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麼是“黃沙漫漫, 黑霧濃濃”?“是他是他是他”又是什麼鬼?
“這動畫片是什麼?莫非這畫還能動不成?”藝術造詣頗高的趙禎百思不得其解。
有大臣回道:“後世的言辭通俗易懂,聞其言而知其意,這動畫片或許真如官家所說是會動的畫。再說了後世既然能將人的言行動作記錄在天幕上, 自然也可以將畫記下來。
數幅大同小異的畫像快速翻書一樣翻動,那畫不就會動了嗎?”
趙禎:“……”這也行?
這得畫多少畫啊?
隨即趙禎想到了的表情包之類的贈品畫作, 那些畫寥寥幾筆就能快速勾勒出人的輪廓, 而且線條極為簡單, 有時候連鼻子都沒有。
眼睛隻用一條線或者一個黑圈表示。
若是這樣的畫,好像也沒有多難,一天隨便就能畫上個十來二十張。
不過若是想讓畫動起來,這點哪裡夠,少說也要好幾百張才行。
想到這裡,趙禎都有些酸了, 對狄青道:“愛卿果然深受後世歡迎,連動畫片這樣耗時耗力的東西都肯為你做。”
狄青不明覺厲:“??”
趙禎酸道:“《大英雄狄青》,能以“大英雄”稱之,可見愛卿在後世有多受尊崇。”
天幕把他的大臣們幾乎都說了一遍,包拯狄青就不說了,都成文武曲星了,還有寇準、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
提起他就三字‘宋仁宗’或者‘仁宗朝’, 合著他就隻配當大臣的背景板?
趙禎:&¥…&*(臟話)
剛才吃瓜看熱鬨的大臣也酸了, 何止啊, 他不僅有大英雄的稱號,還有武曲星的稱號呢。
他們也想要!!
不過……後世竟然如此看重容貌嗎?
那不是更應該寫他們嗎?他們可比狄青好看多了。
宋朝男子以文弱儒雅為美, 像狄青這樣高大勇武的反而不受待見,更彆說狄青臉上還有刺字,生生將他清秀俊逸的容貌毀了四五成。
要說沒刺字之前, 誇狄青好看也就罷了,可麵有刺字,怎麼看都不會覺得好看啊!
就離譜……
大秦
秦始皇扶額:“……”
寫扶蘇的時候,好看;寫衛青,好看;寫李世民……
他好像明白了點什麼。
秦始皇沉思了一會兒,轉頭看向幾個成年的公子:“咳,你們幾個回頭把胡子剃了。”
被點到的公子高等人紛紛瞪大眼睛,驚恐跪下:“不知兒臣犯了什麼錯,為何父王要對兒臣用耐刑?”
在秦朝,剃除鬢毛胡須而保留頭發的刑罰叫耐刑。
而秦朝成年的男子都會蓄須,成年不蓄須之人不是犯了罪被剃掉就是閹人。
秦始皇難得解釋道:“後世人都不蓄須,想來定是覺得男子無須才是美容止。”天幕所贈的畫,裡麵的男子可都麵白無須。
雖說不符合他的審美,但又不用他剃胡子。
公子高等人呆若木雞,一臉被嚇住的表情,這還是他們英明神武的父王嗎?
啊啊啊!為什麼要因為後人不蓄須就讓他們剃胡子啊?
一旁的公主們紛紛捂住嘴偷笑。
甚至還有人提醒:“父王,還有大兄。”
扶蘇聞言脊背一僵,不可置信地看向說話的公主,妹妹,什麼仇什麼怨啊,你忘了前兩日還一口一個‘好大兄’嗎?
秦始皇淡淡地看了扶蘇一眼,“扶蘇就算了。”
扶蘇瞬間鬆了一口氣,好險。
公子高等人默默地盯著秦始皇:“??”憑什麼啊,都是成年的公子,怎麼大兄就可以躲過一劫?
秦始皇這回卻是懶得解釋,揮了揮手讓他們退下。
扶蘇已經被寫入小說裡,沒必要。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這個案子就這樣結束了?”劉徹眉頭擰緊,不可置信道。
通敵叛國耶!不找出真凶大宋的皇帝不怕晚上睡不著覺嗎?而且更恐怖的是滿朝文武都不想深究此案,說明什麼?
說明滿朝文武都不乾淨!
這多危險啊,怎麼可以如此草率結案?
劉徹心裡不斷吐槽,直到聽見蘭陵王。
“這蘭陵王又是何人?莫非也是個將才?”若光是長得好看不至於用來和狄青對比,天底下長得好看的人多得是,遠的不說,就說他之前寵的韓嫣就長得很不錯,可沒見天幕對他多有好感。
由此可見這蘭陵王也是個人物。
就是不知是這蘭陵王是哪個朝代的人,蘭陵目前可沒封出去。
唐太宗時期
尉遲敬德:“……”又是一個因為長得好看所以當上主角的人。
他嘖了一聲,“在軍中混了這麼多年,再好看的臉也混糙了,能好看到哪裡去?”
李世民不讚同道:“敬德此言差矣,不是所有人在軍中混久了都會混糙的,朕就沒有。”
尉遲敬德:“……”
其他武將們:“……”
陛下您還可以再自戀點。
【彆誤會,女主沒有見一個愛一個,她隻是平等的喜歡每一個長得好看的美人,就看看,和美人一起吃個飯、遊個湖什麼的。
畢竟秀色可餐,對著美人都能多吃兩碗飯。
可惜彆人不這麼想。
在彆人眼中,趙淩舒就是看上展昭或者狄青了。
這個造成的誤會我們待會再說。
劇情來到陳州,前麵說過龐太師花園埋屍案被發現後,連夜將兒子龐昱派去陳州賑災。
看過原著的應該知道,包青天鍘龐昱也是一個名場麵。
因為龐昱到陳州後,不放賑銀,違旨抗命;強拉民夫,私造軟紅堂;□□民女;殺死杏花、嫁禍他人;威脅地方官,陷人入罪;強納民妻,一共六大罪。
這是原著的內容,書裡因為展昭意外發現花園埋屍案,龐昱去陳州是避難的,他沒敢像原著中那麼囂張。
不過狗改不了吃屎,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龐昱安分了但沒完全安分。
這一回他是不敢全部吞掉賑災的銀子,但還是吞了一半。強擄民女、□□良家婦女、殺人嫁禍的事他也沒少乾。
包拯才剛請旨去陳州調查,還沒到陳州呢就遇上了三波前去開封府找包拯伸冤的苦主。
包拯忍無可忍,快馬加鞭來到陳州。
趙淩舒原本沒想去陳州的,但得知包拯前腳剛走,後腳龐太師也出了京後,便進宮找太後求一份懿旨。
各版本的包青天時間線都很亂,因此時常分不清劇裡出現的太後是劉娥呢,還是楊太後、李太後。
按照曆史上的時間線,仁宗親政時,劉娥已經去世了,是仁宗的養母楊太妃在位,後尊楊太後。
而李太後完全就是虛構的,仁宗的生母李宸妃至死都是宸妃,一直到劉娥去世,宋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後才將其追封為“莊懿皇太後”。
所以,按照正常時間線,仁宗時的太後應該是楊太後才是。
不過小說嘛,篡改時間線是常規操作啦。就像包拯明明隻比仁宗大十一歲,劇中確改成老年包拯和年輕皇帝。
咳咳,扯遠了。
因為原著時間線本來就混亂,所以同人放飛時間線也就不奇怪了。
這本小說中的太後是劉娥。
趙淩舒進宮找太後的時候,簡直槽多無口。劉娥還活著,仁宗怎麼可能親政嘛!
就趙禎那點本事,怎麼可能鬥得過劉娥?
明明曆史上,劉娥在時,趙禎連大氣都不敢喘。】
宋仁宗時期
朝堂上一片死靜,大臣們:天幕,求求彆說了,官家敢不敢大喘氣他們不知道,但再說下去,他們真的連大氣都不敢喘。
趙禎臉上的笑意消失了,他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開始親政,至今已有十四年。
雖然確實是養母章獻太後去世後,他才親政,但那時他也才二十三,章獻太後臨朝稱製時,他才十三歲,太後不放心垂簾聽政也沒什麼不妥。
至於他及冠之後章獻太後仍不想歸還朝政,他也能理解,畢竟他年輕,而且權力動人心。
加上他的性子也不可能反抗養母,所以才由太後繼續掌管朝政。
但他絕對沒有連大氣都不敢喘!!
這是汙蔑!赤裸裸的汙蔑!
狄青緩緩鬆了一口氣,不是他想的那樣就好。
另一邊,龐籍一言難儘。
雖然知道龐太師不是他,但一想到後世都以為是他,龐籍就難受。
尤其聽到這段龐昱罪狀,龐籍更是想破口大罵,這麼蠢的兒子怎麼可能是他的兒子。
想到天幕之前說的“全家都喪儘天良,壞事做儘”,龐籍就心累,一個兒子都犯了這麼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