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感謝淩破天大佬打賞的盟主!!)(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6943 字 11個月前

電梯停到了五層。

五層的考古中心裝飾依舊非常樸素,每個科室都是普通的黑色防盜門+兩扇窗戶的結構,代表科室的門牌也都是普普通通的白底黑字。

不知為何。

走在過道上的時候。

徐雲忽然想到了自己高中畢業那年去教務樓取檔桉時的場景,當時的建築格局就好像和這差不多.....

兩分鐘後。

張子昂帶著眾人抵達了一處會議室外,上前敲了敲門。闌

屋內很快響起了一道聲音:

“請進吧。”

張子昂轉頭看了看潘院士等人,做了個我要進去了...咳咳,推門進去了的眼神,接著便推開了屋門。

這同樣是一間很普通的會議室,麵積大概有一百平米左右,大白的牆麵,布局色澤很單調。

會議室儘頭的牆麵嵌著一塊led屏幕,屏幕前...也就是會議室的中心區域處,放著一張可以容納二十人左右的長方形深色桌子——就是各種都市劇或者官場劇裡常見的那種會議桌。

此時此刻。

這張桌子的座位上正坐著十來個人,年紀從三十來歲到六七十歲不等,氣質也各不相同。闌

有一眼就能看出是坐辦公室的公務員。

也有膚色黝黑、明顯就是和張子昂一樣天天下工地的土木老哥。

還有穿著格子衫發際線稀疏的程序猿......

其中位於上首的是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帶著一副金絲眼鏡,一看就是走體製內的人物。

在張子昂等人入屋的同時。

眾人也紛紛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擺出了一副歡迎的架勢。

上首的男子更是主動走出座位,快步來到了潘院士麵前。闌

他先是和翁同與童懷軍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接著便將注意力全部放到了潘院士身上:

“潘院士,您好,我是gwy的薑成穀,目前在某某某部門工作。”

“這次奉上頭的指示,將由我來負責永陵挖掘的總務事宜。”

薑成穀嘴中報出了一個部門的名稱,潘院士的眼中飛快的閃過了一縷思色。

薑成穀供職的這個部門配置不算很高,隻有處級。

單純從級彆上看。

無論是對gwy還是燕京這個範圍內,都不算什麼大衙門。闌

不過這個部門的地位卻很特殊,執行的乃是更高層的直接意誌,影響力遠超過它明麵上的級彆。

那個意誌的高度,甚至要比潘院士最初認為的還要更高一點.....

當然了。

見貫了大老的潘院士,倒也不至於就此露怯。

他先是客氣的與薑成穀握了握手,寒暄了幾句,接著便被薑成穀給引薦給了屋內眾人。

“這位是金陵大學的常務副校長,詹柏文詹院士.....”

“這位是中建一局的趙經理,主要負責設備的入場.......”闌

“這位是昌萍區的代表王秘書......”昌萍不是錯字哈,寫平字的話會變成英文字母或者星號,今後統一用昌萍指代原先地名

“這位是明十三陵景區的鄭主任......”

“這位是信息所的馬工程師,馬工之前也參加過科院發布會的網絡安全維護,這次他的團隊將會為我們提供算法上的支持。”

“這位三位分彆是來自宣傳口的黃女士、來自人日的徐編輯,新華社的劉女士,他們主要負責輿論端的宣傳和預熱.....”

薑成穀洋洋灑灑的介紹了與會眾人的身份,基本上涵蓋了可能涉及到的各個範疇。

其中徐雲的目光,著重在三位宣傳口的人身上多停留了一會兒。

從薑成穀的介紹上不難聽出,這次的永陵挖掘應該也會和科院的發布會一樣,全程對外進行直播。闌

這倒也不難理解。

畢竟當年的定陵慘劇直到現在都是華夏考古界的一大汙點,不少人甚至還以此來抨擊國家形象。

雖然這種程度的抨擊對於兔子來說不痛不癢,但總有些膈應人不是?

更何況現在很多人還想著開秦始皇陵呢,如果不預先把這個汙點洗乾淨,屆時的輿論形勢也會更加嚴峻。

介紹完眾人的身份後。

薑成穀重新回到了原先的位置,眾人也依次落座。

潘院士的上首處坐著張子昂,畢竟張子昂雖說和潘院士年歲相差不大,但終究還是大了兩三歲,坐在上首也是合情合理的。闌

潘院士的對麵,則坐著金陵大學的常務副校長詹柏文,職務上也是對標的。

詹柏文是一位天文方麵的院士,不過這些年逐漸開始把精力投放到了校內事務上,學術上的成果下降了不少。

隨後薑成穀頓了頓,從桌麵上拿起了一份合同書,讓秘書遞到了潘院士手裡:

“潘院士,這是有關科大參與永陵挖掘項目的合作協議書,內容不算很複雜,如果您沒意見的話就簽了吧。”

“等今天這場會議結束後,gwy官網以及文化局官網,便會正式將科大列為永陵挖掘的合作單位。”

聽聞此言。

台下的徐雲再次眉頭一掀。闌

其實他剛才就注意到了,在今天的在參會的這些代表中,確實沒有遙感團隊的身影。

加之薑成穀如此爽快的拿出協議書,這無疑表明了一件事:

重力梯度儀此前的戰績,確實已經進入了更高層的視野。

否則正常來說。

憑空加入一個合作單位這事兒,高低都先得經過一輪投票才行——雖然投票大概率也是走過場,但這流程是得上會議紀要的,一般來說沒法忽視。

能夠直接省略這個流程,顯然隻有高層意誌才能做到。

當然了。闌

這不是說翁同的說明書其實是白做功夫,上層的意誌是不方便直接乾涉這個過程的,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引子”才行。

而翁同,便是那個最合適的工具人。

潘院士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

因此他隻是簡單看了看協議內容,便爽快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又蓋上了科大常務副校長的章印。

隨後潘院士將合同交通過秘書,再次還給薑成穀。

合同到手後,薑成穀翻開最後一頁看了看,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笑意。

他的基礎任務總算是完成了......闌

接著薑成穀放下文件,扶了扶眼鏡,對眾人開口道:

“諸位,眼下既然科大已經簽署了合作協議,那麼咱們今天的這場會也就可以正式開始了。”

“咱們這場會的核心問題很簡單,那就是......如何完成永陵的相關探測。”

“畢竟整個探測環節除了探測設備之外,還需要考慮很多的其他問題——舉個例子,無人機或者直升機的申請與協調。”

聽聞此言。

台下眾人也紛紛點了點頭。

永陵挖掘項目從步驟上來說,大體可以分成三個環節:闌

初期探測、

方案製定、

正式挖掘。

這三者的關係是彼此遞進的,其中初期的探測是一切行動的靈魂與命脈。

不過探測二字說起來簡單,需要考慮的地方卻不少。

其中最基礎的一個問題就是薑成穀所說的.....

無人機或者直升機的申請與協調。闌

畢竟燕京這地方可不像西昌,它是華夏的絕對命脈。

即便昌萍區位於燕京近郊,直升機上天的相關手續也非常複雜——無人機也是同理,畢竟500可不是普通無人機來著。

即便永陵挖掘項目先天就扣著一頂大帽子,這種問題處理起來依舊非常麻煩,畢竟軍政是兩個體係。

在薑成穀開口後。

來自昌萍區的代表王秘書思索片刻,主動舉起了手:

“薑處長,這個問題就由我們昌萍來解決吧——區委班子的領導曾經提過這方麵的事兒,我們的地盤我們在關係上也好處理些。”

“不過既然是手續申請,您這邊還需要把日期和具體升空的時長交給我才行。”闌

薑成穀點點頭,轉身看向了明十三陵景區的主任鄭愛秋,問道:

“鄭主任,日期這部分景區方麵有什麼想法或者難處嗎?”

鄭愛秋是個五十多歲的女同誌,梳著個西瓜頭,聞言思索片刻,說道:

“薑處長,目前的明十三陵中,已開放的景點分彆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這五個景區。”

“如果要對永陵進行探測的話,那麼首先肯定要先封閉總神道北五孔橋東北的分道。”

“所以22路、314路南新村站這兩個站點肯定要進行管製。”

“反倒是日期方麵比較好說,隻要提前發布公告並且態度誠懇,旅客基本上不會有太大意見。”闌

“實在不行我們可以送點小禮物,比如說老歪脖子樹的同款白綾什麼的.....”

薑成穀聞言再次看向了王秘書。

王秘書立刻意會的點點頭:

“沒問題,公交方麵的管製區裡也能解決,那麼升空的時長......”

王秘書斜對麵的潘院士想了想,低聲與徐雲交流了幾句,很快也報出了一個時間:

“升空探測的話一個半小時就足夠了,不過出於穩妥起見,我建議申請兩個小時。”

其實按照之前在西昌的探測效率,永陵的探測時間應該在一個小時左右。闌

不過考慮到在眾人還沒見過重力梯度儀的情況下,這個數字爆出來有點嚇人。

因此潘院士和徐雲商量了一下,方才決定把時間多報半個小時。

“兩個小時嗎.....”

王秘書思索片刻,最終一咬牙:

“沒問題!我們保證協調好!”

薑成穀的嘴角這才揚起了一絲笑容。

隨後眾人又討論一些其他細節化的內容,比如從哪個方位開始探測,以及具體的時間等等——燕京這地方和西昌一樣,隔一會兒就會有衛星飛過,所以具體的時間肯定要落實到位。闌

當然了。

比起西昌那種地方,燕京的應對手段也相對要多點,比如使用太空塗鴉技術。

這種技術曾經在《吳凡失蹤手冊中介紹過一次,此處便不多贅述了。

一個小時後。

薑成穀從座位上站起,環視了周圍一圈,開口道:

“既然所有事項都已經討論完畢,那麼我現在以項目總調度的身份宣布.......”

“後天上午8點20分,項目組將正式開始對永陵的......”闌

“地宮結構探測!”

.......

注:

感謝淩破天大老打賞的盟主!

通宵碼字,接近9000字的更新,現在去睡覺,錯彆字估計不少,醒來再改,之前說的2000月票22萬字隻剩2天啦,各位有月票的都來點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