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原來你也看愛麗絲啊(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6097 字 11個月前

“學校的想法是這樣的,一共在東區設立四個消殺點。”

石桌上,林鎮南將地圖攤開,食指在上邊緩緩劃過:

“這四個消殺點分彆是西邊的運動場、郭沫若廣場、東南的籃球場以及偏北方向的眼鏡湖,具體的消殺環節由安保處和生科院一同完成。

至於直播當日,科大會動用兩輛信號車和多台無人機以及不少於20個的高清攝像頭,通過全網對外直播。”

徐雲的目光在地圖上停留了一會兒,沉吟道:

“林記者,運動場、籃球場和眼鏡湖我都沒意見,但郭沫若廣場這個地點...會不會有點不太合適?”

郭沫若廣場,位於科大東區的中偏西部,能以科大第一任校長郭沫若先生的名字命名,足可以見這處廣場的特殊之處。

它是科大內相當相當重要的一個地點,見證了學校的重大事跡,每一年的郭沫若獎學金,就是在此廣場由校領導親自為獲得此科大最高殊榮的學生頒發。

廣場的北邊就是一教,也是科大最古老的教學樓,意義非凡。

因此從曆史意義的角度出發,郭沫若廣場其實並不太適合作為消殺地點。

林鎮南亦是有些凝重的點了點頭,看的出來,他和徐雲有相同的顧慮:

“是啊...有幾位校領導一開始也提出過異議,但經過反複討論,校常務會議最後還是決定不改變消殺地點。

畢竟它的地段實在是太完美了,四通八達,地府廣袤,輻射範圍可以達到理論的最大值。

況且若是能在銅像麵前將蟑螂消殺成功,想必也能了卻郭沫若先生的一件執念吧。”

作為科大的第一任校長,郭沫若先生不止一次的在信件中,和友人吐槽過廬州‘多蟲豸’、‘多蜚蠊’。

其中蟲豸是否指代其他蟲子猶未可知,但蜚蠊這個詞,唯一的釋意便是蟑螂。

隨後林鎮南頓了頓,繼續說道:

“徐博士,東區的蟑螂消殺將在七天後展開,這段時間宣傳部也會持續在線下和網絡端口預熱。

校方這邊的意見呢,是希望您製定一份線路方案——當然了,這個方案校方也有在做,但您對蟑螂的了解更專業一點,所以學校也想參考參考專業人士的想法。

消殺時間會定在白天時段,屆時各個宿舍會先進行清理打掃,儘量避免消殺時有大量蟑螂從宿舍內部跑出來的情況。”

徐雲了然的點了點頭。

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14號事件的熱度在網絡上依舊居高不下。

雖然具體話題的排名已經掉出了熱搜,但幾乎每時每刻都依舊有人在提及著這事兒。

不過由於事發時間接近淩晨的緣故,目前幾乎沒幾個特彆清晰、完整的視頻傳出。

因此網絡上對於事情‘真相’的探知情緒還是非常強烈的,連外網都有一些媒體報道了這件事兒。

甚至有幾家科大的合作機構,乾脆提出了希望能現場觀看消殺的想法。

這件事對於科大來說,既是動力也是壓力。

若是消殺能夠順利成功,那麼科大將可以得到難以想象的話題流量。

憑借科大的社會資源,可以輕鬆將它變現。

比如每年十二月末例行舉行的考研。

要是這次消殺能夠順利成功,今年科大研究生的質量恐怕能提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一旦蟑螂的消殺環節出現紕漏,這必然將會成為一個足以被嘲諷百年的笑柄,無論如何都洗刷不掉的那種。

伊斯坦布爾之夜的米蘭就是前車之鑒,直到這會兒都在被鞭屍呢,人人隻知05,卻不知07。

隨後林鎮南給了徐雲一份通訊文稿,看上去大約七八頁的樣子:

“徐博士,這是咱們直播時可能用到的一些采訪內容,你可以先熟悉熟悉。

不出意外的話,過幾天的直播可能還會有官媒過來,比如團團或者觀察動物網之類的,不排除會需要您本人出鏡。”

徐雲接過文件,簡單掃了幾眼:

“沒問題,我記下了,辛苦你了,林記者。”

而就在徐雲與林鎮南交接信息的同一時間。

遙遠的大洋彼岸。

一位小老頭則看著麵前的電腦屏幕,陷入了沉思......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