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敗國怎麼能夠忘了敗國(1 / 2)

退朝之後,群臣都散去了,而太公望跟隨姬發進入了後殿之中,姬發回頭就看到了太公望,一想到太公望的事情,就有些愁眉苦臉,後來一心想,也沒有什麼難過的事情,本來這些就是自己應該做的,自己不能夠推辭,因此也就和太公望走到了一起,商議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姬發雖然做好了心裡的準備,但是發生的事情,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的太公望處理國事和國策,已經靈活了許多了,在經過前期忐忑的過程後,現在國事中的一些小事,太公望已經能夠獨自處理了,然後這些小事太公望想好政策後,就和諸位大臣們商議,商議後就開始先找一個小縣實施,實施完之後,如果效果可以的話,再逐步推行繼續下去,如果效果不好的話,就暫時先中斷,以後再逐漸的實施推行。

而後將這些全部都備案核查,就這個樣子,太公望和群臣們謹小慎微的處理著國策書簡,姬發甚為高興,如此一來就正好是他想要的,況且大事還是自己來處理,比如生死殺奪的大事,統統都是由自己決定的,至於彆的事情,尤其是小事,太公望感覺自己能夠處置的就處置了,能夠做好的就先自己拿主意,而後召集了一幫大臣,細細的商議施行,如此一來基本上就不會太過於偏差,不偏差的號令就能夠在一縣中看到效果,能夠看到效果,就能夠推行,這樣一來就再好不過了。

“如此甚好,太公辛苦了呀最近,以後就按照這個樣子先施行,也好為孤王分憂呀,不然偌大的周國都交給我自己的話,孤王可就要累死了。”姬發笑著說道。

“哎呀呀大王您說笑了,您可不能累死,百姓們還都等著您拯救呢,微臣遵旨以後更加的儘心竭力,絕對不辜負陛下您的聖恩。儘心竭力處理好的國事國策,如此一來請孤王放心。”

姬發點了點頭,剛走到書案中,就看到了堆放於此的書簡國策,這次倒是讓姬發欣喜不少,原本以為會多如牛毛的國策書簡,現在看來並沒有多少,甚至比姬發預想的要小的多了,這樣一來的話,姬發就感歎就能夠省下不少的力氣了。

“自古以來對集權和分權,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辦法,也有不同的作為,收到的效果也全部各不相同,集權太過於集中的話,不行不好不可以,第一個就是累,事無巨細大小親為,會十分的勞累,再一個自己也容易疏忽,並且有許多事情,自己也不擅長精通,更何況自己也不知道當地的實際情況,如此貿然斷事的話,恐怕會起到反效果,這樣一來的話,那可就有失偏頗了。”

姬發於是斷定集權不可以太過分,分權太狠的話也不好,分權太狠權力都分散了,自己說話頒布的政令,威力就會大大的減低威信力,那可就不妙了,再一個如果權力都在他們的手中,那麼自己雖然是輕鬆了,但同時也沒有人聽從自己的了,如此一來的話,還不如不輕鬆呢,那樣的話自己更沒有辦法治理國家了,那樣的話就算是清閒,也會如坐針氈一般。

“權力也不可以太過於分散,分散的話也不行,最後是分擔的權力,自己能夠有大權力,可以控製的住,然後甚至可以出言修改,並且自己能夠掌握下麵發生的一舉一動,如此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姬發覺得這樣的一個平衡,是最好不過的,既可以讓自己不過於勞累,也不會因為勞累誤國誤事,更不會因為權力都交出去的,搞的是一團糟,如此一來平衡行事的話,自己就能夠有一個理想中的效果,處理國策和書簡就更加的方便了。

眼下太公望和自己的配合,還需要更進一步,更加的默契如此共同協力將周國治理好,如此才能夠上下一心,共同治理好這個國家。

於是姬發在太公望在一旁協助,並詢問具體的細節,而後姬發在那裡開始處理起政務了。

“首先是秋後問斬的人犯名單,按照大王您的賢令,本周國慎用刑法,主要是仁義教化為主,因此在量刑之上,都有所減緩減輕,但是這些都是罪大惡極之人,都經過各部大臣仔細慎重的考察考量,最終確定了這些人犯名單,實在是罪無可恕之人,當然了這需要大王您裁奪,微臣們不敢擅自做主。”太公望說道。

姬發察看了這些人犯名單,發現國策書簡上,將這些人所犯的事情,統統都說了個清楚,很快的姬發看到了三個人名,跟其他的該殺之人不同,這三個人的原因,看起來比較曲折波折,顯得十分的不尋常。

姬發於是一一詢問著太公望,太公望歎了一口氣直接就說道:“這三個人說起來都各自可憐,其實我們也是思慮了許久,就是因此才覺得不可以擅斷,所以請大王裁奪,這些犯人目前全部都關押在牢房之中。”

“這個深秋,原本是一個孝子,家中父親去世尚早,跟自己的母親孤苦伶仃的生活在一起,為了生計才租了同村地主的兩畝田地,據走訪的臣下所探所講,此人勤勞乾活,對於自己的母親也是恭敬有加,被同村的人都誇為至親至孝之人,但是地主見他良田種的好,等到收成的時候,隻答應給他一半的工錢和口糧,他照顧老母艱難,怎麼肯善罷甘休,因此上門前去和地主家理論,沒想到直接被轟打了出去。”

太公望接著說道:“而後深秋沒有要他的錢糧,認為太少並講此事告訴了當地的衙差,正當當地衙差調查的時候,地主家派人又前來尋事,慌亂之中深秋將地主打死,而後地主家的人就將深秋綁到了衙門,當地的小臣不敢擅自作主,因此就將此事報了上來,微臣也難以決斷,因此就請陛下聖裁決。”

姬發想了想:“自古一來列朝列代都以仁義孝順治理國家,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個人雖然取人性命不對,沒有經過官府的裁決是不對的,仁義孝順的這個政策是對的,所以我也跟著施行也行了,但是要想一個合適的辦法才能行,否則的話容易損傷周國的律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