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11月10日。
星期六。
今日的英國延續了往常的陰沉,滿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黃色的濁雲。
寒風像一把鋒利的劍,在空中肆意飛舞,發出了尖利的嘯聲。
嘎吱——
302寢室的大門被從外部推開,徐雲帶著小麥行色匆匆的回到了屋裡。
啪啪啪——
二人剛一進屋,窗外便響起了落雨聲。
風夾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著。
幾秒鐘不到,雨勢便又是一提。
很快就像瓢潑的一樣,形成了一片瀑布。
一陣風吹來,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呼,還好咱們跑得快。”
徐雲將一摞筆記放到桌上,勻了勻氣息,對小麥說道:
“如果再晚幾分鐘離開圖書館,這陣雨咱們可就躲不開了。”
小麥亦是後怕的走到窗邊,抬頭看了眼天空,說道:
“是呀,幸好羅峰先生你看了窗外一眼,不然就成落湯雞了——明明我們下午出發的時候是晴天來著。”
徐雲將風衣脫下掛到衣架上,拿起水杯抿了口水,沒有再說話。
11月的英國已入冬天,大雪常見,但暴雨卻著實有些稀奇。
瓢潑的大雨,仿佛為今晚的聚會披上了一層彌蒙的紗。
隨後徐雲又看了眼小麥,問道:
“麥克斯韋,今晚你一個人在宿舍,準備做些什麼?”
小麥從窗外收回了目光,思索片刻,回到自己的書桌邊抽出了一本很薄的書:
“昨天法拉第先生托人給我送來了這本書,今晚我打算先把它大致看一遍。”
“試試能不能先把知識入門,免得下周法拉第先生提問的時候答不上來,那可就尷尬了。”
“法拉第先生?”
聽到這個名字,徐雲連忙走上前,從小麥手中接過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厚度隻有一厘米不到,上頭赫然寫著一行字:
《電學實驗研究》(第一卷)
見此情形。
徐雲不由眉頭一揚,心中隱隱冒出了一絲喜意。
《電學實驗研究》。
這是法拉第在1839-1855年之間寫出的電磁學實驗著作,一共有三卷。
目前是1850年,所以這冊報告應該剛好出到了第二卷。
並且徐雲所記不錯的話,法拉第還在章末來了個非常完美的斷章。
當時為了求法拉第趕緊更新,已經72歲高齡的高斯還從德國趕到了英國催更。
奈何高斯不是一擲千金的金主爸爸,所以被法拉第以一句‘在寫了在寫了’給擋到了門外。
所以說斷章這種事兒,自古以來都很常見,沒必要大驚小怪。(笑)
當然了。
徐雲的關注點並非是法拉第的斷章,而是.......
按照正常軌跡,小麥應該要在1854年才會看到法拉第的這篇大作。
從而一發不可收拾的走上了電磁學的封神之路。
而眼下在徐雲翅膀撲棱撲棱的煽動下,小麥足足提前了四年時間,便和法拉第搭上了線!
並且這種所謂的‘搭線’還不是此前實驗中的那種簡單交流,而是類似師承的教學關係。
從法拉第的做法上來看,小麥顯然已經進入了他的視野範圍。
這無疑是個好事兒。
至少在改變小麥人生軌跡這塊,徐雲已經取得了最初步的成效。
隨後徐雲親自下廚,做了一頓還算豐富的午餐,吃了頓飽飯。
使徒社麵試聚會的地點在海德公園,也是倫敦最大的皇家公園,位於倫敦市中心。
倫敦到劍橋大約有三四個小時的馬車車程,所以徐雲和老湯約定的出發時間是下午一點。
同時考慮到晚宴基本上沒多少吃飽的機會,所以徐雲對於今天的午餐還是比較重視的:
如果在麵試的時候肚子發出饑餓聲,那可真就是糗大發了。
墊飽肚子後。
徐雲又再整理了一番儀容,便在寢室內看書消磨起了時間。
過了大概一個小時。
咚咚咚——
寢室外傳來了一陣敲門聲。
小麥輕巧的走到門邊,用貓眼朝門外瞅了幾眼,對徐雲道:
“是湯姆遜先生。”
徐雲朝他點點頭,做了個開門的手勢。
片刻之後。
一身類似夏洛克·福爾摩斯打扮的老湯拎著一把閉合的傘,從門外走了進來。
進屋後,他先是走到徐雲麵前打量了他一眼,沉聲道:
“怎麼樣羅峰,準備好了嗎?”
徐雲立了立衣領,臉上表情顯得很平靜:
“一切已經準備就緒,湯姆遜先生。”
老湯見說拍了拍他的肩膀,看上去對徐雲的表現還算滿意,道:
“既然如此,我們就抓緊時間出發吧,早到總比遲到好。”
徐雲點點頭,走到衣櫃邊上翻找了幾下。
過了片刻。
他拿著一把黑色的雨傘回到老湯身邊,對小麥說道:
“麥克斯韋,那我和湯姆遜先生就先出發了。”
“學校到倫敦來去要三四個小時,所以今晚我和湯姆遜先生肯定要住在倫敦,你自己如果累了就先休息,不用等我。”
小麥嗯了一聲,朝他揚了揚手中的書籍,打氣道:
“加油,羅峰先生!”
離開宿舍後。
徐雲和老湯各撐著一把傘,沿著西南方向前進,很快便見到了一輛老湯預約好的馬車。
二人先後進入其中,坐穩後馬夫高高一揚馬鞭,在夏爾馬的身上重重一抽:
“駕!”
嘎吱嘎吱——
馬車緩緩開始前行。
..........
過了三個多小時。
車廂忽然微微一震,車外傳來了馬夫的聲音:
“兩位先生,海德公園已經到了。”
徐雲和老湯從車廂中走出,由老湯付了車費。
此時大約是下午的四點出頭,幾個小時過去,原本瓢潑的雨勢也逐漸停歇了下來。
天空雖然依舊有些陰沉,地麵也濕漉漉的,但空氣反倒清新上了不少。
海德公園曆史悠久,1066年以前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個大莊園,還做過狩獵場。
到了18世紀末,這裡同市區連成一片,便被辟為公園。
19世紀以來,倫敦市區擴展。
所以原在倫敦西郊的海德公園逐漸成為了市中心區域,大致有些類似後世魔都的人民廣場。
這裡也是倫敦在1850年最為繁華的一片區域,你幾乎看不到乞丐或者平民。
行人大多衣著華貴,麵容飽滿,建築也是恢弘大氣。
徐雲甚至還看到了一些遛狗的人群。
大約在徐雲身邊十米處。
此時正有一位服飾精致的小女孩,手中拿著一塊巴掌大小的牛肉,呼啦一下丟到了自家的寵物狗麵前。
看著大快朵頤的狗狗,小女孩咿呀咿呀的拍起了手掌。
見此情形。
徐雲忽然想到了不久前自己初到倫敦時,偷走自己少許金子的那個小姑娘。
二者年齡相仿,生活區域的直線距離可能不到五公裡。
但境遇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前者喂狗的食物對於後者來說,可能至死都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
1850年的某些縮影,在這兩個小女孩身上體現的淋漓儘致。
“什麼?這麼點距離就要7個便士?”
就在徐雲心生感慨之際,他的耳邊忽然傳來了老湯飽含驚訝的聲音。
徐雲順勢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