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袁國糧發現野生不育株之前沒人能夠從技術上進行雜交水稻育種,因此很多人認為雜交水稻的日照和大多數原生水稻是差不多的。
但實際上。
雜交水稻的二到五代本對於日照的要求極其精細,唯有瓊海才是最合適的地點。
原本曆史中。
兔子們.或者說袁國糧團隊浪費了足足六年時間,才發現了自己的錯誤。
雖然他們最終進行了糾正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浪費的時間卻無法收回了。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徐雲便將這件事彙報給了李覺。
如今看來組織上對自己確實非常信任,即便有很多專家反對,他們依舊將地點放在了瓊海。
當然了。
徐雲肯定不會就此去記恨那些反對的專家,他們也是為了國家資源考慮。
畢竟在袁國糧發現天然雄性不育株之前,沒有任何人知道雜交水稻的特性,更不知道日照對於它們的影響會如此之大。
用未來的視野去嫌棄、責怪這個時代迂腐滯後,其實是一種很low的行為。
在確定了項目執行的地點之後,徐雲便又問道:
“那麼周老師,農場的規模和投入呢?這方麵有多大?”
周開達在這些天已經快把相關數據背的和自己的名字一樣熟練了,於是很快便說道:
“試驗農場以瓊海南江農場為主,那是一處地理位置很好的國營農場,在瓊海的島崖縣。”
“南江農場可以進行三季稻試驗,整個農場的定植是1000畝,不過我們試驗田大概就幾十畝左右吧,甚至可能更少一點。”
“按照我和老袁的預期,一季隻要能出兩萬個完整的穗頭進行篩選,就算完成我們的當季預期了。”
聽聞此言。
一旁的袁國糧也跟著點了點頭,示意讚同周開達的想法。
作為一個縣級國營農場,南江農場在瓊海省的諸多農場中麵積並不是最大的。
甚至如果你真要排序,它的位次還會比較靠後。
但它的日照、溫度以及其他地理條件卻極其優質,非常適合雜交水稻的培育。
在徐雲前往羅布泊的那段時間裡。
侯光炯便帶著袁國糧和周開達去了一趟南江農場,在考察了農場環境後三人一致認為這裡是個最佳的雜交水稻育種區域。
不過在討論種植規模的時候,三人出現了一些意見分歧:
侯光炯認為可以多種一些水稻,比如說搞個二三百畝,畢竟目前國內缺的是糧食而不是耕地。
加之組織上的支持力度很大,所以可以放開手去做。
但袁國糧和周開達這兩個年輕人卻表現出了與年齡截然不同的沉穩,他們認為雜交水稻的早期培育在精而不在多:
按照徐雲當初的想法,袁國糧等人準備在育種過程中引入花粉致死基因以及育性恢複基因。
也就是在雄性核不育係rr中引入與花粉致死基因F,以及與F緊密連鎖的育性恢複基因R。
如此一來。
就可篩選獲得可育的新型保持係,也就是FR或者Fr。
同時呢。
其中的FR型花粉由於含花粉致死基因而不能存活,因此該保持係隻會產生r型花粉。
接著該保持係FR\/r自交,便可以生產兩種不同基因型的後代:
FR\/r型保持係、rr型不育係。
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技術,並且水稻花粉致死基因隻需要測定11個乳糖抑製因子結合位點的堿基就行了。
目前基地的PCR技術,已經完全具備了這種定位的可能。
所以在袁國糧與周開達看來。
他們隻要保證每一季的水稻穗頭在23萬個之間,就可以保證項目長期的持續下去。
因此項目組完全沒必要搞太大的陣勢——二三百畝的試驗田看起來很猛,但實際上沒啥意義,反倒可能浪費大量的人工成本。
與其把人力花在這種事情上,還不如讓大家去開墾條水渠或者種點其他作物呢。
侯光炯好歹也是如今華夏為數不多的學部委員之一,本身也沒啥學閥屬性,所以在聽到自家學生和袁國糧的想法後,他最終也同意了這個方案。
“至於我們項目的其他組員,人數大概在30人左右。”
接著袁國糧又和徐雲介紹起了其他一些信息:
“另外農場周圍會有一個連的警衛力量長期駐守巡護,防止有敵特對我們的試驗田進行破壞。”
“經費方麵上頭也給了很大的支持,每一季的預算大概有1000多塊錢吧,同時所有員工可以保證一周吃一餐肉。”
“至於PCR技術則要看到時候的進展了,畢竟現在離項目落地還有一定時間呢——冬天可不是下種的合適季節。”
聽到袁國糧提到的時間,徐雲便下意識接話道:
“袁老師,那你們什麼時候走?”
“年後吧。”
袁國糧笑了笑,臉上還帶著一絲對未來項目的期待:
“三季稻的第一季一般是農曆二月下旬下種,三月下旬移栽,六月上旬收,瓊海那邊頂多早個十天半個月罷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我和老周都會在基地裡過個春節,節後大概就要去瓊海實地進行具體的籌備了。”
徐雲這才點了點頭。
如果項目確實按袁國糧所說的進行配置,那麼這力度確實很大。
如今這個時期的職工月收入是25左右,按照後世進廠的平均工資大概在六千上下吧。
一千塊錢差不多就等於後世的24萬,一年三季大概70多萬。
這種經費對於以栽種為主的雜交水稻來說,可以算是非常充裕了。
至於所謂的PCR進展也不難理解,如今離春節還有兩個月呢,誰都說不準劉有成他們到時候能推進到什麼程度。
“對了。”
就在徐雲有些走神的時候,袁國糧似乎又想到了什麼,補充道:
“小徐,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你的影響,這次組織上也對我們項目起了個有些奇怪的名字呢。”
徐雲頓時一怔:
“啊?”
不過下一秒他便反應了過來,袁國糧說的是自己之前的誅仙劍、日更三萬、三清之類的命名呢。
於是他有些好奇的看向了袁國糧,問道:
“項目的名字叫什麼?”
袁國糧沉默了幾秒鐘,嘴裡吐出了兩個字:
“神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