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U2......隕落!!!!(中)(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5645 字 11個月前

上頭才決定將引蛇出洞的地點,選在了金塔縣。

隨後孫俊人走到了一塊巨大的全國地圖邊,地圖上的疆域赫然顯示著對岸和釣魚島。

隻見孫俊人從黑板上拿起了一支筆,在閩省靠近東南部的某個地方畫了圈:

“根據南邊同誌傳來的消息,目前的u2偵察機滯留在了閩省福鼎縣的上空,似乎像是在逗弄我們的戰鬥機。”

“按照往常的經驗,他們還會停留十到十五分鐘左右。”

老郭聞言冷冷一笑,平日總是一副老好人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殺氣:

“愛這樣搞就隨他們吧,反正......這是最後一次了。”

早先提及過。

u2偵察機沒有實時通訊設備,所以在u2執行任務後,對岸也不清楚飛行員做了啥。

飛行員隻要保證航行任務接近八個小時,並且航行軌跡符合預設線路就行了。

因此在進入大陸後。

不少黑貓飛行員都喜歡在近空一帶逗弄一下兔子們的戰鬥機,差不多就是那種嘿,你打不著我】的挑釁。

所以老郭他們對此倒也不以為意。

一來是一回生,二回熟,二來便是就像老郭說的一樣了,這是最後一次了。

既然是最後一次。

那讓他們多跳一會兒也沒啥。

畢竟遺逝感還是要有的嘛。

而就在老郭和孫俊人聊天的時候。

徐雲則四下張望了一番。

發現眾人的神情雖然嚴肅,各自的動作帶著一絲壓迫感,但卻絲毫不顯慌亂。

見此情形。

徐雲的心中忍不住冒出了一個問號。

這....不太對吧?

隨後他遲疑片刻,看向了最近的錢五師:

“那個....錢主任,現在方便說話嗎?”

錢五師原本正看著麵前的一張設計圖,聞言立刻放下筆:

“怎麼了,韓立同誌?”

“.......”

徐雲沉默片刻,手指比劃了個三的手勢,問道:

“錢主任,如果我剛才沒聽錯的話,對麵應該來了三架u2,是吧?”

錢五師點點頭:

“沒錯。”

徐雲見狀,心中的那股違和感越來越濃了。

隻見他再次朝周圍轉了轉頭,詫異的問道:

“那錢主任,為什麼你們會這麼澹定?”

“要知道,那可是三架u2!”

錢五師再次點了點頭,語氣很平和:

“我知道,三架u2嘛,價值還是還是比我們預期的要高不少的。”

“我tmd說的不是價值的問題!”

徐雲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臟話,音調都隱隱提高了不少:

“錢主任,三架u2,我們的導彈隻有四枚,而且沒有分開追蹤的能力!”

“也就是除非運氣爆好,否則很可能會有一架甚至兩架u2逃回去,到時候咱們的努力就全白費了!”

“哦,你說這事兒啊。”

錢五師聞言眉頭一掀,用一種很微妙的表情看了眼徐雲,說道:

“韓立同誌,誰說我們的導彈做不到分裂追蹤了?”

徐雲原本準備咆孝的輸出頓時卡在了喉嚨口,整個人的表情刹那間變得僵硬了起來:

“......嘎?”

接著錢五師撓了撓頭發,從桌上翻找了幾下,很快取出了一份大概0.5厘米厚的稿件:

“喏,你看看這個吧——對了,你的手拿得了嗎?”

徐雲點點頭:

“沒問題。”

如今他到基地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雖然下地依舊不可能,但拿幾頁紙還是不難的。

隨後他將這疊算紙從錢五師手中接過,認真看了起來。

結果剛看了幾眼。

他便猛然童孔一縮,猛然抬頭望向了錢五師:

“錢主任,這是.......”

錢五師見說微微一笑,指著這份算紙解釋道:

“沒錯,這就是我們基於氣象多普勒雷達原理,在幾天前優化出來的一個臨時方案。”

“主要原理之一就是你拿出的氣象多普勒原理,我和於敏同誌在原理上構建出了一個貝葉斯框架。”

“也就是在分析運動目標的時候,可以通過無線電波描述特征參數和分析變量。”

“整個計算過程有一點點困難,不過幸運的是我們最終還是計算成功了。”

“隻是因為這個情況相對比較機密,所以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告訴你——連老郭也是剛知道不久,所以韓立同誌,你彆太介意哈。”

徐雲當然不會介意。

一來這種項目本就是高度保密的工作,不告訴他實屬正常。

二來則是......

如今的徐雲也沒有介意的‘空間’——他的腦海此時儘數都被震驚給充斥的如同他上輩子讀者群裡的雜魚般快溢出來了.....

說實話。

其實單純從結論上來看。

錢五師的這個方案並不算很特殊。

後世類似的原理不算少見,彆說同時攔截三個目標了,分開攔截30個目標都不難。

例如doi:10.3969/j.issn.1001506x.2011.09.04.這篇論文,描述的原理和錢五師的便相差無幾。

用後世的術語來描述,原理差不多就是這樣的:

先用卡爾曼濾波對過程噪聲和量測噪聲的限製——這點通過氣象多普勒雷達的濾波效果就能做到,當初林玉實驗雷達效果時就是類似邏輯。

接著處理非線性非高斯時變係統狀態濾波和參數,通過對係統概率假設密度采樣的預測和更新來近似最優貝葉斯估計。

也就是以導彈目標....即u2識彆作為多目標濾波的對象,分析推導運動模型。

最後在貝葉斯隨機有限集理論框架下模型化多目標濾波問題,利用最優貝葉斯濾波來估計多目標後驗概率密度。

再以一階矩展開近似代替多目標的後驗概率密度,實現對目標數和目標狀態的估計。

非常簡單,也非常好理解。

當然了。

考慮到部分同學把腦子寄存到了其他地方,這裡用人話再解釋一下:

錢五師他們優化了導彈上的某個接受元件,通過對s波段無線電的再細分來引導導彈的飛行,避免出現混批或者錯批的情況。

但是.....

這在技術上倒是不難做到,但計算上卻幾乎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性——畢竟這年頭又沒有集成電路。

想要做到這一點。

必須要把飛機的一眾情況給分列出來,然後計算出對應的數值!

例如說a目標在多少多少的高度,航速多少多少,角度多少多少,這種情況下用多少頻率的無線電傳輸引導等等。

後世那些原理是怎麼算出來的?

靠的是計算機甚至超算!

也就是一秒幾億次、幾十億次甚至億億級彆的算力!

他們隻要計算出對應的方程組,接著導出一階微分方程,剩下的交給程序去跑就行了。

可眼下的錢五師他們呢?

隻能靠著筆算和心算,頂多就是手搖計算器或者首都的那台一秒幾萬次的103機。

不誇張的說。

如果在後世有人告訴徐雲他們能這樣計算出結果,徐雲多半會認為對方不是混知乎就是混b站。

但眼下對方可是錢五師和於敏啊......

要知道。

即便是貝葉斯濾波估計概率密度,涉及到的也不過是一階微分矩陣罷了。

這種難度和於敏計算氫彈時麵臨的偏微分方程最少相差兩到三個檔次——畢竟就高度、航速、角度和頻率四個變量。

而當年於敏能夠計算出相關偏微分方程的結果,那麼計算出現在這個模型似乎......

也沒那麼難接受?

畢竟於敏的事跡可不是他自己吹出來的,更不是為了宣傳誇大的某些虛假消息。

因為有個事實如耳根般擺在了所有人的麵前:

要是於敏沒有計算出的偏微分方程,氫彈不可能會順利爆炸。

例如後世的阿三為什麼搞不出氫彈?

一是國際環境問題,五大流氓不可能讓阿三擁有氫彈。

二便是理論問題——其中最大的難點就是於敏計算的這個偏微分方程,阿三到現在都算不出解。

想到這裡。

徐雲的心中倒也冒出了一股釋然。

也是。

兔子們的戰略眼光從來不需要懷疑。

能夠想到用金塔縣作為誘餌,那麼上頭必然考慮過對麵派出多架u2的可能性。

看來是自己太過輕視這些前輩了......

而就在徐雲心生感慨之際。

滴滴滴——

不遠處的電報機上,忽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打印聲。

見此情形。

聯絡員立刻將電報取下。

認真的解起了碼。

過了片刻。

這位有些年輕的聯絡員嘩啦一下便站起了身,對老郭等人說道:

“報告!根據東南方麵同誌傳來的消息,三架u2不再繞圈,開始徑直向贛省前進了!”

“不出意外的話.......”

“它們應該會走直線前往金塔縣,正好路過我們頭頂!”

........

注:

明天肯定炸u2,準備好你們的月票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