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買下冊主要想看書中建國之後是如何治國,實行的什麼國策。
至於馬掌釘,多實驗幾次總能試出來,沒必要為了一張畫買下一冊書籍。
不知道接下來會賣什麼書,秦始皇期待地看著天幕。
漢武時期
劉徹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買了一整套,因為他想起了之前隻買《高中物理》沒買《初中物理》導致完全看不懂。
正好能看看東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反正不虧。
然後他就聽到:
【提起三國怎麼能沒有這本《三國演義》呢!
如果說上麵的《錯穿三國》是曆史衍生文,九分假一分真的話,那《三國演義》就是七分真三分假,是曆史衍生文的開山鼻祖,國學經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小學生必讀的名著閱讀。
精裝純白話版,上下兩冊28,有想重溫或者沒看過想看看的寶貝可以點擊下方小黃車購買。
清清是初中的時候看的,看完之後滿腦子都是諸葛亮好牛逼,關羽好厲害,趙雲好帥……】
剛買了《錯穿三國》的人:“……”
九分假一分真???你怎麼不直接瞎編呢?
曹操陣營
“諸位誰還有餘額?”曹操轉頭看向眾謀士,臉上就差寫想要兩個字了。
七分真三分假,已經和曆史很接近了,能參考的事跡肯定不少。比如官渡之戰,以及將來的局勢。
早知如此,他就不買上冊了,為了打擊士族的法子買下冊就好了嘛,買什麼上冊呢。
眾謀士麵麵相覷,齊齊看向荀彧,意思不言而喻。
【但演義總歸是演義,想了解曆史人物,還是應該看正史,《三國誌》精裝白話版注釋版,隻要16.8就能帶走哦。
如果不想看乾巴巴的史書,可以考慮史學大家呂思勉的《細說三國史:中國人的多重麵孔》,全書從著眼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將曆史研究的目光轉向了常人常事,關注普通民眾的生活。
本書中,作者以全新的立意視角,運用風趣的方式,解讀約定俗稱的曆史、事件或者民間趣聞,讓大眾讀者換個角度看曆史,從中發掘出新意[4]。
隻需要35就能帶走史學大家呂思勉,解密不為人知的三國秘史。】
剛下完單的荀彧:“……”
曹操眼睛瞪大:“……”
郭嘉猶豫道:“這似乎才是正史,我們剛才買的都是野史。”可能連野史都算不上。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朕好像知道為何後世對三國史這麼清楚了。”光一部三國就能玩出這麼多花樣,然三國才多少年,可不得把每個人都挖出來寫一遍。
程知節露出羨慕的眼神,“隋唐年間不也挺亂的,同樣群雄割據,不知道後世有沒有寫隋唐演義的?”
尉遲敬德已經不抱希望了,“就算有咱們形象也好不到哪裡去,後世的人都看臉。”
天幕還在繼續: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這本書講述了魏蜀吳三國鼎立、西晉統一、東晉偏安、南北朝更替的曆史進程,對於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學術思想、科學技術等也有簡明扼要的介紹[1]。
這是一本可以帶我們了解魏晉南北朝脈絡的入門書,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想了解魏晉南北朝但又不想啃史書的寶貝。
書裡還顛覆了對曹操的某些刻板印象,帶我們回看那個因為動亂而在曆史上粉墨登場的無數人物。】
曹操目光再次看向自家謀士團,開始點名:“文和,你好像還沒買吧?”
賈詡:“……”
荀攸都麻木了,“天幕到底還有多少關於三國的書啊?”
回頭光研究這幾本書都要研究好久吧?
【《錯穿三國》中的女主為什麼可以在東漢末年的亂世稱霸,當然是靠開掛,要是沒有掛,穿三國就是找死。
不過這本穿越三大神書之一的《民兵訓練手冊》可以彌補上這個掛,有了這本書,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一支合格的武裝力量。
不要小看合格這兩個字,哪怕在今天,世界上各國的軍隊能實現“合格”也並不容易,更不要說古代了。在古代百姓眼中兵其實跟匪類沒有多大差彆[2]。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兵根本就沒有紀律可言,就拿著名的飛將軍李廣舉例,李廣不厲害嗎?不,他是厲害的,不然也不能成為名將。
李廣個人武力很強橫,小規模作戰基本上一個人能搞定,但是李廣治軍不行,麾下部隊軍紀散漫,紀律性和協同作戰能力很差,簡直可以用烏合之眾來形容,根本就不像一支身經百戰的軍隊。
這就導致了他無法在大型作戰中取得亮眼的戰績。
與他相反的是衛青,衛青雖然打仗經驗不夠,但是軍事素養是點滿的,跟開了掛一樣,一到軍營就自動點亮了治軍嚴謹,整肅紀律的技能。
當然了,縱觀曆史,像衛青這樣的軍神屈指可數,更多的還是普通將領。
而這本《民兵訓練手冊》的厲害之處就在於用手把手的方式教你,如何把一群毫無軍事經驗的人,在短時間內訓練成具有一定戰鬥力的軍人。
從一日早起晚睡的活動流程,到野外求生的基本常識;從最簡單的排列隊形,到大規模戰鬥中如何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戰術。
可以說,培養一個步兵的基本知識和要點,這本書都全部展現給你。所以如果你有這麼一本書,即使穿越到古代的冷兵器時期,也可以利用書裡總結的軍事經驗,在極短的時間內訓練出一支精兵。
古人的軍事知識有限,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民兵訓練手冊》打一個“信息差”,把自己的軍隊打造成為一支“常勝軍”[3]。
隻要38就能把這個掛帶回家,還在等什麼,快快點擊小黃車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