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戚繼光在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打過大大小小八十多場仗,沒有一次敗仗。
幾乎每次都是全殲敵人,而自己隻傷亡幾名或者幾十名士兵,犧牲最多的一次也隻有69人。在牛田和王倉坪戰鬥中,消滅了上千名倭寇,自己卻沒有一人陣亡。
比較著名的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其餘淹死和未割首的數目不詳,解救老百姓5000多名。
仙遊之戰:擊潰10000餘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餘,斬首498顆,生擒1名,解救百姓3000多人。
…
戚繼光在任職期間寫下《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這兩本兵書都是實用性兵書,和之前那些講究戰略、戰術的兵書不太一樣。
《練兵實紀》涉及兵員選拔、部伍編製、旗幟金鼓、武器裝備、將帥修養、軍禮軍法等等,算是古代版的《民兵訓練手冊》,屬於普通人也能看得懂,學得會的兵書。
在當時也算是一本神書。
戚繼光雖然沒有統領過很多兵馬,但他本人的履曆真的非常漂亮,比起曆史上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兵馬的大戰爭,戚繼光打的更多的還是小規模的戰爭。
但這不是說他實力不夠,而是當時沒有這個平台,大明自從土木堡之戰後就沒打過什麼大規模的仗,戚繼光想打也沒機會啊。
他組建了一支四千人的軍隊,就是“戚家軍”,這支軍隊經過嚴格訓練,勇猛善戰,威震敵膽,屢立戰功,在平倭鬥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建立了偉大的功績。
戚家軍因為主帥戚繼光從而得名。它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是明朝曆史上享有盛名的常勝軍隊[1]。】
洪武時期
朱元璋臉有些疼,不重視海防,倭寇猖獗;沒有平台,想打也沒機會,一句句像是巴掌扇在他臉上一樣。
他定下的不征之國難道也是錯的嗎?
不打小國,小國卻來犯邊。還猖獗到擄掠大明百姓,強搶財寶,火燒村莊。
朱元璋憋著一股怒火,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豈有此理,小小倭國居然也敢挑釁大明。”
更惱火的是,想罵後世子孫不爭氣都不行,不征之國是他定下的。
眾人看著朱元璋氣急敗壞地走來走去,欲言又止。
朱棣張了張嘴,又閉上了,算了,等他上位後再改也來得及,何必要觸怒老爺子,惹老爺子不快呢。
本來老爺子就對他很不爽了,再說這些,他真怕等待他的是“賜死燕王”四個字。
萬曆時期
飽受張居正壓迫的明神宗朱翊鈞目光不善地盯著天幕,為什麼要提到戚繼光?提到戚繼光不是會提到張居正?
按照天幕的尿性,他毫不懷疑天幕肯定對張居正讚譽有加,那備受壓迫的他算什麼?
朱翊鈞:千萬彆提張居正,彆提啊!
**
薊鎮
有意編撰一本練兵兵書的戚繼光聽到這眼前一亮,他的兵書傳到後世,而且頗受讚譽。
戚繼光聽著自己的戰績,嘴角抑製不住地上揚。
不過沒多久他臉上的笑容就垮了,戚繼光可沒有忘記這是名將再就業,就業的名將都是結局不佳,心懷執念之人,或懷才不遇,或不得善終。
他榜上有名,不就是說將來也…不得善終嗎?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宋明的武將都這麼好用嗎?”辛棄疾會寫十議九論,會練兵,還會自己搞錢。戚繼光會寫兵書,會發明火器,會練兵。
武將們聞言[羞愧][目光呆滯][自暴自棄],算了,陛下又不是第一次嫌棄他們了。
但是還是好氣哦!後世的人有那麼多兵書可以看,有那麼多前車之鑒可以學習。
不像他們,如果沒有天幕,他們現在還是用竹簡,輿圖都是草草一畫,沒有指南針,沒有……
這沒有那沒有的,拿他們和後世什麼都有的將軍比合適嗎?
可惡!過分!
眾人不敢埋怨劉徹,於是目光落到衛青身上,心道:“大將軍,你看看陛下,多過分啊,快勸勸,這也想要,那也想要,太貪心了。”
唐太宗時期
尉遲敬德突然大聲道:“陛下,我也想寫兵書。”
還沒等李世民開口,程知節就笑道:“你?尉遲老黑?撰寫兵書?哈哈哈……”
“你字都認不全,還寫兵書?快彆逗了。”
尉遲敬德上去就是一拳,“我就不能口述,找人給我潤筆?好歹我也打過不少仗,把打仗的心得寫下來留給後人參考不行嗎?”
看看後世連練兵選兵都能寫,他怎麼就不能寫?
李世民強忍笑意,“敬德難得有此心,義貞就不要笑話他了。以朕看,諸位不如合編一本百家兵書,傳給後人。”
……
【說完戰績,我們說說戚繼光再就業的原因。
戚繼光十七歲就繼承祖上的職位,十九歲開始抗倭之路,一直到二十六歲他才升官,此後平步青雲,一直做到左都督,左都督是大明武官最高的銜級,正一品。
直到萬曆十年,他的靠山張居正去世,戚繼光順風順水的好日子才結束,這一年他五十五歲。
戚繼光能成為一代戰神除了時代機遇、個人努力以及過人的軍事才能之外,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深受當朝首輔張居正的器重提拔。
戚繼光擔任薊州總兵時,張居正就十分欣賞戚繼光的軍事才能和擔當精神,提拔他當了都指揮僉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不僅如此,張居正力排眾議,將那些與戚繼光作對的當地文官遷調出薊州,使戚繼光免受各種掣肘,可以放開手腳大乾,一展宏圖。
他還向戚繼光的軍隊提供優厚的財政補給,使其擁有購買軍馬、製造火器與戰車的雄厚財力。
正是因為張居正處處維護戚繼光,戚繼光的軍事才能才得以充分發揮。
戚繼光無疑是張居正一手扶持的,是張居正的人。
所以張居正病逝倒台被清算的時候,戚繼光也遭到了彈劾,被罷免。
戚繼光回到登州,後來調為廣東總兵,官階依舊,但失去了拱衛京師的重要地位。
三年後,他再次被彈劾,被明神宗徹底免職。
戚繼光罷官居家後,很少有朋友和他來往,晚年一貧如洗,甚至掏不起醫藥費。
在抑鬱情緒的折磨打擊下,加上家庭生活中夫妻反目等變故,戚繼光變得蒼老憔悴,很快衰弱下去。不久後病逝。
一代名將,民族英雄就此隕落。
聽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猜到戚繼光再就業的原因呢?
對,沒錯,他想善始善終。
戚繼光這輩子太順了,晚年的生活對他來說就像噩夢一樣,以致於死後執念過深。
其實戚繼光這個要求也不難滿足,戚繼光可比前麵說的那幾位要知情識趣的多,他不僅會抱大腿,還抱對了,就是大腿沒得比他快,假如張居正多活幾年,死在戚繼光後麵,那戚繼光絕對可以善始善終。】
前麵幾個
辛棄疾:“抱大腿?”
韓信扭頭看了看秦始皇,大腿?又看了看扶蘇,小腿?
白起:“……”沉默,沉默,沉默是今晚的上黨。
洪武時期
朱元璋怒不可遏,指著天幕道:“朱棣,這就是天幕之前說的內閣權勢比丞相還大?不抱皇帝大腿,抱首輔大腿?”
朱棣本能地後退,“父皇,我隻是設立了內閣,沒給他們那麼大的權力,就像您設立錦衣衛,一開始也沒想到它能權勢滔天啊。”
朱元璋氣得臉紅脖子粗,“……”
萬曆時期
朱翊鈞:“……”他最擔心的還是來了,天幕果然提到了張居正。
而且還讓張居正知道他死後被清算黨羽。
除了這個,他應該沒乾什麼吧?
朱翊鈞眼神閃爍,心裡有種不祥的預感。
**
薊鎮
戚繼光震驚地望著天幕,一顆心忽上忽下,複雜至極。
他果然沒有善終,而沒有善終的原因是張居正倒台,他被清算。
人生真是起起落落,半點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