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存禮不但帶著軍民撤離,甚至連本地的幾大鹽池,都派人去儘量毀壞,讓明軍無法短時間恢複。
他現在手裡擁有的,是三大軍司下轄的七州兵馬。
準確來說,是六州兵馬,因為夏州兵馬在蕭合達手裡。
而且,除了鹽州兵馬還沒打仗之外,其餘各軍皆為殘兵敗將,狼狽逃回到罔存禮身邊。即便把負擔兵(雜役輔兵)算上,加起來總數也隻剩七萬餘。
老弱婦孺卻有十多萬。
撤軍途中,一路哭喊聲震天。不斷有老人和病患倒下,被遺棄在半荒漠化的草原上。
全軍士氣衰落到極點,士兵們都想知道自己家人的狀況。
有許多士兵都想逃跑,但又擔心帶不走家人,甚至連累家人被處死。
種彥崇、蕭合達、哆訛一路疾行,來到鹽州發現這裡也是空城。彆說城裡,就連幾大鹽池,也是鬼影子都見不到一個。
好吧,其實也有少數躲起來沒走的,罔存禮急著撤退不可能搜遍每個地方。
“鹽州也能棄守?”種彥崇大為震撼。
蕭合達指著破舊的城牆說:“鹽州久無戰事,已數十年沒有好生修繕城池。彆說種將軍帶著火炮,就算是我帶夏州兵來,幾天時間也能把鹽州拿下。”
種彥崇點頭:“確實如此。”
罔存禮雖然慫得很,但撤退還真做對了。
否則他手裡的七萬殘兵,全都得交代在這裡,撤退至少能保住有生力量。
明軍如果一路追擊,糧道會被拉得無比漫長。
都不說大明國境內的糧道了,出了國境之後,前方還有五六百裡的路程!
而且過了鹽州,沿途多為半荒漠草原。在漫長的糧道上,運糧隊隨時可能遭到襲擊,西夏輕騎可在這一片來去如風。
……
興慶府。
前線敗退的消息,如雪花般飛來。
西夏君臣已徹底慌了神,緊急把李察哥從北方召回來坐鎮,派樞密使王樞代替李察哥鎮守克夷門——那裡正遭到嶽飛、韓世忠的攻擊。
相比起陝西方麵的數十萬明軍,嶽飛、韓世忠的這支偏師,顯然不那麼受西夏君臣重視。
剛剛趕回興慶府的李察哥,正在聽取最新的各路戰況。
“慕氏兄弟叛亂,帶著部眾投靠會州之敵。零波山、惟精山等幾處險寨,全都被敵軍攻陷。那邊皆為山區,許多山中部落不願堅壁清野,帶著糧食躲在山裡不肯走,極有可能因為缺糧投奔敵人……”
“韋州去年就有大斌部造反,雖然順利平定亂局,但大斌部餘孽逃進樂山,且韋州因為平亂而糧草緊缺。靜塞軍司的兵糧不足,那裡的將士隻能棄城後撤。但百姓不願走,他們的糧食……去年平亂被征得厲害。甚至有兩個部落,去年沒有造反,今年卻去投明了。”
李察哥無比震驚:“那裡是明軍殺來最短的路線,也是堅壁清野的主要地區。全都堅壁清野失敗了?”
李仁忠點頭:“靜塞軍司的都統、副都統、監軍,還有韋州知州皆當斬。這些混賬,聯手盤剝百姓,大旱之年還要加派,去年就把一個部落逼反。其餘諸部雖然沒造反,但也跟朝廷離心離德,怎麼可能願意遷徙部眾、堅壁清野?”
“用人之時,不能隨便斬殺統兵大將。”李察哥說道。
除了監軍和知州,全是李察哥的心腹,怎麼能讓李仁忠砍掉?
李仁忠說:“撤回來的將士和部眾,尤其是那些酋長,都鬨著要先殺貪官才願作戰。必須給這些人一個交代,否則接下來就不要再打了,他們極有可能會叛亂投敵。”
李察哥說道:“那就先把監軍、知州抓回興慶府,暫時收押起來,也算給將士百姓一個交代。同時,還要安撫都統和副都統,免得他們因此而恐懼多想。”
李仁忠也不敢把人全殺了,隻能同意這個辦法:“攻占韋州的,是明軍主帥鄧春。此人是朱皇帝的舊部,還沒起兵就做了朱皇帝的隨從,號稱南征北戰至今未嘗一敗。他已繼續進兵攻陷溥樂城,現在估計正圍攻耀德城。距離興慶府這裡,隻有三百餘裡了!”
李察哥連忙說:“拖住,一定要拖住。現在黃河水量還不大,必須拖到漲水之時再掘堤!”
李仁忠麵露苦色:“拖不住啊。明軍不是宋軍,攻城速度太快了。我大夏將士,也沒有以前那般勇猛無畏,很多部落士兵都消極避戰。”
“而且抓到了細作,各路都有明軍細作,勸那些部落酋長叛夏投明。諸部酋長不敢直接叛逃,卻又給自己留退路保存實力。”
“就拿萌井寨來說,明軍還在數裡外,守寨將士就逃跑了。守將逃回之後被砍頭正法,結果他所在的部落,酋長帶著部眾一起叛逃……”
李察哥無言以對。
人心散了!
靜塞軍司方向的西夏軍,之所以一觸即潰、望風而逃,並非全是因為明軍太過強大。
真正的原因,是連年災害又盤剝過度。
明軍還沒打來呢,去年就有部落造反。而在鎮壓起義的時候,又就近征糧補給,逼得當地諸部怨氣橫生。
大明細作再跑去策反,好多部落酋長都搖擺不定,哪還會拚死幫著西夏朝廷打仗?
一個太監站在殿外,焦急說道:“前線有急報。”
李仁孝說:“拿進來。”
急報是罔存禮發來的,訴說自己放棄鹽州後撤。
李仁忠大怒:“這廝好大的膽子,連吃敗仗,還敢擅自撤軍!”
李察哥卻說:“他做得對。我們之前低估了明軍,又高估了自己的戰力。左廂三大軍司敗得太快,彆說野外作戰,就連守城都守不住。罔存禮若留在鹽州死守,他那幾萬兵也要全軍覆沒,還不如一路後撤拉長明軍補給線。”
“接下來該怎麼打?”李仁忠問道。
李察哥說:“讓任得敬死守靈州,拖到黃河水漲再掘堤,把明軍的糧道和退路全給淹了。罔存禮那邊,明軍的糧道會拖得很長,我親率騎兵去襲擊明軍的運糧隊。王樞那邊,克夷門城高池深、兵精糧足,韓世忠、嶽飛二人應該很難攻破。”
本章完