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礦上的難題(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4023 字 11個月前

不過老郭的話還沒說完,隻聽他又說道:

“兩個月前,這個箱子被送到了馬來半島,由我的好友祖淩兄負責交接。”

“結果交接過程中走漏了風聲,好在祖淩兄事先帶了另一個類似的假箱子。”

“他便將真箱子交給了我們的同誌,自己帶著假箱子離開現場,想要虛以為蛇。”

“結果沒想到馬來的英國巡捕在追捕過程中連辯解的機會都不給,事後聽說祖淩兄身上足足有二十一處彈孔......”

啪——

老郭這番話剛說完。

陸光達便用力的一拳錘在了桌上,胸口劇烈的起伏著。

李覺和彭夢熊亦是麵沉如水。

作為華夏最早的幾批留學生。

老郭他們中的不少.....或者可以說大部分人雖然是通過‘庚款’這些渠道出的國。

但他們心中所向的卻並非那個青天白日,而是鮮紅的五角心。

新華夏成立後。

有相當多庚款都明確表態,願意回國做貢獻。

1950年。

朱光亞先生牽頭與51名留美同學聯名撰寫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掀起了留學生歸國的熱潮。

新華夏也配合著組織過很多批次的留學生接引工作,二十多年來回國的留學生超過了上千人。

但同樣。

考慮到國內非應用物理端研究較為滯後。

因此有部分原本願意立刻回國的留學生在和國家高層交流後,最終選擇留在了海對麵。

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些留學生有的在十幾或者幾十年後陸續回到了國內,為國發光發熱。

有的則因為思想的轉變沒有履約,而是留在了海對麵,甚至選擇了移民。

還有一些則是類似祖淩、長友先生一般,通過自己的渠道向國內輸送著寶貴的資料,為了華夏的科研事業獻出了生命。

在整個核研究事業中。

血染異域的華夏科研人員光已經公開的就有三十多位,沒解密的數量恐怕同樣不會少到哪裡去。

同時更加遺憾的是。

由於這些科研人員有相當部分都是庚款留學生,死亡時並未入華夏國籍。

因此兔子們連申訴都無能為力。

當時有資格為他們維權的隻有海峽對麵的那座島,奈何.......

過了片刻。

陸光達忽然抬起頭,看向了老郭,問道:

“老郭,你有犧牲的那些同誌的名單嗎?”

老郭點點頭:

“有,不過是我自己彙總的簡易版,隻有名字和犧牲日期,沒有照片也沒有檔桉履曆。”

陸光達朝他一伸手:

“給我看看。”

老郭沒怎麼猶豫,將手伸進衣服內袋,從放著藥片的口袋裡取出了一張對折起來的紙。

接著將這張紙攤平,遞給了陸光達。

陸光達用雙手將紙張接過,鄭重的看了幾眼。

隨後坐回位置上,從身上取出了一份紙筆,認真的抄寫了起來。

馬祖淩.....

何長友.....

閔學思.....

幾分鐘後。

陸光達將這份名單抄寫完畢,把原件遞回給了老郭。

接著他小心翼翼的將抄寫好的名單對折收好,同樣放到了胸前的內袋中。

整個過程中陸光達都很平靜,但在這股平靜之下,卻有一團火焰在燃燒。

.......

過了片刻。

或許是感覺會議室的氛圍有些沉悶。

老郭便輕咳一聲,換了個話題:

“對了光達,你這次去馬蘭基地的收獲怎麼樣?”

陸光達的食指在桌上敲擊了幾下,搖了搖頭:

“不太理想,鏈引發的問題倒是順利解決了,但是鏈傳遞過程的核素密度卻一直不達標。”

“所以我們必須進一步對放射性物質進行高效濃縮,或者就考慮讓中子減速,使中子與原子核碰撞幾率增大並延長鏈式反應次數。”

“中子減速太難了。”

待陸光達說完,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彭夢熊便飛快的搖了搖頭:

“這涉及到了現有材料的問題,除非材料迅速進行更新迭代,否則不可能做到這一步。”

“但進一步濃縮放射性物質.....這就要看金城那邊的同誌是否能做到了。”

說罷。

彭夢熊便看向了一旁的李覺。

李覺見狀立刻舉起手,表態道:

“金城是吧,沒問題,聯絡的事情交給我吧。”

“光達同誌,你稍後最好把具體需要達標的數據或者參數彙總成書麵報告給我,這樣效率更高一些。”

陸光達點了點頭:

“好。”

接著他頓了頓,又對李覺問道:

“李指揮,不知道基地的爆轟試驗場建設的怎麼樣了?”

聽到爆轟試驗場這五個字。

老郭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關切。

此前提及過。

在目前的221廠中,一共有18個廠區和4個生活區。

而這18個廠區各自的職能也不儘相同。

比如十七廠是糧食與生活用品倉庫,十一廠是危險品站台等等....

其中承擔核武器研究相關任務的,主要有五個分廠,分彆是12367。

一分廠負責彈頭體加工、鈾部件生產、精密加工以及無線電係統的控製等。

二分廠主要負責炸藥的加工、同步聚焦實驗及火工部件的加工和核武器的組裝工作。

三分廠為機械加工廠,負責翻砂、鍛造、熱處理以及製氧等。

七分廠是放射化學和中子物理實驗場所。

至於六號分廠負責的便是.....

爆轟試驗場。

這是一個負責爆轟試驗的場所,規模龐大,即便是眼下這個時期依舊處於建設中。

每個分廠下屬的獨立建築模塊有個特殊稱呼,叫做‘工號’。

其中爆轟試驗場計劃的工號足足有五個,也就是五個獨立的建築模塊。

“爆轟試驗場啊......”

李覺聞言看了眼陸光達,眉頭微微蹙了起來:

“說實話,同樣遇到了一些困難。”

“以現在爆轟試驗場在建的二號觀測室為例,這間觀測室對牆體的要求很高。”

“所以除了材料本身之外,牆體澆築的時候還不能遇到降雨,也不能出現強風天——否則會有沙石摻雜進牆體裡頭。”

“可目前我們的技術又做不到氣候的精確預測,隻能讓副業隊的同誌們每天去采集氣候樣本進行分析。”

“同誌們付出了很多汗水,但最後我們對天氣情況依舊難以掌握,這就很令人頭疼了。”

聽到李覺這番話。

陸光達也不由為難的‘嘖’了一聲,雙手握拳插在腰間,娃娃臉上露出了一絲陰沉。

天氣預測啊.....

這確實是個大麻煩。

爆轟試驗場是礦上用於爆炸實驗的重要地點,為了人員安全和實驗數據收集考慮,觀測室這些建築必須要嚴格達標才行。

但問題是觀測室的修建涉及到了大自然這個玄奧的領域,現如今的氣象觀測手段顯然有些無能為力。

目前221廠的廠屬氣象中心隻能在每天上午11點給的時候,出較為精準的當日數據。

而這個時間說句實話......

普通人上午看天空都能看出來今天天氣怎麼樣了。

在這種情況下。

為了保證爆轟試驗場不會出現質量問題。

建築隊隻能等氣象中心給出當日準確的天氣動態....也就是後中午11點後,才能進行施工。

如此一來。

工地每天要浪費淩晨到上午這段時間,整整十個小時呢。

要是有人能精確預測天氣就好了......

但是....

這可能嗎?

.........

注:

昨天沒更新是手術請假哈,不必太過擔心,目前還沒接到任何審核方麵的通知。

章節由於時效性的原因沒法同步事實情況,所以各位可以加一下書友群,有啥事我都會在群裡說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