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基地的最後一塊拚圖...落位!(2 / 2)

走進不科學 新手釣魚人 16818 字 11個月前

例如在眼下這個時期,炸藥的性能主要停留在敏感度測定這一塊。

所謂敏感度,指的就是炸藥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爆炸的難易程度,簡稱感度。

目前的感度主要有三種,分彆是:

機械感度、

熱感度、

爆轟感度。

核武器的高爆炸藥屬於軍事炸藥,這類炸藥對機械感度和熱感度要低一些,爆轟感度要高一些。

這種測量主要以衝擊波為主,根據衝擊程度進行數據化的還原。

當然了,這種還原在如今這個時代,也是一種近似的算法。

等再過數十年。

隨著光譜分析設備的發展,還會出現核爆炸核心溫度、輻射指標之類的高精度評估。

誠然,眼下這個時期很多後世常見的精密儀器還沒出現,但多少一些早期設備還是存在的。

即便是目前口袋裡一窮二白的兔子,想要拿出幾台測量儀器也不是很難。

麵對高瘦男子提出的這個問題,高元明沉默片刻,嘴角扯出了一絲苦笑:

“這位同誌,如果我所料不錯,你應該是搞理論研究的吧?”

高瘦男子點了點頭,自我介紹道:

“沒錯,我叫王華,密歇根州立大學畢業,現在在理論部四組負責一些數據求解。”

高元明這才了然的點了點頭,隨後解釋道:

“王華同誌,你可能在平時和應用領域接觸的比較少,所以下意識忽略了一些比較細微的細節。”

“例如說....我們實驗的炸藥的當量。”

王華眨了眨眼:

“當量?”

“是啊,當量。”

高元明輕輕歎了口氣,指著周圍說道:

“你是搞理論的,所以應該也很清楚,我們預設的原子彈當量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數值區間不會低於兩萬噸。”

“而想要形成高溫高壓的環境誘發鈾23核分裂達到這種爆炸量級,我們需要的高能炸藥...也就是黑索金或者類似性能的自研炸藥,最少需要10公斤的藥量。”

“這種量級的炸藥衝擊有很大概率會超過測量儀器的上限,從而導致儀器使用個幾次就會嚴重損壞。”

“而我們一旦進入應用研發階段,爆轟實驗室平均三天就要進行一次實驗,或許一次實驗的儀器損耗咱們能承受得起,但十次呢?二十次呢?”

王華微微一怔,整個人陷入了沉默。

他確實忽略了這一點.....

而在他對麵,高元明則依舊在搖著頭,深吸一口氣,指著最近的某個標靶說道:

“所以我們隻能放棄儀器測量,通過試驗場地設計時規劃的一些特殊牆體暫時的‘收納’轟擊數據,另外就是采用這些不同方位和距離的標靶來進行分析。”

“我們在標靶上塗了一些硫化氫相液,這種相液極其不穩定,在受到衝擊波後會迅速燃燒。”

“在爆炸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操作員就會躲在隔壁那間混凝土安全室內待命,等爆炸結束之後,他們就會立刻來到實驗場地收集這些標靶。”

“事後通過對硫化氫相液燃燒的情況進行分析,再用多標靶平衡誤差,我們就能大致確定炸藥的效果了。”

“硫化氫?”

剛回過神的王華童孔驟然一縮,語氣都提高了幾分:

“那東西不是對人體有劇毒嗎?而且操作員就在隔壁待命,萬一被炸藥的衝擊波波及了怎麼辦?”

“元明同誌,你這是把操作員同誌的性命置於險地,這太不合理了!”

“沒錯,是不合理。”

麵對有些發怒的王華,高元明卻很是平靜的點了點頭:

“所以第一批的操作員將由我和我家的二小子親自擔任,如果出了事,把我這把老骨頭的命拿去就是了。”

高元明話一說完。

王華原本盛怒的表情立馬僵在了臉上:

“......”

與此同時。

一旁的徐雲的臉上也同時浮現出了一抹恍然。

他總算想起來高元明是誰了.......

原來是那位?!

記憶力好的同學應該記得。

之前在拿出阻尼器項目的時候,徐雲曾經在高塔旁邊遇到過一位叫做姚笑林的副業隊工程師,也就是鄭濤和周紹平他們的領隊。

當時姚笑林負責的便是濕度儀器的安裝工作,在得知姚笑林的姓名後,當時徐雲也很快想起了對方的事跡:

姚笑林的父親和哥哥早年在抗戰中從事敵後交通員任務,分彆在41年和43年壯烈犧牲。

他的四個兒子則有三個當了兵,老大與老三在當初那場半島戰役中壯烈犧牲,將英魂永遠的留在了那座半島。

至於老二則失蹤在了尋找博斯騰湖的過程中。

老四則與姚笑林同時入選了221基地的副業建設大隊,後來在爆轟試驗場三號工位進行數據收集。

在原本曆史中。

由於基地沒有徐雲這個變數出現,整個爆轟試驗場在修建過程中摻雜了不少沙塵,荷載能力沒有達到設計預期。

結果在某次爆炸實驗後三號工位發生坍塌,姚笑林父子連同另外三位觀察員同時壯烈犧牲,滿門忠烈。

徐雲上輩子寫到這段情節的時候,還有很多讀者在本章說表達過敬意。

但鮮少有人知道的是。

在犧牲的另外三位觀察員中,同樣也有一對父子。

他們便是時任炸藥總工程師高元明和他的二兒子高樹林......

其中高元明還是整個96工程中,犧牲時職務最高的一名前輩。

倘若高元明能活到項目結束,兩彈一星功勳肯定是評不上,但華夏工程院院士應該是沒跑的。

說來也怪。

這種徐雲本該記不住的名字與事跡,此時居然清晰的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中。

不過徐雲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畢竟這種前輩的事跡本就不該忘。

彆問,問就是突然記憶力好了很多。

此時此刻。

徐雲真正在意的是.....

雖然如今由於他的出現,爆轟試驗場基本上不會出現質量上的問題,但實驗過程的風險依舊存在。

例如在原本曆史中。

姚笑林父子和高元明父子隻是犧牲的先輩之一,整個爆轟試驗過程中就出現了七十多位烈士。

因此.....

是否能不能想出一些辦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很短的時間內。

徐雲的腦海中閃過了很多念頭。

首先。

避免犧牲的最好辦法...或者說唯一辦法,就是讓爆轟現場不必有任何人員停留。

而高元明他們要待在隔壁安全室內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第一時間采集到數據。

換而言之.....

整件事情的箭頭到了這裡,便指向了一個方向:

收集數據的儀器。

畢竟正是因為缺乏足夠的儀器,操作員們才需要第一時間把數據收集到手。

而說起炸彈性能的測量儀器,那就不得不提一個國家了:

德國。

例如tnt的發明者tj·威爾伯蘭德,他便是一個德國人。

還有一戰和二戰期間,德國的炸藥也都是威名赫赫。

近代史上第一枚標準意義的導彈,便是德國人搞出來的。

雖然在二戰後德意誌的武器和部隊已經從陳坤被閹割成了坤坤,但德意誌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儀器水平卻不降反升。

哪怕在徐雲穿越的後世。

蔡司、布魯克、eppendor、賽多利斯這些德國品牌也依舊占據著頂尖梯隊的位次。

因此想要精準測量爆炸效果,德國顯然是個很不錯的交易對象。

但是......

在如今的局勢下,如何才能從德意誌那邊得到大量的精密儀器呢?

驀然。

徐雲又想到了自己之前的那個計劃。

等等......

如果在計劃中再加上一個德意誌,然後這樣這樣再那樣......

徐雲思索片刻,最後還是有些煩悶的搖了搖頭。

不行不行。

還是不夠。

在這個計劃中,還缺少一個極其關鍵的一環。

那個問題如果不解決,計劃就絕對沒有實現的可能。

可是......

那一環的契機又在哪裡呢?

就這樣。

在徐雲有些凝重的表情中,爆轟試驗場的落成儀式最終落下了帷幕。

按照基地的相關規劃。

大概在明年一月份,幾個工位就會進行比較大量級的炸藥實驗了。

但如果按照正常曆史發展。

那位叫做劉振東的炸藥澆鑄工程師將會在兩個月內便開掛般的搞出了米哈尹諾夫鍋,讓兔子們迅速便開始進行起了炸藥研發。

因此留給徐雲的時間,大概率也隻有兩個月而已.....

..........

而就在基地舉行爆轟試驗場落成儀式後不久。

劉運權帶領的可樂商貿團,也順利抵達了莫斯科。

但劉運權恐怕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即將舉行的這場可樂展會,將會成為這個時間線難以磨滅的一個重要拐點。

有句話說的好。

人類的精英隻會穩定的推進曆史進程,但真正改變曆史的卻往往是個普通的小人物。

甚至很多時候,那些小人物其實並不知道自己改變了曆史。

...........

注:

好消息,毛熊那邊的情節可以寫。

壞消息,要求依舊很嚴,之前寫的稿子要改億點點,可以說存稿差不多報廢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