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釣魚人
此時此刻。
看著麵前這隻活蹦亂跳的大公雞,徐雲的臉色頓時變得有些莫名了起來。
眾所周知。
在1945年的8月6日和9日。
富有工匠精神的霓虹人用生命驗證了一個無可反駁的真理:
在核爆的中心區域內,沒有任何生命....準確來說是動物可以順利成活下來。
為此他們付出了廣島和長崎至今都沒有百年老店的代價,令人淚目.JPG。
這個道理經過切爾諾貝利、福島核泄漏事故的輔助驗證之後,已經成為了一個鐵律——除非你是傳說中的體育生。
這次實驗核彈的輻射量雖然不大,但在距離的增持下,輻射射線的量級還是非常可觀的。
換而言之.....
這隻雞很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隻在近距離核爆輻射中存活下來的動物。
並且從它目前的血液檢測結果判斷,這隻雞哥多半還不是那種過段時間就會突然嗝屁的情況.....
而就在徐雲思索之際。
他的耳邊忽然響起了陸光達的聲音:
“小徐,你怎麼看?這隻雞的情況算常見還是少見?”
徐雲頓時一怔,不過很快便理解了陸光達的意思:
陸光達是在問他後世有沒有相關理論或者案例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呢。
於是他很快搖了搖頭,說道:
“陸主任,我說一句不算誇張的話....這已經不是少見不少見的事兒了。”
“這種案例就是絕對性的孤本,過去沒有、將來數十年內恐怕也沒什麼概率見到的情況。”
聽聞此言。
陸光達的瞳孔頓時微不可查的一縮,一句話脫口而出:
“小徐,莫非你也沒法解釋這個現象?”
徐雲搖了搖頭,這個情形後世確實沒有任何理論可以解釋,
陸光達又問道:
“那麼猜測呢?”
“猜測啊.....”
徐雲皺著眉頭想了幾秒鐘,不確定的道:
“猜想我估摸著也沒....唔,等等?!”
默然。
徐雲的腦海中劃過了幾道記憶碎片,過了一會兒,隻見他的眼神微微一動:
“陸主任,如果您指的是沒有明確理論作為支撐的猜想的話....我倒是有那麼個解釋。”
“什麼解釋?”
徐雲抬頭看了他一眼,緩緩說道:
“這隻雞體內的DNA中....存在有一種類似核能自養菌的編碼,能夠讓體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不發生失活!”
上頭提及過。
在所有的核爆或者核泄漏事故現場,人類都從未發現過任何動物存活。
但另一方麵。
除了動物之外,有些微生物還是可以在大量核輻射的照射下活下來的。
比如說斯坦福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的研究團隊就發布過一篇論文,他們發現1.7毫米厚的一層球孢枝孢菌以阻擋2.17±0.35%的輻射,同時可以在在隻有核輻射作為能源的環境下進行增殖,doi是doi.\/10.1101\/2020.07.16.205534。
在當時檢測的樣本裡,球孢枝孢菌的230萬個堿基對隻有32個發生過一次以上的突變——這個比例基本上可以說是不受輻射影響了。
….
同時在一些物理衝擊波和溫度都不是很高的核泄漏現場,還有少數植物可能順利存活。
比如海對麵的攝影師伯納德·霍夫曼就在1945年的時候,在廣島爆心兩英裡的位置上發現了一株活著的銀杏樹。
也是迄今為止爆心周圍唯一一個有圖片證據的存活樣本。
以上那類微生物有個特殊的名稱,叫做核能自養菌。
它們通常以黑色素吸收電離輻射並茁壯成長,算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菌種。
不過需要解釋的是。
這類核能自養菌並不能讓放射性核素更快消失從而解決輻射的問題,它們隻是能利用電離輻射、並且比人的細胞更擅長承受電離輻射而已。
就像贛省人比粵省人更加愛吃辣,但是你指望贛省人把辣椒全吃光顯然也是個臆想......
用輻射合成生物阻擋電離輻射需要人為大量培養並堆積,在地球上還沒有誰在實驗室外如此做。
當然了。
徐雲提及核能自養菌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認為那隻雞的體內就存在核能自養菌——想要讓這麼大隻雞承受核輻射不死亡或者突變,它體內最少要有一半以上的空間塞著那些核能自養菌才行。
徐雲的想法指的其實是....
這隻雞體內的某些DNA結構中,會不存在與核能自養菌相同邏輯的底層代碼?
這個想法並非天馬行空,其實是有一篇論文...或者說事件支撐的。
《Sce雜誌在2008年的10月曾經發表過一篇論文,DOI:是10.1126\/sce.115449。
在這篇論文中。
實驗組對輻射合成細菌didatusDesulorudisaudaxviator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了兩個異常之處。
一是這種合成菌可以在鈾礦周圍生存,通過分解水分子,產生自由基。
接著自由基會去“攻擊”周圍的岩石,與它們產生硫酸鹽。
這種細菌最終利用硫酸鹽來合成ATP...也就是三磷酸腺苷,即負責細胞能量儲存的核苷酸。
那也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能夠利用核能生存的生態係統。
至於第二個異常之處嘛.....
則是實驗負責人加蘭特將這些細菌引入了小白鼠體內,最終發現這些細菌的自由基會與小白鼠體內的MC65細胞進行結合,從而令小白鼠產生一定程度的抗輻射性。
當時加蘭特用4000倫琴量級的光線對培育了一周的14隻小白鼠照射了一分鐘,最終有三隻小白鼠順利存活。
彆看14剩3這個結果好像有點少,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可怕的比例。
畢竟....
那可是4000倫琴啊。
一般來講。
除醫療檢測之外,一個人一年之內所能夠承受的非自然輻射的上限為1倫琴,我們在醫院拍CT所接受的輻射量大概為68倫琴。
一萬倫琴的環境下人體被照射一分鐘就會死亡,而4000倫琴量級的光線對小白鼠照射一分鐘卻有三隻小白鼠存活.....這個數值的恐怖可見一斑。
不過遺憾的是。
那三隻小白鼠在實驗完成後半個月便全部死亡了——不是因為輻射病,而是細菌感染導致了器官衰變。
….
同時很詭異的一點是....
從那之後,《Sce上便沒有再出現過核能自養菌引入小白鼠體內的相關論文。
業內有些人認為這種研究方向沒什麼意義,畢竟後世防輻射的手段其實已經很豐富了。
新手釣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