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落伸手按住太叔古肩頭,緩緩說道:“太叔兄,送少師大人上棺,我們抬他入營。”
在李落的手按上肩頭的刹那間,太叔古鎮定下來,深吸了一口氣,望著李落眼中的溫色,重重點了點頭。太叔閒愁寧死不降,如今魂歸故裡,怎能讓自己這個親侄兒落了顏麵。
太叔古從公孫小娘手中接過黑布包囊,輕輕放在兵棺上。
解開遺身上罩著的黑布,太叔閒愁顯得安詳,甚或是從容。臉色已經青黑變色,脖子上布滿了屍斑,不過沒有腐爛,該是被人用藥炮製過,隻是不知道蒙厥此舉有什麼用意。
太叔古看著太叔閒愁平靜寧和卻又傲意自在的麵容,再也忍不住眼中的這一滴熱淚,喃喃說道:“叔父,我帶你回家了。”
李落揚聲喝道:“起棺,送太叔閒愁回營。”謝兵留名,入營前直喚其名,這是生死磊落的意思。
“送太叔閒愁回營!”一聲聲呼喚,蒼涼中帶著豪邁,響傳在掖涼州這片土地上。遠山紅日也頓了頓,靜靜的留在天邊看著營門前的太叔閒愁和在他身邊的將士。
李落、太叔古、伊昭,還有另一員軍中悍將,四人抬棺,各持一角緩緩向營中走去。
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在乎抬棺的李落和太叔古是什麼人,一雙雙眼睛都落在兵棺上靜靜躺著的太叔閒愁身上,有凝重,有懷疑,還有不解,唯獨沒有輕視和不屑,就算不知道躺著的是什麼人,亡者為大,死在戰場上的人都該得到生者的敬意。
再前幾步就是營門,營中將士分列左右,注目望著緩緩走來的這隊人馬,除了伊昭麾下將士,營中諸將誰也沒有開口說上一句迎太叔閒愁回營。
這是謝兵之禮的規矩,如果沒有得到眾將士的認可,隻有送,沒有迎,就不是謝兵之禮,而是歸魂之禮,同樣也算軍中大禮,不過和謝兵之禮難以同日而語。
見慣了風浪的太叔古此刻心裡有些茫然,也有悲憤,難道這樣戰死沙場還換不來營中將士的尊敬麼。
李落神色如常,喜怒不知。
伊昭暴喝一聲道:“當朝九卿少師太叔閒愁,卒於萬隆二十三年,生前和草海強敵於立馬關一戰,寧死不降,身中三十七箭而亡,請迎魂歸。”
“請迎魂歸!”兵棺旁眾將齊聲呼喝,聲震長天。
營中將士的眼神有些變了,太叔閒愁的名字也許尋常士卒知道的不多,但軍中將領多半都是知道的,九卿之首,位尊權重。
不過卓城的權臣,多半不討戍邊將士的喜,就算太叔閒愁素有才名也是一樣。但這樣一位旁人眼中的朝堂重臣竟然有如此骨氣,身中三十七箭,生是大甘人,死是大甘鬼,如此血性值得眾將士一拜。
陸陸續續的從營中傳出聲音:“迎太叔閒愁回營。”聲音不算太響,還不足半數。
離營門隻有三五丈了,李落突然抬起頭笑了笑,緩緩說道:“我和太叔古,還有一位生死之交,三天前闖了一闖蒙厥大營,其實那裡也不算是銅牆鐵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