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飛機上的偶遇(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2276 字 11個月前

隨著熱度的升高,一些沒那麼機密的內容也被挖掘了出來。

例如這次成果會大概會有千人級的規模,算是近些年規格最高的一次科研發布會。

又例如在數天前,華夏就有一批老院士集體抵達了蓉城——王老那種級彆的國寶動向雖然高度保密,但其他一些老院士的行程想要打聽還是能打聽的出來的,畢竟科院本身也沒把他們的動態掩藏起來。

又又比如這次實驗成果雖然出自錦屏深地實驗室,但中科大在其中的功勞卻不可忽略等等......

另外諸如潘院士、趙政國、季向東等人的名字,也時不時的被人提及。

但是......

即便是最年輕的潘院士,和莫頓.L.格羅比的年紀也相差不大。

同時如果盧卡斯沒記錯的話。

莫頓.L.格羅比截止到去年年初為止,都一直供職於冷泉港,大概在三四月的時候才因為身體問題回到歐洲修養。

而按照冷泉港的執行條例。

機構內P5...也就是項目組組長以上的成員,在職期間是不能擔任期刊審稿人的。

也就是說莫頓.L.格羅比所提到的審稿,應該是去年三四月月份之後的事情。

加上‘第一篇論文’這個描述,莫頓.L.格羅比所指的對象......

或許頂多三十歲?

可這個年齡的小年輕,能夠讓莫頓.L.格羅比如此賞識,並且稱之為‘主要成員’?

這顯然就很耐人尋味了。

看著一臉訝異的盧卡斯,莫頓.L.格羅比想了想,問道:

“盧卡斯先生,海對麵有位叫做盧瀟的知名華夏籍MR技術專家,你聽過他的名字嗎?”

“盧瀟?”

盧卡斯生澀的念了一遍這個中文,思索片刻,很快點了點頭:

“當然聽過,就是那個一直沒入美籍的華夏人對吧,聽說他前一段時間回華夏本土去了。”

隨後莫頓.L.格羅比抬頭看了他一眼,又問道:

“盧卡斯先生,那你知道盧瀟博士回國的原因嗎?”

盧卡斯微微一怔,雖然不明白莫頓.L.格羅比把話題扯到盧瀟身上是什麼原因,但還是答道:

“有所耳聞,據說是阿斯利康和幾家藥企針對華夏的某家企業搞了一次輿論戰,結果會議錄像被黑客發了出來。”

“為了平息輿論壓力,阿斯利康和受害公司達成了某個協議,其中便有讓盧瀟回國的條款.....”

盧卡斯知道盧瀟事件的原因並非是因為二者都姓盧,而是因為盧瀟的畢業院校和盧卡斯恰好有關。

他所供職的費米實驗室官方上屬於能源部,但運作機構則是芝加哥大學和URA。

盧瀟呢。

則算是芝加哥大學畢業的知名校友之一。

雖然他沒有進入教育係統,但名頭依舊很響亮。

同時這些年隨著MR技術的重要性提升,不少企業都想將盧瀟收入囊中,所以盧瀟這個名字的傳播範圍也越來越廣。

據盧卡斯所知。

他所供職的費米實驗室就曾經對盧瀟伸出過橄欖枝,但卻被對方給拒絕了。

因此盧瀟這事兒盧卡斯倒也有所耳聞,畢竟在海對麵工作近二十年卻又沒入美籍的頂尖華人還是不多的。

眼見盧卡斯聽說過盧瀟的事兒,莫頓.L.格羅比解釋起來就方便多了:

“盧卡斯先生,你可能不知道,那家企業所賣的第五代吡蟲啉論文,便是在我這兒過的稿。”

“而論文的第一作者,正是那家華夏企業的創始人,名叫徐雲,今年才25歲還是26歲呢。”

盧卡斯微微一怔:

“......熏魚?”

莫頓.L.格羅比的華夏語說的一般,在經過盧卡斯這個華夏語更一般的老外大腦後,發音便成了這麼個古怪的詞兒。

不過莫頓.L.格羅比對此並不在意,而是笑著拍了拍盧卡斯的肩膀:

“yes,熏魚,相信我,那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棒小夥兒。”

“所以盧卡斯先生,我這次對中科院的發布會還是很期待的,有空我還可以帶你吃頓火鍋,啊哈!”

隨後兩個小老頭又聊了幾句。

發現對方都是釣魚佬後,話題便換成了各自買...咳咳,釣過什麼樣的魚。

不過作為當事人的徐雲,卻並不知道這次發生在飛機上的交談,更不知道這兩個小老頭的意外會麵,會在今後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影響。

此時他正站在雙流國際機場的出站口外,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諸多國內外物理學大佬。

當然了。

比起幾天之前的那次接機,這次接機團的規格要大上許多,人手也多了不少。

至少徐雲和陸朝陽不用像之前那樣,專門等在機場舉著牌子接人了。

今天接機團的領隊一共有兩人。

分彆是侯星遠這個科院一把手,以及川省一位主管科研產業的入常高官。

陪同接機的還有潘院士、趙政國、以及另外幾位相對比較年輕的院士。

至於田良偉、王老、周紹平等幾位八十歲以上的院士則沒有到場。

其中田良偉是方向與物理交集不大,王老等人則是身體問題。

徐雲和陸朝陽被安排在了人群最末端,看起來像是兩個搖著鮮花的小學生。

“陸教授。”

徐雲朝周圍掃了幾眼,發現沒人在意他們,便低聲對陸朝陽道:

“話說這應該是國內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次物理會議了吧?”

陸朝陽思索片刻,果斷點了點頭:

“毫無疑問。”

說起華夏近代物理史。

許多人腦海中可能冒出的都是落後之類的概念。

但實際上。

在近幾十年裡,華夏物理學界也有過高光時刻,曾經多次發布過國際級的成果。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國際性成果發布,無疑當屬大亞灣中微子振蕩矩陣角的測量報告。

這個結果精確測量了物理學基本參數——中微子混合角theta13。

通過對比多個實驗廳的中微子流強和能譜,對振蕩幅度的測量精度達到2.8%。

這是目前三個中微子混合角中最精確的測量結果,屬於真正對基礎物理學的貢獻。

不過遺憾的是。

這次成果發布會的舉行現場不在國內,而是在首爾召開的第30屆國際中微子與天體物理大會上。

至於國內舉行的最大成果發布會嘛......

當屬是水木薛其坤院士在2013年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這也是首個華夏人自己提出理論,然後做出相應的成果的項目。

這是一個接近諾獎級彆的成果,因為之前的整數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都已經獲獎了。

在多年之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上會誕生一個華夏人的諾獎也說不定。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者之一,就是之前介紹過離奇身亡在海對麵的張首晟,何其可惜。

當時水木的那場報告會來了40多個海外的物理學者,其中包括了兩個諾獎得主,四位歐洲物理獎得主,以及一位狄拉克獎——也就是國際理論物理學領域最高獎得主。

單論含金量。

那場報告會無疑是華夏建國至今最高光的時期。

但那場報告會在此次科院組織的發布會麵前,就有些小馬拉大車了。

這一次的發布會彆說華夏範疇。

即便是在全人類的物理學史上,都足以位列前幾。

可以這樣說。

二戰結束到現在。

除了引力波的發布會外。

其餘的什麼黑洞照片啦、希格斯粒子發布啦等等等等,全都比不上這一次發布會的規格。

這一次是真正的.......

神仙雲集。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