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兒可能有些同學會問:
不對啊,氯氣直接溶水裡不就能得到鹽酸了嗎,為啥要這麼麻煩呢?
原因很簡單:
電解反應生成的氯氣溶於水也可以得到鹽酸,但這種反應生成的其實是氯水混合溶液。
其中除了鹽酸外,其中還有Cl2、H2O、HClO、H+、ClO-、Cl-、OH-等諸多離子。
不但反應可逆,同時鹽酸的濃度也很低。
效果上要比徐雲製備出的鹽酸效果差很多很多。
當然了。
再次提醒,不要輕易用氯氣和氫氣去反應,否則很容易產生爆炸。
視線再回歸原處。
操作完畢後,徐雲將鹽酸分裝好。
看了眼身邊的老蘇,並沒急著下一步動作,而是對老蘇問道:
“老爺,可否找人抓幾隻曱甴過來?”
“曱甴?你要那玩意兒乾嘛?”
“小人自有用處。”
老蘇今天見識了不少徐雲的怪操作,見說倒也不再追問,看了眼身邊的謝老都管,吩咐道:
“元年,你速速找人去抓些曱甴過來。”
謝老都管點點頭,轉身去安排起了人手。
很早以前提及過。
蟑螂這東西在地球上出現了數億年,曆史比恐龍還悠久,甚至可以說是地球上存在最久的生物之一。
加上宋朝的衛生水平要比後世低許多,此時又是夏天,蟑螂自然也是隨處可見。
因此沒過多少時間,謝老都管便拿著個玻璃瓶走了回來:
“老爺,王哥兒,曱甴抓到了。”
徐雲接過玻璃瓶一看,頓時也樂了。
好家夥。
又是美洲大蠊,老龍套了。
此時這幾隻美洲大蠊正在瓶子裡張牙舞爪,顯然老蘇家的夥食不錯。
隨後徐雲將玻璃瓶放平,示意老蘇讓開點身位。
打開瓶口,拿起鹽酸朝裡頭潑去。
正常來說,鹽酸對生物的腐蝕效果很強,但想要殺死生物卻很困難。
不過蟑螂卻很特殊:
這玩意兒的外表有一種名叫tiec蛋白存在,鹽酸對於這種蛋白的腐蝕破壞性在所有酸中排名第一,領先第二一大截的那種。
因此鹽酸其實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蟑螂消殺物。
啪啦——
隨著鹽酸的潑灑。
蟑螂們先是一整慌亂,四處在瓶子裡爬動了起來。
但很快,它們的體表便被鹽酸腐蝕出了破口。
短短幾分鐘不到,這幾頭倒黴蛋便最後.....
氣絕身亡。
滿門忠烈美洲蠊.JPG。
見此情形。
老蘇驟然瞳孔一縮,駭然道:
“這...這怎麼可能?食鹽中竟然有毒?”
徐雲見狀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老蘇的反應在他的預料之中,或者直白點說,這其實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在微觀認知幾近為零的古代,沒有什麼比從每天都要吃的精鹽裡分離出‘劇毒’物質更有衝擊力的了。
等接下來他所作的事情完成,老蘇必然會向他詢問一些問題。
並且不出意外的話,百分百會涉及到微觀領域。
有了這麼個眼前發生的例子做證據,有些話說起來顯然更容易令人信服。
接著徐雲再將製取的鹽酸收容,拿起了另一件讓老徐準備的東西:
毒重石。
毒重石是一種含鋇礦石,在後世的工業上經常被用作酸解毒重石礦製取氯化鋇。
隻見徐雲將被研磨成粉的毒重石洗淨,拿起一把小勺子,將它們投入了鹽酸溶液中。
半個時辰後。
一瓶混合溶液製備成功。
徐雲又開始往其中加入氫氧化鈉——這是先前電解的產物之一,其中雖然有其他陽離子,但它們本身就是目標產物,所以壓根不會影響反應過程。
想要讓每個環節絲絲相扣,這確實費了徐雲不少的心力。
眾所周知。
在毒重石溶液中,Fe3+完全沉澱時的pH為3.2,Mg2+完全沉澱時的pH為11.1,Ca2+完全沉澱時的pH為13.9。(論文參考10.16283/j.ki.hgkwyjg.1996.06.014)
因此徐雲壓根不需要去在意PH值的實時數據,隻要觀察反應過程的沉澱變化就完事了。
又過了一個時辰。
經過滴加氫氧化鈉以及過濾後。
一瓶標準的氯化鋇溶液製成。
到了這一步,剩下的就很簡單了,也就是.....
初中概念的粗鹽提純。
首先加入過量BaCl2,去除硫酸根離子。
反應式為Baa2SO4=BaSO4↓+2NaCl。
接著加入過量NaOH去除鎂離子:
MgCl2+2NaOH=Mg(OH)2↓+2NaCl
第三步加入蘇打,也就是碳酸鈉。
這玩意兒在玻璃製作行業裡隨處可見,目的是去除鈣離子及BaCl2中的鋇離子。
最後向加入HCl,除去過量NaOH,Na2CO3——這個過程有條件的可以用PH試紙觀察鹽酸的量,沒條件的就甭管多少量可勁兒倒,多了直接蒸發就行。
接著又過了一個時辰。
一大簇析出的氯化鈉晶體出爐。
徐雲稱好劑量,將它們溶進水裡。
就這樣。
一杯標準濃度的生理鹽水,正式在公元1100年降臨了。
而另一邊。
看著悶頭鼓搗大蒜注射劑配置的徐雲,老蘇終於有些忍不住了:
“小王,為何鹽水經過這般處理,竟然能生成如此劇毒之物?”
............
注: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說為啥要這麼麻煩製鹽,這裡說一聲,這並不隻是為了製鹽而已....
為了能讓後麵的情節契合,你們不知道我朋友被我騷擾...咳咳,我寫的有多累.....
求點月票吧,月票還有加更活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