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真·螺旋升天(1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2320 字 11個月前

李華口中的小郭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全名叫做郭子陽。

郭子陽梳著個坤坤同款的中分頭,身形瘦小,看起來也就165左右,顏值亦是普普通通的。

不過就是這麼一位丟在大街上壓根不會掀起什麼水花的‘普通人’,履曆上卻光鮮的令人發指:

2002年南部某省理科狀元,無附加分的前提下高考分數747,水木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畢業,中科院百人a級人才,29歲便拿下了正高職稱。

從2017年開始。

郭子陽便逐漸參與了多款商業衛星的研發,甚至還做過項目副總工程師。

比如46顆北鬥導航衛星、亞太6d號、卡茲號、天啟星座06號衛星等等,其中都有郭子陽的身影。

所以郭子陽與其說是李華的助理,不如說更像是李華栽培的接班人,被他帶在身邊曆練而已。

在得到李華的指示後。

郭子陽很快道了聲是,便轉身離開了庫房。

李華則吩咐工作人員合力將已經組裝好的重力梯度儀搬上了裝卸車,帶著一行人離開庫房,來到了外頭一處非常開闊的空地上。

這處空地的路麵由簡單的混凝土鋪成,規格粗略看起來差不多是個100x100的正方形。

“徐博士,黃教授。”

來到空地後趁著還有時間,李華便向眾人介紹起了空地的用途:

“這塊空地是火箭發射車的預備待命點,咱們目前火箭發射前的方式一共有兩種,一種是水平轉運,另一種是垂直轉運。”

“垂直轉運的占用空間小,不過一般常用於大型設備,比如說神舟十四號那種70多米的巨物。”

“像長征幾個係列的火箭體長一般在2040米,比較常用水平轉運,所以自然就需要這麼個開闊的待命點了。”

眾人這才恍然的點了點頭。

原來如此......

過了片刻。

郭子陽開著一輛四輪牽引車緩緩從遠處駛來,很快停到了眾人麵前。

這輛牽引車看起來應該被改裝過,動力很強勁,裝貨的車板處沒有遮擋,所以一眼就能看清車上裝著的東西:

那是一個看起來有些古怪的中型設備,最下方是一個起落架,架子上安放著一個灰白色、長度大概接近三米、高度...或者說厚度半米的扁平型金屬物體,再上方則是兩根五六米左右的螺旋槳。

這玩意兒你說它是直升機吧,它的體積又太小,壓根進不了人。

彆說駕駛室什麼的了,連個艙門都沒有。

但說它是無人機吧又太大,而且外表上和大家熟知的無人機截然不同。

眼見眾人對這台設備有些茫然,李華便一邊招呼著工作人員協助郭子陽將其卸下,一邊介紹道:

“黃教授,徐博士,和你們介紹一下。”

“這台設備是500無人共軸直升機,也是咱們國內單體可攜帶質量最大的無人機。”

“它的機長有2.3米,機寬1.2米,機高1.8米,旋翼直徑6米,實用升限5000米,任務載荷重量可達250千克。”

徐雲頓時一愣:

“無人機?”

雖然他上輩子在成飛工作了好幾年,不過主要負責的還是理論物理的研究。外加一些發動機動力的協助項目。

所以說實話。

他對於機體方麵的了解並不算深入,更彆說無人機這種項目外的機型了。

他對無人機的認知除了大疆牛叉之外,也就剩下了彩虹7與飛龍2這種的戰鬥無人機——其中有不少知識還是21年珠海航展上聽到的。

而戰鬥無人機雖然也叫無人機,但它們的外觀和傳統的無人機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比如彩虹7這款機型。

它的機身長10米,翼展22米,巡航高度13000米,屬於標準的戰鬥機架構。

所以在無人機這塊。

你要是指著一架小型機說這是自爆無人機,或者指著一架大型機說是無人戰鬥機,認知上徐雲其實都還可以接受。

但眼下這種不大不小的500,就確實令他很是驚訝了.....

或許是察覺到了徐雲的好奇,李華幾步走到了500邊上,輕輕拍了拍它的金屬外殼:

“徐博士,這架500無人共軸直升機出自北航直升機所之手,早在2017年就完成了自主飛行試驗了。”

“如果你上網搜索一下關鍵詞,還會見到鹿城在2019年12月的時候,利用它完成了調運重型塔架結構件的新聞。”

“所以這是一台很成熟的機體,在我們的規劃中,就是準備靠它裝載重力梯度儀上天的。”

徐雲的目光繼續在機身上停留了一會兒,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原先他還在琢磨著這台重力梯度儀是不是要用輕型直升機帶上天呢,沒想到李華居然給了他這麼一個答桉。

從流程上來說。

有了500無人共軸直升機協助,傳統直升機可能會帶來的許多問題便不複存在了。

而就在徐雲感慨之際。

一旁的黃雨婷忽然想到了什麼,出聲對李華問道:

“等等,李工,我有個問題想再請教一下。”

李華轉過身:

“但說無妨。”

黃雨婷見狀指了指一旁的重力梯度儀,說道:

“按您給出的數據,這架500無人機的單體飛行載重是250千克。”

“可咱們的這台重力梯度儀質量足足有400千克,一架無人機恐怕是拉不起來的吧?”

“哦,這事兒我正準備和你們說呢。”

李華聞言輕輕一笑,指了指無人機的尾部,解釋道:

“放心吧,黃教授,咱們基地的這架無人機是經過魔改過的,載荷能力得到過巨大的升級。”

“理論上隻要不超過600千克的物體,它可以很輕鬆的便攜帶上天——這是針對我們發射基地的情況進行的特殊魔改,畢竟咱們基地的職能有些特殊嘛。”

“當然了,這種魔改犧牲了機體的飛行高度和飛行限時,魔改後的無人機飛行高度隻有3000米,單次的飛行時常也從五個小時降低到了兩個小時左右。”

黃雨婷順著李華的指向打量了一番無人機,注意到機身的長度確實要比李華報出的長一些,這才微微頷首:

“原來如此......”

作為黃大年教授的女兒,黃雨婷雖然沒有進入國防體係,但對於其中的一些事情倒也有所了解。

比如......

國內的衛星發射基地除了往天上biubiubiu火箭之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使命,那就是作為特殊物資的儲存點。

這些特殊物資有些是應急物資,有些則是退役下來但沒銷毀的設備或者彈藥——比如一些火力風力發電設備,以及赫赫有名的67式木柄手榴彈等等。

同時呢。

川省這個地區的板塊又比較特殊,一旦發生了某些意外,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就會臨時負擔起另一個任務:

將儲備的應急物資轉運出去支援各地。

基地的轉運點就是臨近的西昌城區,距離基地也就60多公裡,所以轉運的無人機在功能上就有一個要求了——不需要特彆久的續航,但載重量必須要高。

因此魔改版的500,便這樣應運而生了。

..........

隨後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

這台500無人共軸直升機很快便順利從車板來到了地麵,下方則被固定連接上了重力梯度儀。

看著這一機一儀的組合,徐雲的目光在興奮與期待的同時,也有著一絲憂色。

上頭曾經說過。

無人機的運載與傳統直升機相比,對測量環境的影響要低不少,尤其是在近地情況下。

但另一方麵。

這種組合在平衡性能方麵,卻也必然要遠遜色於傳統直升機,所以對梯度儀自身的平衡模組要求很高。

在整個重力梯度儀的設計過程中。

測量模組出自徐雲之手,黃雨婷的結構設計也符合獎勵的圖示。

唯獨葛同友負責的平衡模組徐雲沒什麼底。

雖然他對於葛同友這樣的老航天人心懷敬意,但終究沒有與他們在項目上有過接觸的經驗,心有憂慮實屬正常。

不過葛同友並不了解徐雲的想法,此時這個退休又被返聘的小老頭親自檢查好了最後一個環節,回到李華身邊,朝李華點了點頭:

“老李,一切正常,可以試飛了。”

李華對他嗯了一聲,表示自己明白。

同時翻過手腕,掃了眼手表:

“上午11點17分....小郭,下一次有偵察衛星繞過基地是多久?”

郭子陽從身上取出了一台類似平板的設備,鼓搗了幾下,很快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