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形第四,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立己身為不敗,方再求勝,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可勝者,攻,守者藏,攻者動,以能自保而求全勝。
狄州一戰,李落用計多以奇致勝,數次便不求自保,而求大勝,一戰即終,或是全勝,或是大敗,頗為驚險。
狄傑和沈向東私下都勸解李落,行軍萬不可如此冒險,李落念及兩人用心良苦,暗自銘記於心,可歎大甘的天下,李落卻實不知會留多少時日給自己。
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和地勢諸法,李落得眾將輔佐,漸也能參透個中三味。狄州戰罷,軍中諸將再無人看輕李落,不論身先士卒,又或是運籌帷幄,李落皆不在人下,鋒芒乍現,眾將心中敬服之心日重。
縱觀大甘上下百年,還少有軍中大將在李落這般年紀便有如此作為,頗顯神將之風,不過更讓狄傑定心的是李落出身尊貴,看遍了卓城的榮華富貴,沒有沾染王孫公子的陋習,更少有將沽名釣譽這等身外之物放在心上,謙恭自律,猶是狄傑和沈向東這些曆經大風大浪的人物更是覺得難得可貴。
軍中將領計議之下,雲無雁一語與李落不謀而合,論起當日與車菩葉一戰,李落所率數千騎兵,不過借兵家百陣中最是簡易的刺馬陣和圓月兩陣,便可擋西戎過萬大軍,以軍陣之整,破敵營散兵遊勇,高下立判。
雲無雁剛一提及,營中數將便連連應允,軍中將士平日操練,勇武為一,軍陣為二。
李落立營之後,以軍中識字知數之將,輔以術營異人,教授軍中士卒習字,傳一些淺顯兵法,校尉及司戈以上者必習之,執戟長不強求,願習也可,不習亦可,若有士卒願意聽講的,俱都一視同仁。
軍令一出,軍中將士多有訴苦之說,不過也知李落出於好意,大多隻是訴訴苦水,倒無人惡言中傷。
確有隻善猛攻,難以習文的將領,李落特命他們聚於一帳,授意沈向東,從軍中或是術營中指派善說辭之士,以淺入深,授以行軍作戰之法,李落自己便曾教習三兩次。
若說是最不願意的,當屬武塔了,李落軍令剛下不過三五日,這武塔便如霜打的茄子,委實沒了一絲生氣,李落看在眼裡,隻是哭笑不得。
將士武勇,自古便是立營之本,武者取攻,勇者取勢,輔以軍法,則可將散沙之眾凝聚成刃,無往不利。
李落麾下除後軍大將戚邵兵算是個異數外,餘下多是武功不凡,個中翹楚如呼察靖、武塔、雲無雁之輩,身入江湖之中,俱也是可闖出一番名號的高手,在軍中常常言傳身教,猶是呼察靖,除了習武之外,便是和帳下將士舞刀弄戟,嗜武之盛,在大甘諸部中也是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