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2 / 2)

潘二舅在門框做了雕飾,上了一層防腐的清漆,看著極具質感,倒不像是養殖場用的,而是什麼富裕人家的大宅門。

郭書記問大門是誰的手藝,楊桂平答前進大隊潘家兄弟,郭書記哦了一聲,想來是聽過潘舅舅他們的名氣。

大門安裝完畢,右側的門牌覆著紅綢,楊桂平請郭書記替他們揭彩,郭書記擺擺手,表示楊桂平和王支書,一個是困山大隊的隊長,一個是困山大隊的支書,揭彩的光榮任務該由他們親手進行才是。

“沒有青山公社哪來的我們困山大隊,郭書記,請你幫我們揭彩吧。”楊桂平做了個請的手勢,郭書記為他們揭彩是榮耀,他和王支書豈能不識大體。

郭書記不再推辭,走到門牌下,右手拉住紅綢,負責放鞭炮的王成才點燃引線。鞭炮砰然炸響,郭書記使勁下拉紅綢,困山大隊合作養殖場顯露在眾人眼中。

褚歸帶頭鼓掌,掌聲雷動之間,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養殖場建好了,他們要過上肉食富足的好日子了!

郭書記回頭看養殖場的門牌,視線由上至下——養殖場?不是養豬場嗎?

“賀岱嶽。”郭書記不動聲色的壓下疑惑,“你辦的養殖場是如何規劃的?”

“郭書記稍等。”賀岱嶽拿出了他幾經完善的養殖場計劃書,“養殖場我劃分了兩個區域,前麵養豬,後麵養雞……”

賀岱嶽翻到養殖場的平麵圖,為了讓郭書記更為直觀地感受,他一邊講述一邊領著郭書記進了養殖場。

郭書記認真聽著,時不時點點頭或者問問細節,他對養殖場內的小隔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通常養豬的圈是做得比較大的,一個圈裡少的養兩三頭、多的五六頭,而賀岱嶽建的養殖場,隔間寬度不過一米寬,憋憋屈屈

() 的,真能養好豬?

“理論上是行的。”賀岱嶽嚴謹道,他沒養過豬,措辭全靠理論,“一個隔間養一頭,能控製病原的傳染。”

賀岱嶽不會養豬,但他查閱了許多資料,褚歸為他輾轉聯係到了農業大學的教授,賀岱嶽頻繁與其聯絡討教經驗,都快混成編外大學生了。

鄉下規模化養殖之所以辦不起來,是因為缺少相關的人才與技術,而賀岱嶽腦子靈光,敢想敢做,加上褚歸聯係的外援,他們要人才有人才要技術有技術,指定能把養殖場辦好!

郭書記被賀岱嶽說服,對養殖場的未來多了幾分期待:“路一步步走,飯一口口吃,你現階段的重心是養豬,雞呢則往後稍稍。楊隊長,村裡還是要以種莊稼為主,如果為了養豬使鄉親們餓了肚子,讓我知道了首先追究你的責任。”

豬是雜食動物,基本上給什麼吃什麼,野草菜葉、糠麩糟渣、刷鍋泔水,養它們簡單,不過想養肥就難了。

村裡養的任務豬,年頭領豬崽,天天喂早晚喂,到了年尾,頂多一百來斤,光長架子不長肉,瘦巴巴的,甚至不如賀岱嶽在山上打的野豬。

怎麼把豬養肥,辦法其實很直白,喂它們吃人吃的,紅薯拌米糠、菜葉拌玉米麵,豬吃了準長肉。

青山公社曾經有個大隊長,貪功冒進,強迫村民用糧食喂豬,豬吃了人吃的,逼得人隻能餓肚子,由此引發了村民的不滿,聯合舉報到了公社。

收到郭書記的提點,楊桂平正了正神色:“郭書記你放心,養殖場絕不會動人的口糧的。”

他們回到了養殖場大門外的空地,郭書記十分滿意楊桂平的態度,自他擔任青山公社書記一職以來,困山村從未出過啥幺蛾子。

“你規劃圖左邊不是有一塊小區域嗎,我怎麼沒看到?”郭書記比對著賀岱嶽的圖紙與實際場地,伸手在左側的位置畫了個圈。

“那裡我原來打算修個兔舍養兔子的,兔子繁殖快,半年多便能出欄。”賀岱嶽研究過兔子繁殖周期,一隻母兔一年能下六窩崽,假設一胎八隻,六八四十八,單較數量,甩養豬一大截。

養兔子的優點多得令人眼熱,郭書記忍不住插話,問賀岱嶽為什麼沒按規劃建兔舍。

“兔子的死亡率太高了。”褚歸無奈道出實情,“我谘詢過教授,目前沒有可行性強的解決方案。”

郭書記聞言一臉遺憾,至於失望麼倒是談不上,兔子肉沒油水,論民眾的喜愛度,兔子遠不及豬。

“行,現在養殖場完工了,你努力乾,有什麼問題及時上報,希望我們能早日吃上困山大隊合作養殖場產的豬肉。”郭書記說著看了眼手表,“時間差不多了,麻煩楊隊長派個人送我回公社。你們這路啊,七拐八拐的,不走個幾遍真記不住。好好養豬,等以後時機合適了,我爭取申請給你們把路修一修。”

“謝謝郭書記。”楊桂平喜出望外,郭書記說話是一口唾沫一個釘,困山村生活了他們祖祖輩輩幾代人,可算有了盼頭,“郭書記,馬上中午了,你上我家吃了午飯再走吧,一點家常便飯,你彆嫌棄,吃了飯我叫成才送你。”

吃了飯賀岱嶽得幫野豬崽搬家,王成才送郭書記回公社,是楊桂平和王支書共同商定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