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展會的宣傳事宜,現在應該也已經開始了吧?”
聽到薑成穀的這句話。
徐雲下意識微微一愣,旋即便點了點頭,答道:
“嗯,宣傳事宜從昨天就開始了,這次我們準備的很充分。”
“對了,不出意外的話,現在應該已經上熱搜了。”
說罷。
徐雲從兜裡取出了一台華為mate70,鼓搗了幾下後將屏幕朝薑成穀一轉:
“喏,薑主任,您看。”
薑成穀聞言看向手機,隻見此時此刻,屏幕上赫然顯示著微博熱搜的界麵。
熱搜上排行第一的話題是【#新手釣魚人日更四萬#】,後方還有一個大大的爆字。
而排在第二的赫然便是....
【#《永樂大典》即將開展#】。
話題內容的發布者叫做【國家博物館】,也就是國博的官方賬號,粉絲有五百多萬:
【請看這裡!《永樂大典》在朝你招手!消失四百餘年的《永樂大典》於上周出土後,小博後台收到了無數私信,都在詢問小博什麼時候把《永樂大典》搶...咳咳,收錄館內展示】
【現在經過上級部門審批與協調,小博與華盾生科今日正式聯合宣布,將在4月26日舉行一場特殊的MR設備遊園展會】
【屆時諸位不但可以暢遊國家博物館,更可以‘親手’翻閱《永樂大典》這部著作,體驗名額隻有3000個,先到先得!報名地址可點擊微博尾部連接進入,或登錄小博官方網站報名.....】
隨後薑成穀伸出手指,將屏幕往下一拉,見到轉發和評論數後眉頭微微一掀:
“評論破三萬了?徐博士,評論數據你們有進行人為乾預嗎?”
考慮到有其他人在場,薑成穀的話說得比較委婉,人為乾預這四個字說白一點,就是在問徐雲有沒有刷數據。
徐雲聞言當即搖了搖頭,解釋道:
“沒有,雖然我們買了熱搜,但隻是單純的買了榜單熱度。”
“至於評論方麵嘛.....既沒有刷數量也沒有堆好評,這也算是我們公司的一個沒有明文規定的內部準則吧——實際上從最早的蟑螂消殺直播開始我們就在這樣做了。”
就像原子彈也需要高能炸藥做引物一樣,在如今這個時代,一個話題想要能符合預期的在網絡上迅速發酵,必須要有一定的初始流量來完成引導曝光。
因此對於一家企業....尤其是與互聯網有關的企業,買熱搜這種事情屬於公司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哪怕是頂尖的大型企業也無法避免。
即便是華為小米同樣如此,近些年真正不需要花錢宣發的電子產品應該就隻有mate60了,其他的小米汽車、蘋果15、華為折疊屏雲雲全都有天價的宣發費用。
不過另一方麵。
宣發歸宣發,刷評論就是另一回事了。
徐雲為此專門和顧群青交代過,華盾生科的所有產品可以去找平台買熱搜,可以花錢找博主打測評廣告,但決不能對評論做手腳。
你可以說徐雲有些幼稚,也可以說他心還沒那麼黑,總之他確實對這種做法很反感——尤其是很多人機評論看起來特傻X。
他不知道多少次遇到過一條微博外頭看上去有兩三百條評論,一點進去發現都是【是這樣的】【期待產品上市】【真的是太棒啦】這樣的智障內容......
如今有機會當上了老板,徐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禁止買評論。
隨後徐雲將手機轉向了自己,目光飛快一掃,果然正如顧群青所說,這條微博下方的評論數已經達到了3.6萬。
接著徐雲大拇指輕輕一按,點開了評論詳情。
微博熱評第一的賬號叫做【p70不發布不改名】,此君就發了一句話:
【冷知識,《永樂大典》有正副兩個版本,幾百年前的書都有對象,而你還是條可憐的單身狗】
徐雲:
“......”
紮心了老鐵。
這條評論點讚數數高達2.9萬,下方的回複數量超過了三百條,大部分都是【我特喵謝謝你啊】之類的吐槽,還有一些則是秀恩愛的狗男女。
排名第二的則是一位同樣帶著認證標識的博主,ID叫做【辰亮的科普日常】:
【藏狐表情包.JPG,已經報名了,但鑒於本人極其非酋,悄咪咪問一下有沒有邀請函之類的玩意兒?】
徐雲見狀看向了一旁的顧群青,顧群青很快笑著說道:
“我們有對一些知名自媒體和官媒發放邀請函,華夏地理雜誌那邊有五個名額,藏狐老師肯定能分到手的。”
“而且這些名額我們在上周就提過去了,藏狐老師不至於連這消息都不知道,所以我估摸著他在整活幫咱們提熱度呢。”
徐雲這才點了點頭。
隨後他又和薑成穀等人簡單的看了看評論,發現基本上都是比較積極的內容。
至於廣場...也就是微博實時那一欄的動態就比較複雜了,80%左右的評論同樣友善,但偶爾還是能見到一些不太友好的內容。
譬如徐雲見到有些明朝黑粉在噴《永樂大典》耗人耗材,明朝搞了這玩意兒活該被推翻,帶著很明顯的個人視角。
還有人陰謀論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兔子們演的一場戲,張口閉口你國雲雲,一點到個人空間發現果不其然是個恨國黨,置頂微博還在緬懷安倍呢......
互聯網就是這樣,各色各類的人都有,所以徐雲對此倒也沒怎麼在意,直接選擇了無視。
此時此刻。
除了微博之外。
B站、某音、貼吧.....大部分平台上都可以看到衝到前幾的這個話題,還有一些瀏覽器也推送了相關信息流。
這一次為了做好宣發,華盾生科方麵足足準備了300萬的榜單費用,曝光方麵基本上拉到了最足。
當然了。
這種高支出帶來的效果也是很喜人的,畢竟《永樂大典》在過去這段時間裡可以說是階段性的全民關注點。
譬如《永樂大典》中是否真的有著大量失傳的醫術?
史學家能不能從中找出霓虹和棒子是華夏先民後代的完整記錄?
清朝到底修改隱瞞了多少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