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啊,殺人啦!”
“夜襲,夜襲,護衛隊在哪裡!”
“祖父大人,快跑啊!”
“呀咩咯.....”
營地中的騷亂聲在安靜的黑夜裡顯得極其清晰,沒一會兒便傳到了車廂內。
睡眠本就有些淺的徐雲,硬生生被從夢境中拉回了現實。
“哈......”
徐雲迷迷糊糊的伸了個懶腰,站起身,揉著眼睛掀開了車簾。
尚未完全清醒的頭腦加上長期處於和平年代的生活經曆,讓他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隱約有些遲鈍:
“出啥事了這咋咋呼呼的,讓不讓人睡覺了.....”
不過下一秒。
咻——
一道破空聲響起。
一根箭矢徑直射中了離他隻有一尺左右的車轅。
箭矢破空帶來的衝擊力以及在火光下尚在顫抖的箭尾,瞬間便令徐雲心頭一震。
有些懶散的睡意,在半秒鐘內儘數化作了清醒。
隻見他先是一個閃身放下車簾,竄回車廂後,通過側麵的小口開始觀察起了外頭的情況。
隻見此時此刻。
這片占地麵積大概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簡陋營地中,正充斥著火把、手電筒的光亮。
周遭不斷有男男女女的呼喊響起,同時還伴隨著刀劍碰撞發出的清脆接觸聲。
很明顯。
營地被襲擊了。
想到這裡。
徐雲先是深吸了幾口空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這是在1100副本中王稟教過的知識:
如果是行進過程中遭遇的突襲,那麼可做的事情不多,基本上隻能靠本能避禍。
但營地中遭遇的截營就不一樣了。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冷靜下來,用短暫的時間儘可能去分析敵人的人數、作戰方式以及攻勢強弱。
這可不是胡亂編出來的內容,而是記在了《武經總要》上的兵法。
後來徐雲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少許延伸,也就是多加了一個在現代背景的戰爭中需要考慮的武器種類環節。
目前局勢中的四個要點嘛......
目前對方的人數未知,但估計在50-100之間。
至於作戰方式......
徐雲沒有聽到馬蹄聲,加之對方能摸到營地一帶,所以90%以上的可能是步行,也就是步兵。
攻勢強弱一時半會倒是不太好判斷。
但從外頭的陣勢來看。
對方應該沒有在第一波就完全衝垮營地的防線,至少有部分商隊組織起了暫時有效的防禦反擊。
至於火力配置......
沒有聽到燧發槍聲,因此大概率是刀劍加上......
徐雲略微停頓了幾秒鐘,回想了一番落到麵前的那隻箭矢外觀。
那應該是弩。
其實說起弓和弩,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一種觀念:
兩者隻是外觀上相差較多,射出的武器...也就是箭矢其實是一樣的。
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在19世紀的歐洲,弓和弩用的是兩種不同規格的箭矢。
弩用的叫做三翼鏃,為了追求極致殺傷有1/3以上的部分是由銅製的,長度大概在五十厘米左右。
弓用的則是錐形鏃,橫切麵呈梯形,長度在七十厘米上下。(馬未都自建的觀複博物館中就有各種弓和弩箭矢的詳細區彆介紹)
因此二者在外觀上的區彆還是很大的。
而武器沒有火器,便說明了另一件事:
襲擊者的身份多半就是英格蘭的邊境軍人!
聽上去很奇怪是吧?——反正對方都要殺人了,為什麼不乾脆用槍呢?
還是那句話。
在邊境地區,火器和冷兵器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離大家最近的影像就是之前提及過的那場加勒萬河穀衝突,視頻目前各大網站依舊都能搜到。
那次衝突中阿三陣亡了20人,受傷上百人,參戰的還是以極端著稱的比哈爾兵團。
但在整個過程中,雙方都沒有人敢開一槍。
又例如2014年蘇格蘭舉行了獨立公投,最終以10.8%的差距告終。
9月19日薩蒙德辭職的當天,英蘇邊境就爆發了一場肉搏戰,雙方一共陣亡了七十多人。
那場戰鬥中同樣沒有用槍,用的是砍刀,有人還被砍成了伊藤誠的同款周邊.....
不過那場戰鬥的地點在英國的坎布裡亞郡首府卡萊爾市外,並不在鄧弗裡斯鎮。
沒有入侵國境的衝突可以出現傷亡,可以出現犧牲,但不能出現熱武器,這可以算是鐵律。
當然了。
衝入國境的後果就不一樣了。
例如1967年9月11日的那次衝突。
兔子們以六傷一死的代價嘎掉了阿三607人,屬於典型的沒事討打.....
總而言之。
鄧弗裡斯鎮現如今算是蘇英的公共區域,絕對的邊境敏感點。
雖然不清楚英格蘭軍隊為啥要攻打這裡,但這種潛規則還是必然要遵守的。
“刀槍弩箭......”
徐雲又聽了幾秒鐘外部的呼喊聲,忽然眉頭一皺:
“不好,湯姆遜和威爾!”
湯姆遜是這次任務的主要人物,威爾雖然是個路人,但在過去的兩天時間裡,徐雲已經把這個憨厚老實的大男孩當做了朋友。
要知道。
他們住的可是布料製成的帳篷啊......
而且根據營地方麵的安排,帳篷和馬車停駐的是兩塊區域,相隔足足接近百米!
危險,危險!
想到這裡。
徐雲沉吟片刻,翻出自己的包裹,從中抽出了在科大鍛造的那柄劍。
接著又翻出了一口護心鏡——這玩意兒是他在得知副本是15世紀後從淘寶上買來的裝備。
其實他原先購買的是一款400多塊錢的哥特式頸甲,就是可以從你咪咪保護到脖子下巴的那種。
但在進入副本前考慮到這個時間點火器已經誕生,加上護甲又重又沉,多半不會派上啥大用。
他便將護心鏡單獨拆卸帶了過來。
如果早知道會遇到這種冷兵器交戰,他或許就會把整件頸甲帶過來了。
隨後徐雲將護心鏡固定在了胸口,拉緊風衣,拎著長劍便竄出了車廂。
“救命啊——”
結果徐雲剛一冒頭,便看到身側有一位手持哥特式軍刀的軍士,正嚎叫的朝一位商人撲去。
哥特式軍刀,全名其實叫做英國哥特式籠手步兵劍。
不過這種武器因為帶有弧度,而且是單刃武器,所以在漢語語境中才被翻譯成了刀。
徐雲的心境還沒冷漠到見死不救的地步,見狀連忙一個閃步,朝此人衝去:
“住手,日更三萬來也!”
在北宋副本裡徐雲可是練了足足一年多的《來夫劍訣》,身邊還有一個王稟這種北宋武力天花板級的大佬陪練。
雖然在離開副本前王稟依舊可以輕鬆的單手虐他。
但王稟同時也承認,徐雲的功夫在江湖裡混出點名頭還是不難的。
畢竟《來夫劍訣》本就是個速成法門,秦鳳路那種物質條件較差的地方都能培養出不少女中豪傑,更彆提徐雲這種物資條件豐富的穿越者了。
或許是因為視線昏暗的緣故吧。
徐雲的出現令軍士有些意外,微微愣了兩秒鐘。
不過很快。
他便更加暴虐的朝徐雲衝了過來,一刀重重劈下。
徐雲雙腿一前一後,步子微屈,將重心壓的很低,做出迎擊的架勢。
隨後找準機會,雙手將劍向右一拉。
《來夫劍訣》第一式,瓊樓拋繡球!
鏘——
一抹火星飛濺,這把哥特式軍刀應聲而斷。
軍士撲殺的動作也隨之一滯。
接著不等對方有所反應。
徐雲便一個箭步竄到對方身前,用劍柄朝他肚子來了個猛擊。
接著趁著對方抱腹哀嚎之際。
他又用從王稟那邊學來的手法將對方的兩隻胳膊給卸成了脫臼狀態,挑斷了他的一根手筋。
待此人失去戰力後。
徐雲便重新拿起鋼劍,趕向了帳篷區域。
畢竟他是來自21世紀的人,對於殺人這種事情多少有些抵觸。
加上對方殺的也不是自己的同胞,所以審判他的事還是交給蘇格蘭人就好了。
反正他的手筋已經被挑斷,右手今後使不上力,隻能勉強搬著不重的物件。
因此縱使被英格蘭方麵贖回,他也沒有任何機會能去華夏大地為非作歹。
就這樣。
徐雲依靠著武器和《來夫劍訣》的優勢一路閃躲,很快便穿越到了帳篷駐紮地附近。
鏘——
徐雲再次招架住一次攻擊,抹了把前額血水與汗水的混合物,朝周圍高聲喊道:
“湯姆遜先生,威爾,你們還在嗎?”
下一秒。
周圍最少有六個地方響起了‘我在這兒’的回複。
徐雲:“......”
隨後他歎了口氣,冒著身子繼續搜索了起來。
同時由於擔心為弓弩提供標靶,徐雲也一直不敢拿著手電筒照,隻能靠著周遭的火光勉強進行辨析。
因此尋人效率方麵無疑要低了許多。
不過另一方麵。
這種環境也加大了湯姆遜和威廉存活的可能性——畢竟一塊足球場大小的場地,在黑夜裡還是很能藏人的。
徐雲就這樣邊走便找。
幾分鐘過後。
被他擊潰的英軍人數已經達到了八位。
與此同時。
不遠處的蘇格蘭哨站也傳來了攻殺的聲音——很明顯,敵人這次兵分出了兩路。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代表著短期內恐怕沒有援兵了。
不過就在徐雲擰著眉毛分析局勢的同時。
他眼角的餘光處,忽然瞥到了數十米外的一塊區域。
隻見此時此刻。
那塊區域中有一隻手電筒,正在以某種奇怪的頻率進行著開關。
這種頻率似乎是.....
摩爾斯密碼?
畢竟摩爾斯密碼最早出現在1837年,此時有人掌握並不算很稀奇。
當初在路上徐雲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曾經和湯姆遜聊過一些摩爾斯密碼的內容,他若是還記得這事的話......
隨後徐雲躲到邊上觀察了一會兒,發現這段摩爾斯電碼是以三段為一波段發出的。
內容為【-,····,---,--】。
“-,這是T....”
“····,這是H....”
“---,這是O....”
“--,這是M....”
“連起來就是.....”
“THOM?”
徐雲頓時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