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沒打過仗的皇帝都知道戰場上瞬息萬變,將領應該隨機應變,提親畫好陣圖,讓將領按照陣圖布陣什麼的,人乾事?
劉徹這段時間已經習慣軍事上的事詢問衛青,開口就是“仲卿”,看著空落落的左側,才想起衛青已經出征兩個月了。
劉徹看著遠方,長歎了一聲,也不知道衛青和匈奴仗打得怎麼樣了。
衛青要是能看到今晚的天幕,一定會很感動遇上的是他這樣的皇帝吧?
洪武時期
對宋朝曆史深有研究的朱元璋撇嘴,“這不知兵的宋太宗有什麼可說的。”
還不如說說他們大明,想到天幕之前如何說大明的,朱元璋又搖頭,算了還是彆說了,他年紀大了,心臟受不住。
可天幕給的東西又實在是好,說到大明時給的必定是大明沒有的東西或者技術,說其他朝代給的雖然也有些用處,但許多東西都是大明已經有了的。
朱元璋麵露掙紮之色。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趙光義的另一個稱號——微操大師。前麵說過趙光義很想超越他的哥哥趙匡胤,他上位後的種種事跡幾乎都是為了超越趙匡胤。
比如攻打北漢,趙匡胤三次北伐都沒有拿下北漢,趙光義想證明自己並不比他哥哥差,於是提出他也要打北漢。
當時的北漢已經被趙匡胤削弱過了,實力不如鼎盛時期,趙光義親征,圍困太原,曆時四個月終於拿下北漢。拿下北漢後,趙光義飄了。
他覺得自己就是第二個唐太宗李世民,上馬能統軍下馬能治國。於是他將目標對準遼國,決定再接再勵,收複燕雲十六州。
完全沒有顧慮到此時的宋軍將士已經是人困馬乏,而且先前答應好打贏後漢後犒賞三軍也沒有兌現,將士們心有怨懟。
更致命的是從山西遠征河北,後勤也很難跟上。但趙光義不聽,他滿腦子都是要收回燕雲十六州,超越他哥哥。
這種情況下能打贏遼軍才有鬼,當然結果顯而易見,趙光義兵敗高梁河,而且因為在敗軍中目標太明顯,大腿和屁股上被射中了兩箭。因此不能騎馬,隻能換乘驢車逃竄。
據說趙光義車技高超,一路漂移,遼軍騎兵追殺三十裡都沒追上。所以喜提稱號——高梁河車神。】
趙匡胤覺得自己再不發泄要吐血了,他怒道:“朕就說過這小子打仗不行,是哪個混蛋一直不讓我換太子的?這就是你們所說的文韜武略的晉王?”
才打贏一場仗就自比唐太宗,他先後滅了這麼多國家,他說什麼了嗎?
不會打仗還要瞎指揮,簡直*&*&…(臟話)
晉王府
趙光義聽著前麵的內容還不覺得有什麼,毒殺親哥,史書都不能確定,憑什麼說是他做的?就算是真的,難道不是趙匡胤毀約在前嗎?
趙匡胤此舉和唐高祖李淵有什麼區彆?他唐太宗能發動玄武門之變奪位,他為何就不能用一些手段奪回屬於自己的皇位?
殺侄子侄女,他現在還沒做呢,總不能為了後來的事殺他吧?
聽到是他滅了後漢,趙光義心裡還暗暗高興。
直到話題轉到戰敗高梁河,他倉皇逃竄,趙光義臉黑了。
唐太宗時期
雖然是在誇他,但他怎麼聽得這麼不得勁呢。李世民猶豫著說:“觀音婢,要不我還是留下遺詔不要太宗這個廟號了吧?”
他都快成為後世謀反的標杆,一有人繼位不正常就會拉扯他,太糟心了。
漢武時期
劉徹來了興致:“北漢?”和大漢什麼關係?
莫非是大漢政權的延續?
【清清沒有跑題,微操大師這個稱號和高梁河戰敗密切相關。正是因為高梁河慘敗,趙光義對禦駕親征產生了陰影,但他的目標是超越親哥,他親哥最厲害的是什麼,是打仗啊!
所以,趙光義開始了他又菜又愛玩的道路,人不在戰場上,也要掌控戰爭全局——他親手畫的陣圖,開創了陣圖遙控作戰的方式。
趙光義下旨規定將領們要嚴格按照他畫的陣圖打仗,不然就是違抗聖旨。違抗聖旨,即使你打贏了仗也是要被治罪的。你要是老老實實按照陣圖打,打輸了那沒事。
微操大師的稱號,趙光義實至名歸。
好了,解釋完了,我們接著往下看劇情。
趙蓁瑜去了哪裡呢——滿城。
九月初三,遼軍兵分兩路南下,主力部隊是幽州的燕王韓匡嗣,另一隊作為策應是山西大同的部隊從山西北部南下,兩支部隊的目標攻打占領鎮州,攻占鎮州首先要拿下滿城。
趙蓁瑜覺得自己並不是大宋真正的公主,卻享受了公主的優待,受之有愧。
尤其知道古代的公主是受萬民供養後,她更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所以聽到要打仗,她直接去了前線。
彆的她不會,作戰能力她是一流的。
而且她把從趙光義那裡拿到的錢拿去建了實驗室,做出了幾個小東西,雖然很簡陋,但是在古代還是很好用的。
第一個就是軍用無人機,當然以現有的材料做不出星際的無人機,連地球的無人機都做不出,隻能算是個指哪飛哪的定時炸.彈。
這對於古代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高科技了。
在滿城一戰中,帶領全軍大敗遼軍。
趙蓁瑜能這麼快取得勝利,還得多虧了趙光義對武將的壓製和掌控。
他命令定州、鎮州、安南的將領備戰,但是又沒有指定總指揮,這三個州的將領都是平級誰也不服誰,連改陣圖這樣大事都被幾人的爭吵耽擱了。
趙蓁瑜就是這時候來到滿城的,一國公主,太.祖嫡女,備受當今皇上寵愛,身份夠高,一來就壓製住了七位將軍。
她一聽趙光義幾個月前就留下了陣圖,讓照著陣圖布陣,當即就把陣圖撕了。鬨呢,敵軍出動十萬兵馬,我方八萬,這陣圖是一萬一個坑,分了八個陣。
擺這種陣是怕自己輸得太慢嗎?嫌自己兵力太多,分開給敵軍送菜?】
北宋
備受陣圖殘害的邊境將領們長籲短歎,欲言又止,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