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這一暈厥,不僅讓朝堂震動,整個京城都震動了,連民間普通百姓在街頭閒話之中,都隱晦表示聖人可能要不行了。這也是皇權衰落的表現之一,要是早幾年,普通百姓誰敢討論聖人如何?
鄭太後和鄭皇後知道聖人暈厥,大驚失色,連忙衝到紫宸殿,殿內太醫令正在給聖人診斷,而屋外站滿了朝臣。鄭太後見狀眉頭皺了皺說:“天色不早了,聖人身體不適,眾卿家也早些散了吧。”
朝臣麵麵相覷,鄭中書突然上前一步,對太後拱手行禮後,語氣略顯激昂道:“聖人聖躬違和,望太後為天下計,早日立下太子。”
鄭中書的話讓鄭太後怔了怔,隨即臉色都氣白了,聖人的兒子最大都不滿周歲,如何能立為太子?再說父親這麼說,不就是認為聖人活不長了,所以才讓自己提早立太子?
鄭太後才送走了丈夫,如何能接受短短兩年不到,又要送走親子?就算孫子登基後,她是太皇太後,可丈夫、兒子都沒了,她活著又有什麼意思?
就是鄭皇後臉色也氣白了,她是皇長子的生母,她也想過自己將來會是太後,可她從來沒想這時候當太後,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如果聖人出事,這大梁江山就真完了!
一個奶娃娃登基能有什麼好結果?聖人都是先帝精心培養了幾年的太子,麵對一堆國事都無可奈何,一個奶娃娃又怎麼能處理國事?屆時大權旁落,這天下還有他們母子立足之地?
鄭太後、鄭皇後本能地不願意相信聖人會有不測,不過是一個小傷口而已,聖人年輕力壯,怎麼可能會死?可鄭中書心裡卻有些興奮,如果聖人死了,幼主登基,那執政的是誰?
毋庸置疑!肯定是自己!執掌天下的權力,誰都擋不住,鄭中書也不例外。而且他跟小皇帝還不一樣,小皇帝沒權,鄭家卻姻親遍布,小皇帝做不到的事,他未必做不到。
鄭太後麵沉如水:“放肆!”她向來脾氣和善,對父親也十分尊敬,可眼看父親一心想著自己兒子死,鄭皇後再和善也忍不住了,她袖手道:“聖人累了,你們都退下!”
鄭皇後則已經迫不及待地進入聖人寢殿,就見聖人依然昏迷不醒,而太醫令正在為清洗傷口,之前還看著好好的傷口,現在已經紅腫,甚至還有些膿水。
鄭皇後心頭咯噔一聲,她也略通醫理,自然知道這種外傷最怕就是流膿水,一旦流了膿,再小的傷口都會變得很危險,她低聲喝問道:“陛下的傷口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你們照顧不精心?”
那些內侍們嚇得連忙跪地磕頭,“皇後冤枉,奴婢一直儘心儘力照顧聖人傷口,隻是聖人傷口一直沒好。”
這時鄭太後也進來了,看到兒子的傷口,她身體下意識地晃了晃,陛下也是因為刺殺駕崩的,她更清楚流膿的傷口有多危險,她抓著太醫令的手問:“聖人到底如何了?”
太醫令苦著臉不敢說話,他能說什麼?短短三年不到,兩位皇帝皆因外傷駕崩,他這個太醫令也可以去死了,他硬著頭皮說:“太後,老臣實在不精通外傷,或許可以請軍中大夫來看看。”
當初先帝駕崩是因為皇宮被流民圍攻,大家出不去也進不來,現在宮中也沒流民圍攻,可以讓軍醫入宮試試看。
鄭太後和鄭皇後聞言,雙目微微一亮,她們如何不知,這是太醫令在推諉責任,可對兩人而言,哪怕有一線希望,她們也要試試看。太後一聲命下,禁軍中所有精通外傷的軍醫都入宮給聖人看病。
宮中太後、皇後心急如焚聖人的傷勢,宮外朝臣們則急著要太後立太子,但立太子人選,朝臣卻分了兩派,一派以鄭中書為首的,要求立皇長子為太子,他們的理由是,皇長子是皇後所出的嫡長子,是名正言順的儲君人選。
而還有一派則認為主少國疑,皇長子都不滿周歲,將來能否成年還兩說,就算建康平安長大了,等皇長子親政起碼還要有十幾年,大梁眼下危機四伏,如何能有如此年幼的儲君?因此大家要求立皇太弟而不是皇太子。
這兩派吵得不可開交,沈清隻是冷眼旁觀,不發表任何意見,他身邊的簇擁也有問他想法的,都被他搪塞了過去,他隻吩咐底下人好好辦事,萬事莫管。
小皇帝昏昏沉沉燒了兩天,神智再次清醒了過來,他一醒來,也顧不上安慰痛哭流涕的母親和妻子,聽暗衛說了朝中眾臣的反應後,他苦笑了一聲,吩咐道:“宣太傅入宮。”皇帝眼底泛起水光,這天下隻有太傅最了解自己。
沈清深夜奉旨入宮,他看到才兩天沒見的小皇帝,大吃一驚,要說兩天沒見,一個人也不至於大變,可人之將死,似乎身上總帶著死氣,小皇帝現在就是如此,身上彌漫著死氣,他看著對自己發呆的沈清,咧嘴笑了笑:“太傅。”
沈清淚水湧出:“聖人!”這眼淚有一半是真心,也有一半是假意,“您要保重身體啊!”
小皇帝苦笑一聲:“保重不了了,我快死了。”他想起當初要娶朱氏女時,他跟太傅的戲言,他輕歎一聲:“我當初就說,朱氏女說不定是來殺我的,我說的果然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