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想罵人:“……”他寫的他還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笑死,我們現在常常調侃古人要是看到現代人對他們文章、詩詞的理解一定會大呼:還能這麼理解嗎?不是沒有道理的。
比如我們不僅要全篇背誦,還要背翻譯和賞析的《嶽陽樓記》,這是範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範仲淹的隨筆之作,我們卻要酌字酌句的注釋並背誦,不知道範仲淹聽到會不會感動之餘說一句,其實隻是寫到興頭上感慨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並沒有其他深意。】
武周時期
“直播?”武則天將這兩個字念了一遍,“天幕就是在直播,難道直播在後世很常見?莫非後世人人都能直播不成?”
武則天說著有些羨慕,天幕掛在天上,凡是長了眼睛的都能看到,而且就算不識字也能看懂上麵的文字,說是神仙手段也不為過。
要不是天幕裡的清清自稱後世人,不知有多少人會將她認為神女。
若是她也能直播就好了,就不用擔心政不出長安,臣下陽奉陰違。
她為了鞏固政權任用酷吏,並非不知其不妥,奈何不服她的人太多,有太多的人想讓她還政李唐江山,就連她的子女都如此。
後世到底是如何做到讓所有人都能看到直播的呢?
【在趙德芳等人適應星際生活時,趙蓁瑜終於組建了自己的班底,文以寇準為首,武以楊業為首。
製定了對外先西後北的作戰方針,立誌要收回唐末藩鎮割據時出走的回鶻等地,然後再吞並遼國實現真正的大一統。
對內發展經濟,鼓勵商業農業手工業全麵發展,並且製定一係列打壓官商勾結的政策,增收商稅,減免農稅,輕徭薄役等。
趙蓁瑜不僅減少了取士名額,還強硬地規定無論男女都能參加科舉考試。
大臣們又搬出祖宗之法不可變那套,趙蓁瑜本來就因為發展太慢很不高興,還被這些頑固不化的大臣阻攔,心裡更不爽了。
她直接表示:既然祖宗之法不能改的話,那你們站在這裡做什麼?三皇五帝時期不都還過著茹毛飲血、衣不蔽體的原始生活嗎?難道那不是你們的祖宗嗎?
誰以後再提祖宗之法不可變,就送誰回去過祖宗們的生活。
趙蓁瑜監國三年後,正式登基為帝,一上位就廢了年號,啟用黃帝紀年,是為黃帝3684年。】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現在用的公元紀年法起源於基督教。公元,即公元紀年,原稱基督紀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我國其實有黃帝紀年和孔子紀年,但為了和國際接軌,代表我國融入世界的決心,最終舍棄了這些紀年法,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公元紀年法。
這其實是一種弱國對強國的妥協,畢竟百年前我們經曆了各種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靠著先輩們的努力一點一點立起來,走向國際,當時確實落後於世界強國。
書中采用黃帝紀年,也算彌補了獨屬於我們國人的遺憾。】
一直聽公元多少多少年,這是第一次知道公元曆法的來源,先前覺得公元紀年法好用的皇帝像是吃了翔一樣。
嫌棄!
秦始皇:“??”耶穌是哪國人,做過什麼貢獻,為何要用他的誕生之日當做公元紀年?
他功過三皇,德高五帝怎麼不用他的紀年法?
劉徹:“……”怪不得大漢在公元前,原來如此!
好得很!
他還說後世不是以漢人自居嗎?怎麼會用這種奇奇怪怪的紀年法,分什麼公元前、公元後。
李世民:“……”弱國對強國的妥協?
覺得公元法好用的趙匡胤:“……”對不起,他收回之前的話。
【此時除了邊防還時有戰事,國內並無戰事,天下河清海晏,百姓安居樂業。
朝臣們在趙蓁瑜的不行就換下終於老實了,他們現在就盼望著趙蓁瑜大婚,最好大婚後趕緊懷孕生子,好讓他們能喘息片刻。
為此,大臣們開始花式為趙蓁瑜介紹皇夫人選,從前舍不得的兒子孫子一個勁的往趙蓁瑜麵前推。希望她能看上。
當然除了希望喘口氣,他們更想的還是下一任皇帝能有他們家的血脈。雖然孩子不會跟他們的姓,但從血緣上來說確確實實是他們的子孫後代。
大臣們算盤打得一個比一個好,但趙蓁瑜不買賬啊。
從黃帝3684年一直催婚催到黃帝3754年,整整七十年,皇夫人選換了一批又一批,甚至出現了一家四代都是皇夫候選人的事情。
沒辦法,女皇她容顏不改啊,一開始最有可能當上皇夫的寇準墳頭草都有人高了,女皇依舊年輕。
這皇夫候選人可不就得換嗎?後來他們商議出了一條規定,每個候選人安排三次麵聖的機會,女皇看得上最好,看不上就換一個候選人。
可惜整整七十年都沒能讓女皇動芳心,大臣們都絕望了。沒想到宮中突然傳來殿試後,女皇留下兩個英俊後生賜宴的消息。
略年輕些的大臣們跟打了雞血一樣,派人打聽被留下的兩個後生叫什麼,住哪裡,家裡還有什麼人。
年老的大臣們見狀一個勁搖頭,年輕人見識還是太少了,女皇又不是第一次賜宴了,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當初狄青、晏殊、範仲淹、司馬光等人誰沒被賜過。
有結果嗎?
司馬光不僅沒結果後來還因為和女皇政見不同被罰去“體驗”生活,現在還沒回來呢。多麼溫良謙恭的翩翩公子,女皇罰起來可沒半點心慈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