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慣了打火機,我已經好多好多年沒用過火柴了,這種專門用來點香薰蠟燭的火柴我也是第一次使用。今天清清就來當一回賣火柴的小女孩,許個什麼願好呢……】
顧清瑜一邊說一邊劃火柴,加長的火柴梗一下子就被點燃了。
各個時空的古人們看呆了。
哪怕之前已經了解過什麼是火柴,但聽是一回事,親眼所見又是一回事。
而且價錢便宜得太離譜,被剝削慣了的百姓反而覺得不真實,不敢相信是真的。
直到親眼所見,各個時空的百姓愣在了原地。
底層百姓連火折子都沒用過,更何況這麼方便的火柴。
“她都沒有用力吧?我剛才見她三根手指捏著那根小木棒在盒子側麵輕輕劃了一下就點著了,我沒看錯吧?”
“沒有沒有,我也看到了。”一個婦人茫然地回答道,隨即又忍不住問:“火柴真的這麼便宜嗎?”
哪怕他們不知道一枚秦半兩的價值,但他們知道一枚啊!
一枚而已,能貴到哪裡去。
就算換成現在的銅錢,也不過多幾錢罷了,而二十盒火柴能夠用一整年,省一點或者能用更長時間。
眾人紅著眼盯著顧清瑜手裡還未熄滅的火柴梗,“我們能買天幕上的火柴嗎?”
上了年紀有見識的老人遺憾地搖搖頭,“怕是不行,天幕說了最普通的火柴才便宜。而她手上的火柴不普通。”
若不告訴他們那是用來生火的,他們隻會以為那是個首飾盒子,畢竟那麼漂亮,且火柴頭上的顏色也是少見的紫色,就是當簪子插在頭上也使得。
眾人沉默了,目光還是不舍得從那盒火柴上移開。
後世的火柴這麼便宜,想必不難製作吧?他們將來是不是也能用上這麼方便的火柴呢?
***
秦始皇:!!後世還真知道秦半兩的價值啊!
而且怎麼又是他的畫像?那是他嗎?睜著眼睛說瞎話。
此時的秦始皇還不知道‘流量密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劉徹:打火機又是什麼東西??
李世民:等一下,他要看不懂後世的物價了。米價兩塊錢一斤,水果卻三百塊一個,二三十的書籍比比皆是,火柴更是一塊錢十盒!
那在後世賣水果,不是要賺瘋了。
……
【陰嫚用火柴哄好了秦始皇,並且成功的從秦始皇那裡拿到了商隊通行證。
韓信不高興了,他忙前忙後,不如始皇笑一下。而且火.藥和火柴不是說做給他的嗎?
嗬,到頭來全跑始皇哪裡去了。
韓信又開始鬨小脾氣了。
天地良心,陰嫚可沒忘記他,她向始皇進言,待時機成熟,可以封韓信為將,打下北方的匈奴或者西邊的羌族。
至於時機什麼時候成熟,當然是有錢的時候。
這點她也和韓信說過啊,當時他答應得好好的,並且還一臉感動來著,怎麼那麼快就變臉了?
陰嫚不解,並大為震驚。
韓信不是曆史上公認的好哄嘛?怎麼會這麼愛生氣?
這個韓信不會是假的吧?陰嫚開始懷疑道。】
漢高祖時期
韓信瞪大眼睛:“?誰?誰好哄了?”
還公認?
韓信正要開罵,突然僵在原地,因為他聽到:
【曆史上的韓信被劉邦奪了三次兵權,幾乎就是劉邦的“造兵機器”,就這樣他還是三次拒絕了項羽發出的聯手抗漢,說出絕不叛漢的話。
這麼好哄的韓信怎麼可能這麼愛生氣?
陰嫚問出了心裡的話:你真的是淮陰的韓信嗎?淮陰的韓信不是脾氣挺好的嗎,你怎麼動不動就生氣?
彆是宮人綁錯了人,綁到了曆史上那個韓王信吧?
誰料韓信聽了更生氣了,直接冷笑:明明是公主忘了之前說過的話,現在反而質疑我。
陰嫚恍然大悟:原來你說這個啊,我已經同父皇說過了,他也答應了,日後你肯定能當上秦國的大將軍。
大秦這一代的將領還真沒哪個能和韓信比肩,蒙恬被趙高胡亥所害,其他將領戰死的戰死,去世的去世,趙佗更是直接割據嶺南自立為王,剩下的就是被稱為大秦最後名將的小可憐章邯。
可章邯也敗給了韓信手裡。
韓信:……我說的不是這個。
然後他彆扭地說出了自己真正想說的話。
陰嫚再次恍然大悟,她解釋道:通行證要找父皇要,那肯定要讓他看到東西才肯給啊,以後領兵打仗的還是你,火.藥還是你的!
她說完,還拍了拍韓信的肩膀,承諾道:彆不高興了,回頭我給你準備一份大禮,包你滿意。就你一個人有,父皇都沒有!
心裡卻道:反正父皇也不上戰場,肯定用不到兵書,看不看都無所謂。
關鍵得先把韓信哄好,曆史上這家夥也挺能跑,能忍受胯下之辱卻無法忍受從小將當起,一心就想當大將,不受重用就會跑的真實韓跳跳。
好在韓信是真的好哄,聽陰嫚這麼一說,果然不生氣了。】
大秦
秦始皇聞言目光落在韓信身上,挑剔地看了看,這小子是年輕一輩最出色的將領?
還是兵仙?
怎麼看著不像呢?倒像是個呆頭呆腦的愣頭青。
彆是抓錯人了吧……
不過這小子被稱為“造兵機器”,秦始皇眼珠子動了動,心裡有了主意。
有沒有真本事,試試不就知道了。
另一邊
章邯:“……”小可憐是什麼鬼?
漢高祖時期
韓信麵紅耳赤地盯著天幕,嘴巴張張合合就是吐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呸!他不好哄!
啊啊啊,到底誰造的謠??
**
長樂宮
劉邦當做沒聽見,依舊翻著他的狗肉,仿佛天幕說的人不是他一樣。
過了一會兒,他又忍不住問蕭何:“你說韓信那小子聽到天幕的話是高興呢還是惱羞成怒?”
蕭何:“……”天幕明顯是在給韓信鳴不平,你可閉嘴吧你。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聽到開頭就暗道不好,天幕這是要為淮陰侯鳴不平啊。
好在隻提了一句,劉徹鬆了一口氣,他雖然不在乎高祖的名聲,可是當著全天下人的麵,還是在乎一下比較好。
聽到兵書兩個字,劉徹眼睛亮了:“兵書?什麼兵書?後世的兵書?”
但很快劉徹眼裡的光就不見了,因為他聽到天幕又在說韓信。
【我們讀書的時候都知道韓信的死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功高震主,但卻沒怎麼了解過韓信的功績。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後,先是平定三秦,奪下關中,讓劉邦這個三郡之王搖身一躍成為第一諸侯;後又橫掃魏、趙、代、燕、齊諸國,並且數次出兵支援劉邦。
蒲阪之戰韓信聲東擊西拿下魏國都城安邑;井陘之戰韓信背水一戰大破趙軍;濰水之戰韓信水淹齊楚聯軍,斬殺楚將龍且;垓下之戰韓信擺下十麵埋伏,並采取攻心之計,用四麵楚歌瓦解楚軍軍心[1]。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說漢家的江山大部分都是韓信打下來的,雖然有些誇大,但如果沒有韓信,劉邦在楚漢之爭中絕對不會那麼順利。
當然了,在古代名將和明君自古都是相輔相成,如果沒有明君賞識,就算是軍神也沒有用兵之地。秦末大亂,韓信先後投奔過項梁叔侄、劉邦,但都沒有得到重用。
能被劉邦拜將,還得多虧了蕭何月下追韓信,也是因為蕭何進言,韓信才被拜將。
劉邦打心裡認可韓信,應該是在韓信平定三秦後。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能平定三秦,這樣的軍事才能怎能不讓劉邦重視?於是就有了劉邦對韓信的小殷勤,什麼脫下自己衣服給韓信穿,推出自己的飯碗讓給韓信之類的事。
韓信出身貧寒,早年過得十分潦倒,而且不善言辭,並不討人喜歡。這樣的人發跡後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小人得誌型,隻記得彆人對他的侮辱不記得彆人對他的好,會將之前受到的屈辱十倍百倍的還回去;
另一種就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型,將彆人對他的好牢記於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韓信明顯是後者。
項羽派武涉勸韓信反漢聯楚,三分天下時,韓信忘不了劉邦對他的小殷勤,說:昔日裡我服侍項王,官位不過郎中,獻計從不采納。
但自從我歸順漢王後,授予我上將印綬,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獻計必用,所以才有我今日。
我韓信深受漢王大恩,至死不叛漢[2]。
武涉走後不久,蒯通也勸韓信自立為王。
當時韓信占領山東河北山西,在北方,項羽在東,劉邦在西,已經隱隱有三分天下之勢,如果韓信當時聽了蒯通的話,那不用等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出世,中國就能提前上演三國爭雄的好戲。
可是韓信沒有,他沒有忘記劉邦的知遇之恩,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見利忘義、背恩忘德呢?[3]”
而且當時韓信覺得自己戰功多,劉邦不會奪走他占領的齊國,所以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
看到韓信真有種上天為他開了一扇門,就會關起一扇窗的感覺(狗頭)。不愧是高智商,低情商的代表人物。
相比於蕭何的低調,張良的及時抽身,韓信真的太跳了,簡直就是在劉邦的雷區反複蹦躂,顯得不大聰明,他這點心眼真的不夠混朝堂,戰場才是他的主場。
所以韓信最後落得被呂後和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鐘室,夷其三族的下場才如此令人唏噓。
一代兵仙軍神就這樣隕落,讓人可惜。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老劉家真的是絕世歐皇,古代八大軍神孫武、吳起、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嶽飛,西漢就占了三,差不多一半啊!
而且三個都很有熱度!!】
唐太宗時期
眾人紛紛看向李靖,八大軍神之一?
文臣還好,武將們直接酸了,憑什麼啊!論戰功,他們也不比李靖差多少,怎麼李靖就能進八大軍神?
李靖雖被眾人看得略有些不自在,但臉上依舊難掩喜色,他是八大軍神之一,和孫武、吳起等人並列的八大軍神啊!!
但李靖很快就高興不起來了,“熱度?”韓信、衛青、霍去病都能被後世人寫進小說裡,這就是熱度嗎?
哦,還有嶽飛,之前天幕也提到過來著。
除去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個,好像就他一個人沒被提起過。
李靖:“……”
懂了,他可能是最沒熱度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