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劉益出現,幾位文士連忙神色一正,恭聲道:
“組長好。”
徐雲亦是拱了拱手:
“近渠先生,許久不見了。”
劉益向眾人依次回禮,又指著徐雲對眾人道:
“幾位同道怕是有所不知,這位便是赫赫有名的‘日更三萬’王小純,文號碼農先生。”
“幾位這些天日夜攻讀的《定式手冊》,便是出自碼農先生與桐嶼先生之手。”
聽到劉益的這番介紹,歐姓文士頓時一驚,肅然起敬:
“原來是日更三萬碼農先生,小可久仰大名,失禮了,失禮了。”
徐雲也朝他拱了拱手,麵色顯得很平靜。
還是那句話。
日更三萬的是王林,和他徐雲又有什麼關係呢?
隨後他與眾人告辭分彆,跟著劉益在院落裡閒逛了起來。
“近渠先生。”
看著大院裡正點著蠟燭計算數據的文士們,徐雲主動問道:
“這些天一切都還順利吧?”
劉益點了點頭,隨手指著個算師聚集最多的區域,笑著道:
“一切都還算順利,團隊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不是不得誌的小吏,便是尋常蒙學的教習,還有一些則是隱居山林的隱士。”
“若非殿下恩招,大家此生恐怕都難以見到這般數算盛景,自然也會格外珍惜。”
“如今我們已計算核驗出了五十餘組數據,平均一日可出七組,比預期的五組要高了很多。”
劉益的表情有些感慨,說的也是發自肺腑的真心話。
華夏古代雖然出過不少知名的數學家,但能真正青史留名的並不多。
除了個彆例子外。
大多數數算學者都隻是尋常的小官小吏,或者蒙學中的普通教習而已。
連老賈這種當時數算大家,在史書都隻能留下個生卒不詳的記載。
就更彆說其他的普通人了。
因此在得知皇上...準確來說的朝廷有請、並且還有高額補貼後。
幾乎所有收到信件的數算學者們都接受了招募。
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種規模的數學家集中演算,彆說宋代了,曆史上都見所未見。
因此劉益稱之為盛景,倒也確實發自真心。
隨後徐雲想了想,問道:
“近渠先生,不知桐嶼先生所在何處?”
此時的夜色有些昏暗,劉益四下環顧了一番,方才指著一間邊角僻靜的小屋道:
“桐嶼先生就在那間屋內,王公子,咱們過去看看?”
徐雲點點頭:
“有勞了。”
隨後在劉益的帶領下,二人很快來到了這間屋子的門外。
不過徐雲沒有急著敲門。
而是來到窗邊,透過精心安置的玻璃窗戶朝內看去。
結果剛看清屋內的情形,他便有些愣住了:
隻見此時此刻,這間麵積差不多四十平米的屋子裡,赫然堆滿了一疊疊的算紙。
算紙有些完整的封裝放到一角。
有些則淩亂的灑落在地。
而屋中僅有的兩張桌子上,則分彆坐著老賈和韓公廉,此時都低頭在計算著什麼。
他們時不時還會打個哈欠,揉揉眼睛。
但很快便會打起精神,繼續做起了工作。
從精神狀態上可以很輕鬆的便判斷出,這二位消耗的精力要遠高於普通的算師。
徐雲見狀,不由看向劉益,問道:
“近渠先生,這是......?”
劉益聞言沉默片刻,幽然歎了口氣,說道:
“王公子,你和桐嶼先生所著的手冊雖好,但它終究是個死物。”
“就如同先前你所見到的一般,有些情況注定會在實踐中出現意見上的分歧。”
“因此桐嶼先生便想出了一個方法,將每個任務分派到三個小組手上進行計算,每個小組內會先進行計算討論,確定一個統一的數值上報。”
“若是三個小組所上報的數字一樣,便會被暫時彙總等待齊師傅那邊的實踐核驗。”
“但若是三個小組中有任意一個小組的結果不同,那麼便會轉交到桐嶼先生和楊懷先生的手上,由他們負責複驗。”
“誠然,這種做法注定還是會存在些許錯漏,但這已經是我們能做到的最好辦法了。”
徐雲聞言默然。
過了一會兒。
他若有所思的看著劉益,尤其在他的眼袋上停留了幾秒鐘,心中閃過一絲明悟:
“近渠先生,你恐怕也是負責複驗的其中一員吧?”
劉益嘴角扯出了一道笑容,說道:
“沒辦法,當初我們這六位在蘇府中聽課的數算文士,已然是當下唯一能做到複驗的六人了。”
“王公子,你可知曉在團隊組建之日,桐嶼先生便已留下了遺書?”
“楊懷先生昨日家中添丁,亦不曾請假歸家。”
隨後他轉過身,看向院中那一張紙被蠟燭照亮的臉龐:
“王公子,其實不止是我們六人,整個團隊算師共計三百一十三,或許有人因能力問題出過錯漏,卻無一人偷閒懈怠。”
“道理我們其實都知曉,誰不累呢?誰又想累呢?但那可是飛天啊!
“我們每算出的萬分之一數值,或許便能使飛機升高一尺。”
“華夏泱泱數千載,自炎黃輩始,無人可征服天宇,但如今,我們卻有機會做到。”
說著,劉益又看向徐雲,眼中有光華在閃動:
“王公子,蘇公曾私下與我們說過,你之才能冠絕古今,世所罕見,你說能,那便是真的能。”
“我們可能無法追上你的腳步,卻能力所能及的推你一把。”
“我們不求青史留名,但求能親眼見證泱泱華夏數千年來的第一次踏天之行,一如桐嶼先生在立下遺書之時所說的那般,死亦無悔!”
徐雲靜靜的聽完劉益這番話,心緒莫名的湧起了一股特殊的情感。
他很想告訴劉益。
其實,我隻是個後世來的穿越者,所擁有的不過是後世相對完備的知識罷了。
真正偉大、了不起的不是我,
而是你們這些偉大的先賢啊......
後世我們不但征服了天空,還觸碰到了宇宙。
墨子衛星、祝融火星車,都是對先民們的崇敬與頌讚
想到這兒。
他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天空。
今夜的星空,看不見一絲烏雲。
明月高懸,星光燦爛。
但在徐雲看來。
今夜的星光不在天上,而是在這人世間。
公元1100年12月8日。
大雪無雪,卻是華夏群星閃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