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澤遠,你我一道入內。”
柳賀卻謙讓了一步:“元輔先請。”
待申時行入了內,柳賀才跟在二人身後緩緩進入文淵閣中。
眾官員進了文淵閣,便顯得文淵閣中愈發逼仄,大明朝辦公環境差是各個衙門的常態,內閣已經是十分不錯的,至少閣臣們都有獨立的辦公場所,雖不及任禮部尚書時那般舒服,柳賀也算是滿意。
何況廷議放在文淵閣正正合適,若在洪武朝時,廷議非得在天子眼皮底下進行,議題也由天子選定,遇上朱元璋那般脾氣的帝王,廷臣們彆說提議了,恐怕要時時擔憂自己人頭落地。
文淵閣正好,閣臣們雖有各自的心思,卻也都屬文官集團,若是放在天子眼皮底下,哪怕當今天子好糊弄些,官員們也會覺得不自在。
待眾人都坐下,官員們便各自站出,對今日所議開海之事進行討論。
其實開海這事已經議論了數月,爭論點根本無需多言,廷議之前眾官員已經確定了自己心中所想,再行一輪也就是走過場。
閣臣及六部正堂俱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都不知他們究竟在聽,還是什麼都沒有聽進去。
柳賀抿著茶,隻覺今日穿得稍多了些。
人一多就容易覺得悶,尤其在這種你一言我一語的環境中。
開海一事主要涉及工部,便由工部侍郎將帖子下發給各個官員。
柳賀領了帖子卻未立刻去寫,而是稍稍候了片刻,去看眾人神色。
他心想,張四維為這一日恐怕已準備了一段時間,他任次輔時雖處處受張居正鉗製,但朝中官員皆知,張四維並不是十分好打交道的官員,可今日他卻一改平日嚴肅神色,模樣變得十分親和。
說他轉性了柳賀可不相信,無非就是想從三品京官中得到更多支援罷了。
柳賀抬眼時,便見兵部尚書吳兌先上前去,將自己所寫的帖子交給了工部左侍郎。
路過柳賀時,吳兌短短停了片刻,便一切儘在不言中了。
邊餉之事,柳賀幫了吳兌的忙,柳賀正要為廷議一事聯絡吳兌,對方卻已回信給他,說兵部上下他已經囑托過一遍,此事必然沒有問題。
之後王國光與張學顏也逐一起身,吏、戶二部的官員跟在二人身後,將帖子一一交出。
堂中官員也十分好奇,不知王國光與張學顏是否都已被收買,此事乍聽之下或許令人覺得荒謬,可細細一想,卻並非全無可能。
王國光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遍曆三朝才至如今,六部尚書中,屬他年歲最大,他已有七十歲,此時入閣幾乎是不可能,閣務如此繁忙,他已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
而張學顏在戶部尚書任上已有幾年,想更進一步,唯有吏部尚書一職最為合適。
文淵閣中靜謐無聲,待堂中一半的官員都交了帖子,柳賀才緩緩起身。
在這時候,張四維也恰巧站了起來:“澤遠,請吧。”
“元輔先請。”
無論為開海一事爭論了多久,柳賀和張四維麵上始終客客氣氣,仿佛從未有過爭端一般。
平日裡張四維老成持重,柳賀年輕氣盛,但在在場官員看來,今日二人仿佛調轉了一般。
沉穩的那人變成了柳賀,張四維則似乎有些急躁。
待柳賀交過帖子,見申時行還坐在原地,他不由多問了一句:“次輔可是還未下定論?”
申時行笑道:“論已在我心中,不必此時再定。”
四位閣老都交了自己手寫的帖子,之後便由工部左右侍郎帶著工部幾位郎中一同將眾官員的選擇揭曉。
帖子為實名,因而誰人選了開海、誰人選禁海一看便知。
不過在這種大事上,官員們通常也不會隱藏自己的選擇,比如張學顏,以張學顏的性子,他若真反對張四維,此時應當坐在柳賀身旁才對。
今日,若仔細觀察,他和柳賀眼神沒有任何交集。
帖子已經寫完,官員們一邊品著茶,一邊不經意地閒談著,或談談近日天氣如何,或談談最近聽說的一樁奇聞,應和者嘴上笑著,耳朵卻默默豎了起來。
——沒有人想錯過廷議的最終結果。
候了片刻,工部官員那邊終於有了動靜,工部左侍郎朗聲道,“此次廷議,事涉開海,工部此前已部議過一回,因結果未定,特召開廷議。”
工部左侍郎將結果書於紙上,以令在場官員都能瞧見。
此次參與廷議的京官共來了五十一位,其中讚成開海者二十九位,不讚成者二十一位。
結果出爐的那一瞬,申時行視線略一移,就見張四維手指微微顫了一下。
他眼中神色莫辨,心中卻道,開海一事,他遲遲不知是該支持張四維還是支持柳賀,申時行覺得,此事最重要還是看天子的偏向,可天子也未表露過究竟是支持柳賀還是支持張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