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
上午九點過後。
整個科大都進入了一種與往常截然不同的氛圍。
中科大南校區,郭沫若廣場。
廣場東南區。
一組工作人員此時正聚在一副三腳架前,做著最後的設備調試。
這批人員有男有女,胸口都掛著一張采訪證,身上的工作製服上則印著“紅星”兩個字。
幾分鐘後。
其中一位看起來像是攝影師模樣的高個兒男子從地上站起身,一邊旋著螺絲,一邊對身邊一人人問道:
“噯,頭兒,你說科大這次搞這麼大陣勢,待會兒會翻車不?”
他口裡的頭兒是個白白淨淨的小胖子,此人姓鄭,是紅星新聞部的一位主管,也是他們此行的領隊。
隻見他聞言沉吟片刻,說道:
“不好說,雖然按咱們和拜耳那邊打聽到的情況,這事兒大概率為假。
但看昨天那位林主任的樣子,似乎科大的底氣還挺足的,也許真有啥咱們不知道的黑科技呢。”
紅星新聞的這批人是在前天下午抵達的廬州,昨天晚上科大方麵統一組織了一次見麵會,其中一位林姓主任出麵招待了大家。
不過林主任的態度雖然很熱情,但席間卻沒有做太多暗示,菜式也很普通。
看上去就是一副大家吃好喝好的樣子,更沒有下封口令之類的話。
這種底氣在令鄭主管等人摸不著頭腦的同時,對於今天的直播倒也逐漸有了些期待。
隨後鄭主管不知想到了什麼,輕輕歎息一聲,說道:
“隻希望科大彆是在打腫臉充胖子吧,現如今國內的科研輿論環境已經夠糟糕了,真要是連科大都翻了車.....哎!”
一旁的高個兒男子聞言,也是心有戚戚的點了點頭。
大概從七八年前開始吧,隨著互聯網水平的發展,國內對於各類科研新聞的討論也逐漸多了起來。
各種或真或假的黑料也層出不窮。
比如吃瓜黨比較了解的白酒院士啦、顏女神啦等等,還有就是翟博士的那事兒。
但實際上呢。
很多事情背後牽扯到的人物關係,遠非表麵上那麼簡單。
比如16年的那位韓某人,又比如施某人一係和國內的恩怨——尤其是後者,這其實也是一筆糊塗賬。
施某人一直在被方x子黑,照理來說被此人黑的應該都是國內的優秀學者吧?
但在國內,施某人和屠奶奶以及姚先生卻一直都不怎麼對付。
而且他們的不對付不單是學術成果上的爭論,更多的是其他一些方麵的衝突。
所以很多消息的背後,其實是類似冰山之下的複雜關係,不一定就是非黑即白。
但問題是輿論壓根不管你背後的這些隱情,輿論看到的隻是各種真真假假的黑料。
同時在偶爾爆出來的一些真事的加持下,整個輿論風向就徹底變成了唱衰國內科研與高校。
現在有些風向離譜到啥程度呢——20年的時候有個新聞,魯東大學07年成立了一家公司,成績到當時整整13年了,股價就漲了20%。
一開始的時候魯大被噴套現跑路,魯大連忙苦哈哈的發了個聲明,說俺這十幾年來從來沒套現過呀。
於是乎第二天風向一轉,成了噴魯大這十幾年都吃乾飯的,搞公司卻毫無建樹。
魯大又出來解釋,我們這是小領域的公司,每年不虧損其實就不錯了,已經好幾年都不需要過來補貼了雲雲。
那些噴子見狀立馬又改了口,說魯大因為沒有成績被取消了國家補貼.....
這事兒你找誰說理去?
因此作為還比較有良知的媒體人,鄭主管的心中確實有股隱憂:
要是科大真的翻車了該怎麼辦?
屆時受到嘲諷的恐怕不止是科大,還必然會令本土再次掀起一輪對高校科研水平的口誅筆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