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奔逃的戰象,改為中了二十多槍。)
見到杜英武敗逃,幾麵圍來的安南軍隊,陸陸續續放下武器投降。
隻有少數死忠,自知難以幸免,即便投降也會被清算。他們有的率軍搏命,有的扔下軍隊直接開溜。
“殿下,我軍勝了!”韓京雙手抱拳。
“敵軍不堪一擊,”朱康非常高興,這是他首次經曆大戰,“快把醫士接來救治傷兵。”
韓京說道:“已派人去請軍醫。”
前方的將士還在追殺,朱康身邊隻留二百多傷兵保護。
周圍的降兵卻有上萬,韓京害怕出事,讓倒戈的安南將領去接收。必須全部扔掉兵器,然後坐在田裡,不準任何人回到田坎上。
朱康走到一頭戰象屍體旁,這畜生的肩頂被砸了個大洞,竟然還奔逃十多米才倒下。
韓京拔刀割斷戰象鎧甲的皮繩,發現居然是皮鐵雙層複合鎧,忍不住笑道:“就這甲胄,都已超過許多大明精銳了。”
陣前倒戈的龍侃,討好解釋道:“幾十年前,我國戰象遇到宋軍。宋軍用一種勁弩(神臂弓)射象,等戰象忍痛衝到近處,他們又用刀劍劈砍象鼻,戰象吃痛受驚反踏自己人。後來就改進了戰象鎧甲,就連象鼻都套著皮甲,傾國之力也隻能養三十多頭戰象。”
可見當時宋朝的北方軍隊,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被戰象衝到麵前都不潰,反而還能組織士兵劈砍象鼻。
“上次明軍殺來,安南怎未用戰象?”朱康問道。
龍侃說道:“當時象兵被杜賊帶去南方,跟占城、真臘兩國作戰。”
朱康不再理會戰象,轉而去慰問傷兵。
目前明軍的陣亡,已經增加到4人,全都是中箭而死。
另有幾人失血過多,陷入昏迷狀態。同伴正在幫他們緊急包紮,防止中箭的傷口繼續流血。
受箭傷者總計兩百多人,除了流血過多比較危險的,還有兩人恰巧被射中眼睛。
這就是明軍所有傷亡了,四人陣亡、多人昏迷、兩人獨眼、兩百多人中箭。
倒戈過來的將領龍侃,打聽清楚情況之後,敬畏之餘甚至心生恐懼。
不符合常理啊,這可是數萬人的大戰!
隻陣亡四個是什麼道理?
龍侃如果知道戚繼光的戰績,就明白這種情況實屬正常了。
戚家軍初戰,陣斬倭寇308人,生擒2人,淹死的倭寇不計。自身陣亡3人。
接著1500戚家軍,全殲2000倭寇。自身陣亡3人。
渡海強攻島嶼,消滅1000多倭寇。自身陣亡13人。
擊潰幾千倭寇,斬首700餘。自身0陣亡。
燒死、淹死3000多倭寇,斬首900餘。自身陣亡69人。
戚家軍陣亡69人這次,是因為向導被倭寇收買,把戚繼光引向有4000倭寇駐守的堅固營寨。
地形對戚家軍極為不利,因為那是倭寇的預設戰場。
在兵力難以展開,且遭到埋伏突襲,前鋒戰士多被射傷的情況下,戚家軍強行攻占敵軍營寨,反而把4000倭寇給全殲!如果這樣看,僅陣亡69人是不是更離譜?
另外陣亡13人那次,卻是渡海強攻島嶼,直接搗毀倭寇的巢穴!
還有一次陣亡16人,屬於更扯淡的攻城戰,當時俞大猷也有參戰。6000多倭寇死守8米高的磚石城牆……
陣亡24人那次,先是攻占倭寇四座營壘,然後九次強攻逃上山的倭寇並將其全殲。
戚家軍在南方的曆次戰鬥,陣亡數量隻要超過3人的,要麼屬於攻堅戰,要麼就是遇到埋伏。
正常作戰,戚家軍陣亡3人已是極限。
而明軍屬於火器版鴛鴦陣,還是對自身有利的水田作戰,安南士兵再多也難以圍攻。隻被射死四人不是很正常嗎?
軍醫帶著學徒和傷藥,從北江路城外火速趕來。
謝洪也派人來了,他說降安南水軍之後,直接駕船去攻打城池。當然沒有打下來,但隨著杜英武敗逃,城內守軍選擇開門投降。
又過一陣,韓京的副將聶鹿卿,揪著倒戈太監杜乙回來:“殿下,這閹人故意縱兵堵住我軍去路,竟然讓杜英武那廝逃走了!”
杜乙慌張狡辯:“將軍,是我率先倒戈的啊,怎麼可能把杜賊給放跑?”
朱康讓安南官員詢問降兵,被俘的安南中軍士卒,全都證實是杜乙最先倒戈。
“放了吧,此人有功無過。”朱康說道。
聶鹿卿不忿道:“真是他縱兵堵住了幾處通道,導致我軍不能快速追擊。我沒有說謊,殿下若是不信,可以詢問大明將士!”
朱康隻得親自詢問己方士兵,大家都說確實如此。
杜乙繼續狡辯:“我也在率兵追殺杜賊,但麾下士卒太過混亂,實在是收束不住啊。”
“算了,你去把自己的士兵召集起來。”朱康懶得追究,現在也不是追究的時候。
杜乙的心思很簡單,他對死去的國王有感情,又覺得杜英武必敗,所以選擇臨陣倒戈。
但他對杜英武也有感情,如果不是杜英武的親爹收留,杜乙在幾歲的時候就餓死了。關鍵時刻,他又想放杜英武一條生路。
韓京說道:“殿下,當遣數百精兵,坐船直取升龍府,不可讓杜賊重整旗鼓!”
朱康說道:“你全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