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關於我在大宋搞出發電機後又手搓顯微鏡的那些事兒》(1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1093 字 11個月前

雖然在過去的一天時間裡。

徐雲已經證明了自己確實有些與眾不同的本事,並且具備相當高的實用價值。

但或許是固有觀念使然。

每當徐雲嘴中冒出個新鮮詞彙時,老蘇總是會下意識的想到徐雲男伶的身份。

畢竟男伶和身懷祖傳醫術這兩個人設,其實是沒多少衝突的。

這年頭血脈連坐的事兒很常見,父輩騰達子女入獄入青樓的例子大把大把的常見。

因此老蘇很容易就會把一些詞兒和男伶掛上鉤。

誰讓徐雲隻是口述發音,而不是直接寫的漢字呢?*??(ˊ?ˋ*)??*?

比如真捅啦。

比如莖脈注射啦。

又比如這次的.....

“銜微莖?”

隨後老蘇腦補了一下畫麵。

嘶......

當然了。

這個騷念頭來得快去的也快。

老蘇下一秒便意識到,徐雲所說的多半是某個新鮮的工具。

雖然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從徐雲嘴裡聽到新東西了,但老蘇看上去依舊相當好奇:

“小王,不知你所說的顯微鏡...又是何種物件?”

徐雲想了想,問道:

“老爺,您可聽說過靉靆?”

老蘇聞言一愣,旋即眼露思色,神情有些感傷:

“自是見過,當年文忠公曾目不喪明,便有人獻上過此物。

老夫不止一次聽文忠公誇讚此物神奇,可惜後來文忠公染了眼疾,靉靆也最終失去了用處。”

徐雲了然的點了點頭,老蘇說的事情他也曾有耳聞。

靉靆。

這個詞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不過它所指的東西則很常見,也就是後世的......

老花鏡。

沒錯。

在宋朝時期,老花鏡便已經出現了。

比如南宋趙希鵠的《洞天清錄》中就有明文記載:

“靉靆,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

另外同樣是宋代的《暇日記》裡,還提供了一個事例:

“史沆斷獄,取水精十數種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牘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則見。”

水精,即水晶。

史沆是北宋蘇洵的同鄉兼朋友,他在擔任執法官時曾經得了老花眼,因此使用過水晶製成的眼鏡案卷。

不過此時的眼鏡,形製應該不似今日我們熟悉的帶鏡架雙片眼鏡。

根據相關描述。

古代的老花鏡應該是單個鏡片,沒有鏡架存在。

使用時需要用手持著,有些類似放大鏡的使用方式。

至於老蘇所說的文忠公,自然便是歐陽文忠了,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

他也是老蘇的一位好基友,晚年深受視力障礙影響,距今去世差不多有三十年了。

順帶一提。

古代還有一位很有名的近視眼倒黴蛋,名字叫做白居易。

他還為此寫過一首詩:

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

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燈將滅,朝暗長疑鏡未磨。

千藥萬方治不得,唯應閉目學頭陀。

由此可見。

老白不但患有近視眼,同時還大概率得了散光和乾眼症....

視線再回歸原處。

有了靉靆這個古代老花鏡做例子,徐雲解釋起顯微鏡的概念就要容易的多了:

“顯微鏡,顧名思義,便是可以將微小之物顯於眼中的‘鏡子’。

如若說靉靆是將一個字放大數倍。

那麼顯微鏡則可以將細小之物放大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數千倍不止。

有了顯微鏡這東西,微生物自然也便無從遁形,能被觀察到了。”

老蘇靜靜聽完這番話,表情若有所思。

實話實說。

徐雲的這套邏輯並沒什麼問題,也就是靠著放大去探索細微的物體。

實際上在徐雲出現之前好些年,老蘇就想過利用水晶製作放大設備的可能性。

畢竟在《新儀象法要》中,老蘇親筆繪製了14副星圖,記錄了1464顆恒星。

這也是後世收集的全天星圖中,保存在國內的最早星圖。

歐洲要到14世紀文藝複興後,才會將星圖拓寬到1022顆,並且記錄了一些基礎星象。

不但比老蘇晚了兩百多年,數量也比老蘇少了一大截。

當然了。

另一幅刻錄有1350顆的唐代敦煌星圖,在時間上比蘇頌星圖還要早一點。

但遺憾的是。

它在一百多年前被斯坦因盜走,現存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因此不算在國內保存的星圖之內。(這也是件很氣憤的事情,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當初我在不列顛博物館見過部分文獻,心情極其複雜....)

作為一位曾經仰望過星空的當代大家,老蘇自然也曾經想到過,能否利用水晶的放大效果去觀察星空。

比如在老蘇的書房裡,此時就存放有一台簡易的望遠鏡。

不過它的倍率隻有五六倍,放大效果有等於無,看不清多少東西。

珍藏價值反倒要比實用價值更高一點。

不過有了這麼些物件和過往經曆打底,老蘇在聽聞徐雲的介紹後,興致也愈發濃烈了起來:

“小王,你的說法老夫勉強能夠理解,推論之下也沒多大問題,不過不知顯微鏡此物......”

徐雲眨了眨眼,很快明白了老蘇的想法:

“老爺,您是不是想問......顯微鏡能不能製作出來?”

“然也。”

徐雲沉默片刻,繼續道:

“想要製作一架簡單的顯微鏡倒也不難,傳聞在風靈月影宗內,這屬於極其簡單的技術,但凡有手就行。

不過與針筒和發電機一樣,想要製作顯微鏡,材料方麵也需花費一些錢財和精力.....”

老蘇聞言,連忙追問道:

“小王,需要哪些物件?”

徐雲想了想,報出了幾個名稱:

“首先自然是要玻璃,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玻璃。

其中一種需要使用源自火山口的礦石製成,另一種的材料則需要用到江南西路特有的一種銀灰色黏土.....

其次便是膠水、木板、釘子等若乾物件。

對了,之前製作好的酒精也要一些。”

diy顯微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