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軍事交流】(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7162 字 5個月前

對於大明軍隊展現出的戰鬥力,穆勒克等海外使臣隻是震驚而已。

西夏、高麗、日本、安南等國使者,卻是集體感到一種絕望。

平清盛此時挎著倭刀,穿著一副大明製式鎧甲。

他那1.58米的身高,放在日本已算高大魁梧,可在諸國使者隊伍裡卻顯矮小。

平清盛能長得這麼高,多虧了17歲就來大明,飲食結構改變猛躥三厘米。

日本人雖然很矮,但並非一直如江戶時代那麼矮。

根據考古發掘的腿骨推測,中日兩國同時代的身高差(以男性平均身高為例),其實也就幾厘米的差彆而已。

相距最近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是日本古代身高的巔峰,而中國因長期戰亂持續下降,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隻比日本高3厘米。

差距最大的,卻是在明代中後期。日本人的身高持續下降,中國則恢複到隋唐水平,兩國男性平均身高相差11厘米。

而到了清朝,中國人在變矮,日本人也在繼續變矮……

如果按照考古數據,此時兩國男性平均身高差,僅僅隻有7厘米多一點。

但是!

中國的有錢人,往往高於本國平均身高,一米七、一米八的比比皆是。

而日本貴族,則因為禁止食肉(魚肉除外),外加恪守素食以彰顯身份,有很多貴族低於本國平均身高。

差距一下子就拉開了,遇到日本貴族便如看猴子一樣。

平清盛的前麵是西夏使者,身高175厘米。

他的後麵是高麗使者,身高166厘米。

這貨夾在中間已經夠自卑了,此時被大明軍威給嚇到,更是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

甚至開始懷疑整個大和民族的優劣。

金允珪感慨道:“大明軍隊果然天下無敵啊。”

他說的是高麗話,彆人也聽不懂,隻身邊副使搖頭歎息。

金允珪愈發堅定了信念,認為隻有高麗並入大明,他們這些寒門小族才有出路。

與其給高麗的世家大族當狗,還不如直接給大明皇帝當狗!

河內經國問道:“看明白了大明的戰法嗎?”

平清盛說:“看明白了。大明車陣堅不可破,我日本武士再勇猛,也不可能衝破其車陣。甚至都衝不到近處,隔很遠就潰敗了,那些火器太過恐怖。尤其是最後能夠炸響的圓球,如果投入敵陣,沒有什麼軍隊能夠保持陣型。”

河內經國說:“孟子曰,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大明強,日本弱,兩國邦交之時,我們應該懂得事大。要對大明有敬畏之心,不可輕易挑釁。先事大,再學大,才能最終變成大。”

平清盛苦笑:“國內貴族,隻知道享樂。他們或許曉得事大,卻不會真正去學大。”

幾支禁軍漸漸撤到外圍,開始進行常規比試。

先豎起靶子,火銃兵排隊射擊,三段擊同樣威力十足。

接著又有其他兵種,拋棄戰車結陣廝殺,用卸下鋒銳的武器蘸石灰判斷勝負。

這些是在模擬大雨天氣,又或者雨後泥濘地帶,不能依托戰車,或者不用火器作戰。

“軍校學生,諸國使者,也可以上場展露武藝。”朱銘下令道。

命令傳出,軍校學生皆躍躍欲試。

忽地,一個少年騎馬奔至空地,手持長槍呼喊:“誰來與我一戰?”

朱銘見狀,不由好笑。

那個少年,正是十七歲的豫王朱康。

平清盛卻不認得什麼豫王,他現在正處於自我懷疑階段,迫切想要通過戰鬥來找回信心。

“我來戰你!”平清盛衝出去。

雖然朱康人高馬大,但畢竟隻是軍校學生。

而平清盛自負勇武,他不敢跟大明將士單挑,卻也不怕一個學生少年。

一個兵部吏員迎上來,對平清盛說道:“請使者去挑選戰馬和兵器。”

有雜交培育的優良戰馬,肩高普遍超過一米四。

但平清盛嘗試了一下,這玩意兒太高他騎不慣,最終挑了一匹肩高一米三的。即便如此,也比他在日本騎的戰馬要高得多。

至於騎兵長槍,有丈六、丈二、一丈、八尺等不同型號,長度分彆為5米、3.8米、3.2米、2.5米。

宋代的丈二,就是漢代的丈八。

超過這個長度,在漢代幾乎就能稱為馬槊了,當然具體形製肯定跟長槍不同。

南北朝之後的稱呼很混亂,槍、矛、槊等長兵器往往雜稱,就連步戰長槍都能稱為步槊。也不曉得是否因為聽起來威風。

平清盛當然不敢選5米騎槍,他拿起一杆3.8米長的,揮舞幾下還是覺得不順手。

最終,他選了一杆3.2米長的。

朱康卻是用的3.8米騎槍,他還暫時用不慣5米那種。

甚至可以說,整個大明幾十萬軍隊,能用5米騎槍者屈指可數。當初金國的合紮猛安,製式騎槍也隻有3.8米。

朱康騎馬佇立,靜靜等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