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人還在巡檢司兢兢業業操勞,一時半會沒有解甲歸田的意思,不過楊大人的的確確是個好官,朝堂上有他這麼一位老臣,既是百姓之福,也是大甘之福,稱之為定海神針不為過。”李玄憫稱呼楊萬裡為大人,這在大甘朝堂上下可是獨一份。
李玄慈不置可否,要說用人,他也不差,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本就打算重用楊萬裡,他掛念的是還握在楊萬裡手中的國之重器,樞密院,這才是讓他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的緣由。李玄憫心知肚明,早就注意樞密院了,原先樞密院也算厲害,但也不是無孔不入,不過近些年樞密院在外頭的動靜小了,隻是手段越來越老辣,而且外人很難靠近,幾乎可以說是水潑不入,很是了得,現在被章榮政視為左膀右臂的重臣柳悔,當年就曾在樞密院待過不少日子。
這樣的樞密院自然是好事,隻是樞密院的參政知事是楊萬裡,而楊萬裡現如今身上打著定天王的烙印。楊萬裡的性子做不到這般縝密,滴水不漏,他背後一定有高人相助。李玄憫猜測這個人多半是李落,隻是李落時常在外,與樞密院走動的並不多,漸漸他懷疑這個人另有其人,隻是不知道是誰。
夜深了,承啟帝要歇息,晉王告辭離宮。宮裡有晉王的住所,是承啟帝所賜,不過李玄憫從未逗留過夜,不管多晚他都會出宮離去。
出了長明宮,天色暗了,月上梢頭。李玄憫抬頭看了一眼月亮,不知道這會九哥有沒有也看著這輪圓月。承啟帝又添了一位皇子,後宮大喜,不久就是滿月了,說不得又要大宴群臣,朝堂共賀。離開之前,李玄慈好似無意間提及一句,九哥這些年好像一直都沒子嗣啊。
嗬嗬,大甘祭酒,稀罕麼!
……
淳親王府。
府門上那副對聯年前剛描過紅,字還新著。
縱馬八方神州,將軍百戰聲名顯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
當年顯赫的定北軍如今已經煙消雲散,隻記錄在史官筆下,定北軍走的走,散的散,當年的副帥鏢旗大將軍元稹也已經告老還鄉,而曾經的定北軍主帥,現如今隻是卓城裡一個位尊的王爺,被當今天子尊稱一聲皇叔,彆的也不剩下什麼。
多年不見,李承燁兩鬢已經略見斑白,不過氣血很好,麵色紅潤,想來這日子過的也是舒坦,不再操心北府戰事,大抵上也算功成身退,無官一身輕,樂得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