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們指點江山了好一會兒, 最後還是決定先去做任務。玩家們:不就是混進皇宮嗎,女的當宮女,男的淨身當太監,快得很。】
各個時空的古人再次被震驚到了, 當太監都不帶猶豫的嗎?後世的人知不知道太監意味著什麼啊!!
朱元璋不屑道:“還以為能想出什麼好法子, 原來是當宮女太監, 沒根的人還想顛覆大明基業,做什麼千秋大美夢。”
此時的朱元璋還不知道他的大明出的權宦並不比東漢和唐朝少,還在得意於他嚴禁宦官乾政的舉措。
【玩家七號:等當太監後我們組團去東廠或者西廠吧!東廠應該很需要我們這樣的人才, 西廠也需要!
玩家二號:醒醒, 現在是景泰藍在位,西廠是他大侄子明憲宗在成化十三年增設的, 現在隻有東廠沒有西廠。
玩家三號:那去錦衣衛也行!飛魚服好帥!
玩家二號繼續潑冷水:雖然明朝中後期東西廠和錦衣衛合並了,但這會兒他們應該還是對立關係。東廠是朱棣為了牽製錦衣衛設立的特務組織,由太監掌管;
錦衣衛可不是太監能當的,錦衣衛是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後改置的, 屬於皇帝親衛,也是朱元璋的耳目,專門收集情報和從事偵查、逮捕、審問工作。可以說在東廠沒出現前, 錦衣衛可是風光無限。
玩家三號:那我不當太監了,我要去錦衣衛。好不容易選個男角色, 捏臉還這麼帥, 當什麼太監, 我要去錦衣衛當千戶大人。】
剛才還在得意洋洋的朱元璋瞬間被打得臉都腫了,滿腔怒火無處發泄,他吼道:“朱棣呢,讓他立刻馬上滾進宮。”
朱元璋捂著自己的心臟, 慢慢坐下,臉色陰沉得可怕。好個朱棣,不僅篡位,還改他留下的祖訓。
滯留在宮外的朱棣心中沒來由的一虛,旋即想到錦衣衛監察百官,權力滔天,是皇帝手中的刀,若是這把刀毫無顧忌就太危險了,這樣看來創立東廠牽製錦衣衛完全說得過去。
至於東廠啟用太監什麼違背祖訓什麼的,太監中也有品性好、本事強的,就比如他的三寶[1]。如果未來的他創立東廠,交給三寶掌管,他一定也不意外。
至於東廠會不會助長太監的野心,如果皇帝無法掌控手中的刀,即便沒有太監乾政,也會有權臣、外戚甚至後宮乾政。
**
各朝各代的皇帝聽到錦衣衛的作用若有所思。
在明朝之前,一直是禦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效果嘛,不見得有多好,彈劾的事也未必屬實。尤其朋黨之爭的嚴重的朝代,禦使彈劾的內容就更耐人尋味了。
若是有錦衣衛這種直接聽從皇命的耳目,豈不是更好的監視,哦不督察百官。
禦史大夫創建人秦始皇眨了眨眼,他創建禦史大夫這一職位是為了製約相權,沒想到後世竟然將禦史大夫的職位發展至此。
他又忍不住想,若是從親衛中抽出一些人組成這種特務組織分散於各地監察縣令黔首,他不就能很快知道政令有沒有到達郡縣,以及下方的縣令官吏有沒有欺上瞞下,黔首有沒有起反心?
和秦始皇一樣心動的還有劉徹,不過和秦始皇想監察官吏和黔首不同,劉徹比較想監視諸侯王。
劉徹摸了摸下巴,“這錦衣衛倒是有點意思。”不過得暗自進行才成,否則諸侯王知道了又要鬨了。
就連李世民也忍不住意動,和大臣們商議可能性。
貞觀朝臣如臨大敵,“陛下不可!!”誰想自己頭上懸著一把刀啊,回頭這個特務機構組織起來,他們去同僚家中串個門都得小心翼翼,這誰願意啊?
房玄齡道:“陛下不妨聽聽啟用錦衣衛、東西廠的大明在後人聲譽中是好是壞,再做決定不遲。”明朝官員真慘啊,有這麼多特務組織盯著他們,一定過得水深火熱吧?
……
【五十個玩家很快分了陣營,一部分選擇進宮當太監,畢竟明朝的太監比大臣還有名,當太監還是比較有前途的;一部分選擇找路子進錦衣衛;剩下的一部分選擇進宮當宮女。
看著這些玩家為了進錦衣衛或者進宮當宮女自殺換性彆重進遊戲,杭玥默默翻了個白眼。
玩家果然是一群難懂的生物,男的大多數選了女角色打算去誘惑朱祁鈺,小部分想進錦衣衛;女的大部分想進錦衣衛當千戶,小部分想當太監。
杭玥:我太難了。
終於混進皇宮後,玩家們更是跟脫了韁的野馬一樣,栓都拴不住。
玩家十號:我們要刷朱祁鈺的好感,那朱祁鎮一定是大boss了,趁著資料片還沒到奪門之變,不如我們先把朱祁鎮刷了吧?一定很多經驗!
玩家八號:有道理,現在朱祁鎮血條肯定不高,我們組隊刷應該可以刷得下來。
杭玥震驚了,越級打boss要不得啊!
連忙忽悠他們說剛開服要捉緊時間過主線,升級拿裝備,不然該追不上其他盟會了。這才打消了玩家們放飛的腦洞。
當晚,朱祁鈺慘遭十幾個宮女輪番色.誘,被嚇得不輕,不僅驚動了守門的太監,連巡視的侍衛都驚動了好幾次。
朱祁鈺震怒,命令東廠和錦衣衛查清這些女子的來曆。
其實一開始是好好的,遊戲係統出品的捏臉必屬精品,每一張臉都美得各有特色,第一個偶遇朱祁鈺的玩家隻是對著朱祁鈺盈盈一笑就得到了10點好感度。
第二個玩家一看,覺得他也可以,然後就失敗了。失敗之後更不甘心了,於是半夜摸進了朱祁鈺的寢宮。
誰知有玩家比他更快,還不止一個,房梁上三四個,床底下一兩個,衣櫃、桌下……凡是能藏人的地方都藏了。
結果就是朱祁鈺被嚇壞了。】
景泰年間,真正的朱祁鈺人都聽傻了,這都什麼啊!
與此同時,在文華殿處理政務的於謙正好來到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