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五百六十章 上古伏羲女媧圖(1 / 2)

九皇子傳 水刃山 2777 字 11個月前

若是傾儘大甘人力倒也能成,但是這麼大的動靜不可能不被人察覺,若非有天地造化之功,區區一座囊書鎮,他委實想不出有何辦法做出這等匪夷所思的事來。

這條甬道並非是直行,而是曲折盤繞,從這三十九層石板之間蜿蜒而下,猶如蛇盤。走在甬道之中難辨其形,不過也能察覺這條甬道是成螺旋狀緩緩探入地底。螺旋狀的甬道隻會用在直下之地,開鑿起來難度和危險都遠勝普通甬道,非不得已,一般的地宮建築甚少用螺旋結構,巧的是李落恰好知道有一種圖案正是這樣的螺旋狀,名為伏羲女媧圖,得自上古,言二人皆為古神,傳說其生後而為人。這幅伏羲女媧圖所示,伏羲女媧上身相擁,以紅彩勾勒或塗繪衣服,衣袖飛揚,伏羲手持矩,女媧手持規,代表天地方圓,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尾部粗長內勾,蛇尾以紅、黑線勾邊點線,內塗白彩。畫幅上下以墨線勾繪日月星辰,五十顆星星裡有四十九顆“實星”,還有一顆“虛星”為流星,包含著“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義。

上古流傳的伏羲女媧圖頗為複雜,右邊鬥勺七顆星,為北鬥七星。左下三角三顆星為南極座。而頭上和尾巴處都有一顆圍繞著十顆星的天體,古數九為極,十是指全的意思,而此處十顆星都連在一起,意為眾星環繞,所以由北鬥七星、南極座、眾星環繞可知,其上並非太陽,為北極星。其下並非月亮,為南極星,雲:是故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

這裡的螺旋甬道隻是和伏羲女媧圖下半部蛇尾相擁**的形狀頗為相似,到底是不是伏羲女媧圖不得而知,一路走來,倒也能見形如星星的東西,是一塊比陽月石還要亮的寶石,將腳下石階照的纖毫畢現。地底視線受阻,李落尚無法分辨這些寶石的位置是否與圖案中星象所指之位一一重合,興許隻是巧合而已。

如果真的是上古伏羲女媧圖,那麼螺旋狀的甬道應該有兩條,一條明道,一條暗道。

隨著深度增加,甬道逐漸內傾,越向下的坡道繞中心一周的距離越短,坡道的傾斜角度也隨之增加,有些像一枚倒扣的漏鬥。接著光亮,李落幾人仔細查看沿途所見,越向下,這甬道就越精致。之前剛進來的時候,甬道內部坑坑窪窪的,顯得極為粗糙。可現在經過的這些通道裡麵,雖然看上去都經曆過歲月侵蝕,有些隱約竟然還有火燒刀砍的痕跡,但通道之內棱角分明,顯然都經過了細致的打磨。而且在走過幾圈之後,許多甬道邊緣居然開始出現了刻花和紋飾,還有各異的畫麵,有些像壁畫,除了沒有著彩,雕刻的栩栩如生,有些像是圖騰,有些像是記事。

李落從未見過如此厚重的記載,沉甸甸的,亦如這些石塊,不單能壓住人心,似乎連歲月也能壓住不動。

在光線映照下,眾人的身影在坡道上拉出了一條長長的黑影,黑影的外觀隨著空氣流動而搖擺,如同一條可怕的惡龍倒影。不知名的詠唱聲在耳旁回蕩……那音調剛開始令人舒適,但久了,卻是乏味和單調,近似於噪聲,腳步亦變得沉重和蹣跚起來。

好在,螺旋甬道越收越緊,最後到了一個點的時候,唐老太太終於開口了:“到了。”除了她和連山,其餘四人皆是長出了一口氣,如此威壓,遠勝李落在蜀州唐家門前時所遇。

螺旋甬道的終點有一扇門,不大,不小,不出奇,不知道是什麼材質,有些發綠發青。唐老太太上前敲了敲門,聲音在地底傳的更快,還很清越。李落微覺詫異,聽音而判,似乎那門後有一個頗為廣袤空闊的空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