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你準備成立一家公司嗎?”
辦公室裡。
聽到田良偉的這番話,徐雲下意識便是一愣。
不過很快,他便坦然的點了點頭:
“沒錯。”
徐雲的回答在田良偉的預料之中,畢竟五代吡蟲啉的商業價值擺在那邊,哪怕是星際玩家都能看到它的前景。
隨後田良偉想了想,示意徐雲坐下,說道:
“那麼小徐,你對公司的籌備有什麼想法嗎?”
徐雲聞言沒有說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就這樣看向自己的老師。
過了幾秒鐘。
兩人同時笑了起來。
徐雲一邊笑一邊給田良偉倒了杯茶,說道:
“老師,您彆忘了,科大手裡還有第五代吡蟲啉30%的專利權呢。
學校不會放棄我,我也離不開咱們學校。
所以您也彆試探我了,直接說學校有什麼打算唄?”
作為兩世接近20年的科大人,徐雲對於科大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說。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哪怕他後來離職下海,關係依舊選擇掛在了科大,逢年過節也會回校去看看老師和同學。
同時從理性角度出發,科大也無疑是個極佳的合作夥伴。
徐雲現在的情況是有技術,但卻缺乏資金。
當然了。
這裡的資金指的是大錢。
比如他的支付寶裡倒是有這些年攢下來的六萬多塊錢,但在當前這種情況下,六萬塊錢基本上翻不了多少風浪。
因此他唯一的選擇,就隻有去找機構合作這一條路。
無非是官方還是民間、甚至境外機構,再或者就是一些吸血鬼似的風投或者私募基金。
在這所有可選的對象中,科大幾乎在各方麵都要優於其他對象。
首先科大背靠的是科院,校內有眾多頂尖的院士級人才坐鎮,
無論是地位還是背景來說,都堪稱是本土的一尊巨無霸。
其次則是科大在企業投資和管理方麵的經驗非常豐富,名下有多個直屬的投資機構,商業版圖幅員遼闊。
當然了。
高校搞產業不止是科大一家在做,國內外幾乎所有院校目前都在走這條路。
比如赫赫有名的哈佛,甚至成立了一個校友投資基金,直接用於購買私募債券。
斯坦福大學則成立了多家風投機構,一年投資的項目多達三百多個。
這些年已經覆蓋到了偷國,估計再過一段便會觸及本土。
可以這樣說,如今的高校早就不是很多人印象中那種隻做學術的地方了。
畢竟隻搞學術很多人是恰不起飯的,未來高校的定位就是一個成熟化的產學研模塊,這是一種必然的大勢。
例如水木目前便是14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名下的000938、002049市值都在600個億以上。
科大代表的則是688027,市值也有兩百多個億。
這種成熟的企業管理體係,對於現今的徐雲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助力——你可以讓他去搞科研,也可以讓他肝論文,但談到企業管理,徐雲就完全是個半吊子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幾個小時前森下製藥的試探。
森下製藥做法惡心嗎?
答案是顯然的。
但從商業角度來說,確實是個令徐雲都佩服的操作。
而這種操作的背後,必然有著深諳此道的高人在進行指點。
這種級彆的高人你讓徐雲去找,也許通過校友圈碰巧能撞上一兩個,但想要組織出一個完善的公司運行體係,這幾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這種煩惱交給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