有那麼深的交情,二是他本就因為會試未錄張敬修而被貶官,又怎會隨意插手鄉試之事?
……
柳賀此次回鄉,該見的人見了,又將鎮江府裡裡外外逛了一圈,同窗舊友們倒是待他熱情,但鎮江府上下卻很冷淡,柳賀猜,想必是鎮江知府不待見他的緣故。
他也未將對方此番作態放在心上。
官場上人情冷暖是常態,何況柳賀在京裡已經低慣了頭。
像陳知府這樣的三甲進士,考中之後往往先外放一任知縣,知縣頭上雖有府官及布政司衙門壓著,卻不必每日抬頭不見低頭見,衙門一關,他就是一縣的老大,整個縣衙都受他指派。
在京中則不同,翰林院中有侍讀學士、掌院學士,六部的尚書、兩位侍郎,還有內閣學士……進宮麵見天子時,連伺候天子的公公都必須以禮相待。
柳賀算著時日,再過兩日他便要前往揚州了。
他此次前去揚州,是打算把紀娘子和楊堯都留在家的,反正他日後主要在淮安、徐州幾地,治河又是苦差,讓她們在家陪著妙妙就足夠。
……
鎮江府衙。
陳知府問周翰:“柳澤遠可是要去揚州了?”
“聽說就在這兩日動身。”
“他可派人來尋過你?”
周翰道:“下官未聽家人說起,衙門中也無人向下官彙報此事,柳澤遠應當不曾派人來尋。”
“人家畢竟是狀元出身,傲氣一些也是應當的。”陳知府冷哼一聲,“京官個個都以為地方官好做,可讓他們來和本官換換試試?恐怕連其中的門道都摸不清。”
周翰拍馬屁道:“府台大人的辛苦,鎮江闔府百姓都是知曉的。”
當然,府台辛苦,他這個同知更辛苦,隻是這話不能當著陳知府麵講,他這位上官可不是心胸開闊之人。
“府台大人,京中的消息。”
聽到師爺來報,周翰很自覺地退到一邊。
陳知府卻未讓他離去,伸手示意他坐下。
陳知府拆開信,神色一開始還很平靜,但隨著他往後看,他臉上便是止不住的訝然之色,周翰想問,但若陳知府不說,他也無從得知。
過了許久,隻聽陳知府長歎一聲:“柳澤遠還未離開吧?”
“立刻備轎,與本官前往柳府宣旨。”
見周翰目露疑惑,陳知府道:“這柳澤遠著實有些運道,他離京時,天子特賜飛魚服。”
“當真?”
飛魚服乃是二品賜服,非天子極信重之臣不能受賜。
柳賀去治河明明是分配,卻受天子如此重賞,足見他仍在天子心上。
陳知府這樣的官場人精又讀出了另一層意思。
天子年幼,政事全由張居正一人決斷,賞五品官飛魚服之事,即便天子有心,若是張相不讚同,這飛魚服恐怕也賞不到柳賀手中。
這柳澤遠究竟有沒有得罪張相?
朝野上下已傳遍,便是他身處江南也有所耳聞,得罪之事應當不假。
可這飛魚服與聖旨又是哪一層意思?
若是早些得到消息,陳知府必不會如此冷待柳賀。
知府出行,聲勢自然浩蕩,府衙中遍布著耳目,眾人皆是知曉柳三元此次歸鄉被知府大人冷落的消息,如今見知府的轎子浩浩蕩蕩往清風橋去,眾人都是疑惑。
“周兄,咱們府台大人又在唱哪一出啊?”掌管錢糧的同知喬興問道。
他與周翰一貫不對盤,這也是陳知府刻意製造的結果,手底下兩位同知若是齊心協力,他這個知府的權勢就要被架空了。
“這我又如何知道?”
周翰上了轎,心情還有些憋悶。
前幾日他還得意洋洋地和柳賀稱兄道弟,原以為柳澤遠是龍困淺灘了,結果人家不聲不響地被天子賜了飛魚服。
鎮江府上下的官員,即便是陳知府,到現在都未見過天子真顏,更不必說被賜飛魚服了。
柳賀如此年輕,被刻意冷待不僅沒發怒,連天子賜飛魚服之事都未提過一句,足以見其城府之深。
自己這邊還以為人家當真失了勢,眼下又得大張旗鼓地去挽回。
這官果真不好做,前倨後恭之事也難為。
儘管心中不願,周翰還是不得不緊跟在陳知府轎後,丹徒縣衙那邊大約也是得了消息,知縣同樣乘轎往清風橋的方向趕去。
看到這一幕,道路兩側的百姓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